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天舟一号腾飞的背后:“福将”是拼出来的

央视网报来源:央视网 2017年04月23日 12:5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工作中的张福临。(孙海龙/摄影)

工作中的张福临。(孙海龙/摄影)

  央视网消息(记者 郭城)身材魁梧的山东汉子福临负责本次任务的信息处理分系统,被同事们亲切地称呼“福临哥”。由于姓名中有寓意吉祥的“福”字,于是他在领导和同事们心目中,自然就成了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中心的“福将”。

  “福将”是如何炼成的?

  早在中心计算机设备出厂测试的前两个月,张福临就到场所跟产学习。“这次我要学到真本事为止,否则就没脸回来见你们!”张福临出发时下足了决心,并对同事们承诺道。

  跟产学习期间,张福临虚心请教厂所师傅,大胆动手操作。不仅如此,后勤工程学专业的他还自费购买了多套相关知识的书籍。白天边学边看边练,晚上就看书补专业短板。

  张福临整理出的记录细致到每一行操作命令,截图一清二楚,注释明明白白,不仅能让新手很快看懂操作,更是让内行也交口称赞。测通所王高工看了感慨道:“整理得这么详细,好!好!给我留一份。”设备厂所师傅笑着对王高工说:“我们有时还得从福临这要资料哩。”

  这些资料都是张福临自己晚上点灯加班整理出来的,之所以下这番苦功夫,张福临说,自己是新发射场中心机系统的首任,拿到的是第一手资料,如果资料不全不细,不仅是对后来者的误导,更是对航天事业的不负责任。

  在完成发射场测控系统综合校飞任务后,计划在两型火箭合练任务前进驻指控中心,将各分系统由综合校飞时的临时机房重新部署到指控中心,并完成内部调试。那时指控中心基础条件并不完备,很多机房就像是毛坯房,居住用电用水等生活条件都缺乏保障。有人打退堂鼓不愿进驻,而张福临二话没说,卷起铺盖带头住了进去。

  刷地漆,铺防静电地板,综合布线……为了能让机房早日具备设备部署条件,张福临带领大家撸起袖子加油干。最难的是刷地漆,即便是绿色环保漆,也挥发着化学气味。而张福临仍坚守在机房里,一干就是半天,到吃饭时才踉跄着走出去。有好几次,他几乎都要被熏晕过去,大家都劝他干一会赶紧出来换换空气。他忧心忡忡地说:“不行啊,出来了我更着急,还有几个月就要合练了,机房还没个样子,设备还要安装调试,我怕来不及啊!”

  可以说整个机房环境布置和设备安装调试,张福临是分秒必争、一路“抢”出来的,为合练任务设备调试和人员训练留足了时间余量,确保了合练任务顺利完成。

  实战任务中,张福临所负责的信息处理分系统,可以说是发射场指控中心的核心大脑。在火箭飞行阶段,雷达、遥测、光学等种类繁多、型号各异的测控设备,每秒钟都要产生海量测控数据。这些测控数据都要通过中心机系统准确收集到位、合理进行分类、严谨挑选使用、按需处理变换、及时转发送出,从而使领导专家对火箭飞行姿态、卫星运行状态进行准确判断和决策。

  为确保实战任务中设备硬件长时间连续工作的可靠性,张福临组织对设备进行100小时拷机试验,5天时间,他累了就在桌子上趴着打个盹,困了就在折叠床上眯一下,饿了就泡碗面凑合一顿。软件方面,张福临找相关单位借来了20余次实战任务的历史数据,一遍遍地跑软件、对比数据处理结果,经常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五六个小时。

  张福临太拼了。“在海量的数据中,如果有一个处理错误,都有可能对领导专家正确决策造成干扰,甚至影响火箭发射任务的成败,山大的压力,都快把我个头给压扁了!”他对记者坦言。

  同事说,常常看到张福临吃饭时眉头紧锁、若有所思,大家聊天时,他却沉默不语,过几天他又心情大悦谈笑风生起来,一问之下果然是刚把难题攻克。但凡任务遇到难题,他的心头就会压有一块石头,高度负责而又心事重重。长七长五两型火箭首飞都成功了,压在张福临心中的大石头,这才暂时落了地。

  在天舟一号与天宫二号成功交会对接的背后,人们才逐渐明白“福将”其实是“拼”出来的。虽然心态有异,但对事业高度负责,又特别能吃苦攻关,几乎是所有和张福临一样投身新发射场建设的“福将”们的共同品质。(张鹏、郑传家对本文做有贡献)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