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三月寒食又清明,燕子挂满疙枣林”。在山西临县有这样一句谚语,说的就是在清明节前后当地人会把面做成燕子挂在自家的墙上,既是对故人的一种寄托,又是一种美食文化。
山西许多地方都有捏“燕燕”的习俗,而在临县农村捏燕燕很有讲究,分老燕和小燕,“老燕”形制特殊,送长辈表达孝心,“小燕”活灵活现,送小孩表示关怀,捏的是面燕,传承的却是习俗和家风。
今年75岁的郭娥子老人四代同堂,她说,当地人每逢清明捏面燕,既寓意着迎接春天,迎接燕子重新归来,也与纪念介子推有关。相传, 春秋五霸时代名臣介子推忠心辅佐晋文公重耳,曾割自己的肉煮汤给重耳充饥,后来重耳执政却在绵山放火误烧了介子推,为了表示愧疚,就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而老百姓也为介子推死鸣冤,不希望他真死了,就认为他化身燕子飞走了,于是就把面捏成燕子的形状来纪念他,久而久之,大家也就习惯了用捏燕燕的习俗来纪念故人,且一家老小聚在一起捏、一起吃才代表团圆,捏好的燕子与红枣串在一起,既是节日的装点也是孩子们最好的零食。捏了几十年,老人也记不清,经她手里捏的“燕燕”有多少个了,如今儿媳妇李乃秀成了她的手艺传承人。
一把剪刀,一把梳子,是制作“燕燕”的基本工具, 别看面燕样子不大,可要做好却不容易。前一天就要发面,要让面团柔软适度,第二天清晨开始捏,造型全凭经验,蒸的时候火候要把握得当,出来的面燕才会栩栩如生,有型有味道。
而什么样的燕燕送给什么样的人也是有讲究的,像一只老燕身上爬满了小燕,就寓意这一家人儿孙满堂,也祝愿老人长命百岁,而生龙活虎的小燕,则是老人送给小辈儿的,其中含着对小辈将来能够飞得更高飞得更远的期望。
郭老说,虽然捏“燕燕”一直流行于晋陕许多地方,但捏“老燕”的传统只有临县特有,捏的是面燕,传承的却是美德,她也希望把这种文化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
(央视新闻移动网吕梁台矩阵号 薛琨 高磊 赵伟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