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国家工商总局:10月1日前在全国推行多证合一改革

中国新闻来源:人民日报 2017年04月29日 04:1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4月26日国务院常务会审议讨论了简政放权的有关工作,通过了《关于加快推进“多证合一”改革的指导意见》,确定进一步削减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5项。28日下午,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副局长马正其、国务院审改办负责人吴知论介绍了简政放权有关工作情况。

  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是基础

  “2014年3月1日至2017年2月,全国累计新增登记企业1300多万户,其中94.6%是私营企业,这个数字是改革前8年新登记企业的总和。”谈及商事制度改革在推进企业注册便利方面,马正其给了一组数字,今年一季度全国市场主体达8835.68万户,其中企业达2696.769万户。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求深化商事制度改革,实行“多证合一”。“但目前仍然存在涉企证照数量过多、行政审批过多等问题。”马正其说,《意见》将于近期正式印发;对于改革推广的时间表,系统内部已进行部署,要求在今年10月1日之前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马正其表示,“多证合一”较之已经实施的“三证合一”“五证合一”改革,有几个明显的特点:

  “合”的含义更宽、涵盖的内容更广。除了证照的整合,更需要结合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从全面梳理涉企证照事项入手,从根本上推动证照的削减,通过减少证照数量,简化办事程序,降低企业办事成本,以“减证”推动“简政”。

  改革没有具体明确整合的证照项目。“多”到底是几,“证”是哪几个证,国家层面不做统一规定,由各省(区、市)根据实际情况决定。各省(区、市)按照能整合的尽量整合、能简化的尽量简化、该减掉的坚决减掉的原则,将那些涉及企业登记性、备案性的而非实质审批性的各类证、照进一步整合到营业执照上,使“一照一码”营业执照成为企业唯一“身份证”,使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为企业唯一身份代码,实现企业“一照一码走天下”。

  改革目标是使企业在办理营业执照后即能达到预定可生产经营状态,而不用为了仅仅去政府部门挂个号、备个案、提交一下信息四处奔波。同样的信息,企业向政府部门提供一次就够了,实现“一套材料、一表登记、一窗受理”的工作模式。

  马正其认为,“多证合一”改革中,有几个关键环节要做好:一是做好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工作,加快推进公共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二是做好相关部门的业务协同工作,下大力气推动各相关部门业务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三是要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努力形成各部门的监管合力。

  马正其指出,不管是“三证合一”“五证合一”改革,还是“多证合一”改革,其核心都是工商部门办理注册登记后,相关部门通过与工商部门共享相关登记信息获取企业情况、满足管理需要,所以政府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是做好“多证合一”改革的基础。目前,作为政府部门间重要的信息共享平台之一的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已基本建成。

  另外,马正其提醒,“多证合一”不是并联审批,工商部门审核后其他部门不需再审核了。

  87%的工商登记事项改为后置审批或取消

  本届政府成立之初,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共有226项,2014年经过3批集中调整,85%的事项改为后置审批或取消,保留34项。

  据吴知论介绍,此次削减工作,在总结有关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试点经验和专家学者意见建议的基础上,形成了再削减5项工商登记前置审批事项,具体是:省级人民政府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的设立典当行及分支机构审批;省级人民政府新闻出版广电行政主管部门实施的设立中外合资、合作印刷企业和外商独资包装装潢印刷企业审批,设立从事出版物印刷经营活动的企业审批;中国民航局实施的外航驻华常设机构设立审批,民用航空器(发动机、螺旋桨)生产许可等。另一项涉及法律修改,将按照法定程序提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修订相关法律规定。

  “算一个账,前置审批共226项,之前调整的再加上这回削减的,改为后置审批或取消的占到87%了。”吴知论说。

  如此大幅度削减,社会收效如何?好处在哪?

  吴知论说,好处主要是解决了一个“鸡生蛋、蛋生鸡”的问题。一般来说,获得某项专项业务的许可就必须具备某些条件,具备某些条件就必须先有一个企业。比如,开一个餐饮店,必须有空调、排烟,还要有一定水平的卫生人员,所有相关工作人员要有健康证明,但这些事得先把公司成立起来才能实现。“如果把它改成后置,就可以先做筹备,满足条件再去申请特殊业务许可。餐饮这块比较明显,凡是改成后置的相关企业登记量明显增长了。”

  对于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吴知论认为,这个系统正在发挥作用,但也存在问题:一是不同部门的处罚信息能不能共享,对此正在协调;二是个别企业的违规信息收录不是很及时,需要加以关注。

  本报记者 齐志明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