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习近平话教育 这三个话题直通民意

新闻频道 来源:央视网 2017年03月13日 08:0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古人云,活到老,学到老。学习是个人进步的定盘星,教育是社会发展的指南针。

  “教育决定着人类的今天,也决定着人类的未来”,习近平对教育工作十分重视。回想四载春华秋实,在节日来临时,他常常走进学校校园,旁听教学课程;在地方调研时,他常常前往科研院所,观摩研究成果;出国访问时,他常常站上讲台,讲述中国文化。

  素质教育、公平教育、高等教育……一直以来,教育话题都是民生热点,连通着老百姓的民意,牵动着各行各业,覆盖着全国各地。

  素质教育——教育事业的核心

  在北京市少年宫,习近平曾和蔼地看着孩子们劳动:整地、播种、移栽、松土、收菜,他还蹲下身亲切地与孩子们交流;在海淀区民族小学,他认真地倾听过学生们朗诵古文,学生们伴着古筝诵读《弟子规》《少年中国说》;在自己的母校八一小学,他饶有兴趣地观摩小学生足球训练课,几位小球员向总书记展示了球技……

  “素质教育是教育的核心”,这是素质教育在习近平心中的份量。在和中小学生交流中,他说过,中小学生是青少年的主体,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作为学校,应该树立人才观,推进素质教育;作为学生,必须勤奋学习,提高综合素质。

  在中高考制度指挥棒下,每年近1000万学生参加高考,为数不多的6000余名北大清华新生将会红榜题名。如果这个指挥棒不改革,那么素质教育就难通车。

  素质教育好比通畅宽松的立体交通。2016年,教育部进行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学考试两考合一、素质评价建立档案、副科科目自主选择、加分项目大幅减少……在教育部的规划中,2020年,我国要形成基于“考试成绩+素质评价”的招生录取模式。

  “以人为本、因材施教、注重学用相长、知行合一”。习近平在研讨教育工作时,常常提及这几个字。同时,他说:“基础教育是一项立德树人的事业……是一项提高民族素质的奠基工程,要遵循青少年成长特点和规律……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寄托着我国未来和希望的青少年,应该是一群心灵纯洁、人格健全、品德高尚的人,也应是一群有文化修养、人文关怀、责任担当的人。

  公平教育——社会公平的基础

  华中农业大学“本禹志愿服务队”,一批青年学生走进西部、农村、基层,开展支教、关爱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等活动。习近平在国际志愿者日回信问候他们;河北保定学院百余名毕业生赴新疆、西藏、贵州等西部基层工作,他在“五四”青年节之际回信勉励他们;北京师范大学“国培计划”对中西部教师集中培训,他在教师节之际对他们提出希望……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习近平不仅重视物质脱贫,也重视精神脱贫。他特别强调过,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教育投入力度,保证办学经费,健全资助体系。为的是让教育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公平问题体现在教育领域方方面面,伴随我国经济稳健发展,在硬件方面推进教育公平见效显著。例如,今年城镇和乡村学生将享受同等“免学杂费、免教科书费、补贴贫困生生活费”政策。而在软件方面尚须久久为功。每年赴乡村从事轮岗教学的骨干教师不得低于20%,乡村教师收入不得低于城镇教师水平,义务教育阶段乡村教师收入不得低于当地公务员水平,乡村教师职称评定要及时落实……针对“乡村弱”问题,国务院明确了截至2020年的发展规划。

  “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有源源不断的强大力量”。在三封回信中,习近平都肯定了基层师生为教育事业作出的贡献。他说:“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

  距离第一个“百年目标”只有三年多的时间,1400万教师面对2.6亿学生,培养一批一流教师,不断提高教师素质,是当下乃至今后我国教育发展的紧迫任务。

  高等教育——国家水平的标志

  在考察北京大学时,习近平与哲学家汤一介教授促膝交谈,赞扬汤教授勤奋严谨的治学精神;在考察中国科学院时,他仔细了解正负电子对撞机,与三位院士握手,感谢他们为科技发展作出的贡献;在考察国防科技大学时,他观看科研成果展示,勉励官兵埋头苦干、再接再厉……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在习近平看来,高等教育不仅是教育事业的顶端,也关联着国家实力的高低。国内改革攻坚很辛苦,国外复杂局势很严峻,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他说,我们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

  近期,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一项最新战略决策。原来的39所“985”名牌大学、112所“211”重点大学将纳入“双一流”发展项目。新发展决策侧重具体学科建设,而不笼统地偏重综合实力强的大学。届时,具有特色专业的高校、民办大学、职业高校、中外合作学校将和综合大学一起,竞相推进学科发展,增强学校整体实力。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对于高等教育发展,习近平特别强调了“人才”:“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当然高校在读学生大多是20岁左右的青年,在第一个“百年目标”实现时,他们已经踏入社会,在第二个“百年目标”实现时,他们正在撑起社会。当今青年的精彩人生和民族复兴的新征程踩在一个鼓点上。

  教育强则国家强。

  在全面统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时,习近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在具体部署我国教育发展事业时,他坚持“以人为本”。正是这种“人本”思想,既决定着今天中国的平稳发展,也决定着未来中国的伟大复兴。(文/钱景童)

 

编辑:李丹 责任编辑:王敬东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