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两会代表委员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中国新闻来源:新华社 2017年03月14日 11:1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社北京3月14日新媒体专电 题:种什么、如何种、怎么干?两会代表委员聚焦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孙仁斌 刘良恒 郭翔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国两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再度对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进行了阐述。今后农业生产该种什么、如何种?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怎么干?农业相关领域的两会代表委员结合当下农业改革各地已经取得的成绩,谈体会、提建议、增信心,共话三农发展。

  种什么?有减有增调结构

  2004年至2015年,经过“十二连增”,我国粮食总量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但是,结构性矛盾突出、供求关系的变化以及人们消费结构和水平的变化提高,造成一般的农产品不缺,优质、绿色农产品不足。

  针对这一问题,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扩大优质水稻、小麦生产,适度调减玉米种植面积。粮改饲试点面积扩大到1000万亩以上。鼓励多渠道消化玉米库存。”

  吉林省去年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332万亩,今年将继续调减,两年籽粒玉米累计调减面积500万亩。今年,吉林省将以中部25个县为重点建设优质玉米生产核心功能区,对接精深加工和饲料加工需求发展优质专用品种,围绕口粮化、主粮化,重点打造鲜食玉米品牌,开发玉米食品粗粮细作市场,提高综合效益。在敦化等4个国家试点县实施玉米大豆轮作面积100万亩。

  关注玉米问题的全国人大代表、中粮集团中粮生化平台公司总经理佟毅看到了可喜变化:农民主动调结构,从企业需求出发。“农民正从种‘大路货’玉米开始转向生产对接精深加工和饲料等专用型、优质优价的玉米。”佟毅告诉记者,去年开始,中粮生化积极实践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东北大力推动绿色玉米、有机玉米种植和高油高蛋白玉米、糯玉米等品种的订单种植,企业和农民实现双赢。

  据了解,2016年,全国已经调减玉米种植面积近3000万亩,今年有望总量调减到4000万亩。

  如何种?提质增效再发力

  水利部、农业部等五部委日前联合发布《“十三五”新增1亿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实施方案》,明确“十三五”期间全国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到2020年,全国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到3.6亿亩左右。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也做出“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2000万亩”的安排。

  位于辽宁西北部的北票市是严重缺水的地区,“十年九旱”给当地农业生产带来严重影响。近年来,当地通过发展节水滴灌等工程,节水灌溉可节水80%以上,粮食增产明显。

  北票市哈尔脑乡新亭村村民刘国峰告诉记者,家里种了13亩玉米,亩产能达到1700斤左右。从2013年开始,他加入了村里成立的玉米专业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管理,实施规模种植并发展节水滴灌。“地里的事就不用我们管了,我出去打工,每月差不多能赚4000元。到收获的时候,合作社负责将玉米直接拉到家里,省心也省力。”

  刘国峰所说的合作社是由新亭村村委会主任曲正荣牵头成立的新旺玉米种植专业合作社。目前,该合作社已经托管和流转土地8500亩,其中5500亩发展了节水滴灌项目。曲正荣说,今年玉米买卖市场行情不好,当地正在引导农民改种其他粮食作物。他也正琢磨带领乡亲们改种土豆等作物。“有了节水滴灌,庄稼能及时浇上水,改种啥咱心里都有底气。”

  据了解,过去三年多,辽宁省建设节水增量项目600万亩,投入资金53.9亿元。这一项目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100万吨,增加经济作物产值6.68亿元,新增节水能力4.37亿立方米,农民年人均增收500元以上。

  全国政协委员、河北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王海波认为,水是影响中国北方农村地区生存发展最根本、最重要的问题。节水滴灌改变了传统农业大水漫灌式的粗放种植模式,将对我国农业转变发展方式,走绿色、高效及可持续发展之路具有重要意义。

  怎么干?改革创新谋发展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目标是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农村改革怎么干?怎样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今年的政府报告给出了清晰的“路线图”: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完善粮食等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收储制度;深化集体林权、国有林区林场、农垦、供销社等改革;健全农村“双创”促进机制……

  湖南省宁乡县大成桥镇永盛村有近30年小煤窑开采历史,年产煤量曾超过60万吨。随着小煤窑被陆续关停,当地逐渐陷入了发展困境。

  近年来,引导当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创新,永盛村村委会上省城、进京城,千方百计寻找客商进村投资。之后,2名本村和1名邻村的“经济能人”看中了永盛村邻近省会长沙的区位优势,共同投资500万元,成立了湘都生态农庄,依靠“本地资源+外地市场”,走上了经营生态农业的绿色发展之路。

  永盛村煤矿关停时,原来在煤矿工作的1000多名劳动力面临重新就业,全村近两千亩水田处在撂荒或低效率种植状态。农庄分批与当地120户农户签订了土地流转合同和劳动合同,共租赁了约1000亩水田或山地,聘用了当地400多个农民在农庄工作,农民变成“产业工人”。

  “宁乡花猪”是全国四大生猪地方名种之一。记者在永盛村的湘都花猪养殖场看到,虽然年出栏生猪近2000头,但猪舍外面看不到污水和猪粪,闻不到异味,粪便均经过环保处理。村民刘国民说,以前,养一头百斤左右的花猪,除掉成本难赚到一千元。如今,农庄把花猪肉卖到了北京的中高端湘菜馆,一份四两左右的花猪肉就可以卖到100多元。

  经过几年发展,湘都生态农庄已经发展成集生态种养、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终端美食、观光休闲、旅游接待等为一体的新型生态农业庄园。

  全国人大代表、湖南省慈利县龙潭河镇党委书记向平华认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农村环境,促进农业发展。农业农村发展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体制机制改革创新考验基层干部的能力和水平。他建议更多引入“外脑”,共同开发现代化农业这片“蓝海”,让农民更富、农村更美、农业更强。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