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两会新视角】全国人大代表刘晓静:振奋民族精神民族音乐教育不能“缺位”

央视网报来源:央视网 2017年03月13日 10:5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

央视网消息(记者 李文亮 李文学 高宇婷)音乐是优秀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3月12日,全国人大代表、山东艺术学院副院长刘晓静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应该改进学校民族音乐教育,大力弘扬中国民族音乐,振奋民族精神。 

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源远流长,是56个民族几千年生活实践的艺术结晶,其声乐、戏曲、器乐、歌舞、曲艺等都独具一格,自成体系,内容丰富多彩,形式瑰丽多姿,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音乐文化宝库,也是中华民族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同时,弘扬民族音乐,还起着维系国家统一、振奋民族精神、凝聚民族团结的重要作用。

对于民族音乐的教育现状,刘晓静曾做过调研。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初是从民国初年的学堂乐歌开始的,学校没有正式的音乐课程,也没有正规的音乐教材,其内容基本上是根据西方或日本的一些名曲填词而成的歌曲。因此,目前中小学的中国民族音乐教材还不多,而且也不够生动。

刘晓静建议,从中华民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两方面着力,采取有力措施,在学校教育和社会生活各个层面注入并不断强化民族音乐因素,使其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在改进学校民族音乐教育方面,刘晓静认为,应该结合新时代少年儿童的认知特点加以改进,把民族音乐渗透到学校教育中,使学生从小就受到民族传统音乐文化的熏陶,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爱国情操。

同时,政府应该提高对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视程度,加大政策和实际投入,通过政府主导,社会响应,实施动员全社会参与民族音乐振兴的伟大工程。学校是音乐教育的主阵地,又不应该是唯一的阵地。无论是国家、城市还是社区、家庭的民族音乐环境,都会对弘扬民族音乐的学校教育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此外,音乐教育要更加注重体验。刘晓静认为,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感情的艺术,音乐欣赏的过程就是情感体验的过程。因此,体验的方式方法和过程是非常重要的,这种体验一定不要局限于课堂讲授。要改进教学教法,借助一切传统与现代的媒介,把它贯穿于学校生活乃至家庭和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使音乐体验更加生动,使学生亲自体验并融入音乐表达的情感,从而完成真正的心灵陶冶。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