原标题:
新华社天津4月29日电 体育时评:全民全运开启中国体育新篇章
新华社记者张泽伟 吴俊宽
2016年4月29日,是足以载入中国体育史册的日子。4128名普通群众在这天站上天津全运会的赛场,与专业选手同场竞技,不仅使全运会真正成为全民的运动会,更标志着中国体育从观念到体制机制的革新进入到一个新境界。
增设群众比赛项目,是天津全运会最大的特色和创新。包括马拉松、轮滑、羽毛球、乒乓球、太极拳、笼式足球等19个普及和覆盖面广、群众喜闻乐见 的项目被纳入全运会群众比赛项目,极大扩大了全运会的参与度,满足了百姓的运动热情。这些项目基本都有海选、预赛等环节,吸引的参赛者不计其数,最终站上 全运会决赛场的“业余选手”也将达到8022名。参赛人群覆盖了祖国各地、各行各业,体现了“全民”特质。
过去,全运会的设项完全服从“奥运战略”和“金牌战略”,只有奥运会比赛项目才能进入全运会的庙堂,只有专业选手才能登上全运会的舞台。这在一 定程度上把全运会引向一个死胡同,一度引发了全运会有没有必要存在的讨论。全运会设项的变化,标志着全运会改革迈出坚实一步,全运会的综合价值和多元功能 得到进一步发掘、拓展。
将群众项目纳入全运会,让业余选手与专业选手同场竞技,也是构建“大体育”格局的新尝试。长期以来,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完全割裂,俨然“两张 皮”。由于资金、资源等严重偏向竞技体育,使群众体育发展严重滞后。天津全运会志在成为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协调发展的有效平台。鼓励普通百姓参与全运会, 就是要激发人民参与体育的热情,增加普通百姓的参与度和获得感,带动更多人参与全民健身。用竞技体育带动群众体育,并最终实现二者的协调发展和高度融合。
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当前,我国正积极实施体育强国和健康中国战略,只有拿出类似全运会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思路,才能解决体育发展中的问题,更好发挥体育在促进全民健康和全面小康中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