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接受记者采访
央视网消息:(记者 杨静)谁牵住了科技创新的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
全国政协委员朱建民恰恰是这个牵住了牛鼻子的人,他甚至被称为“科研狂人”。
作为一名民营企业家,朱建民带领自己的化工企业始终坚持自主创新,注重产学研相结合,无论经历资本的匮乏,还是实验带来的危险,他都在科技创新的路上稳扎稳打,成为民营精细化工“领头羊”。2007年,企业被国家科技部批准为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企业;2010年,企业成功上市。
化工行业是国民经济不可或缺的部门,要实现转型升级,破解产能过剩问题,同时又兼顾经济效益与环境效益,就必然要走科技创新之路。
在今年两会的提案中,朱建民委员再次谈到注重科技创新。他认为,化工行业,尤其是对于民营企业而言,要去产能、实现发展,更多地要靠创新驱动。如何实现创新驱动,智能化管理和研发公共平台在其中应当发挥作用。
智能化管理系统是未来发展趋势
朱建民委员是一个重管理的人,他指出,未来要在信息化和智能化管理上迈出新的步伐。
对于化工行业而言,安全问题是生产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如何应对企业生产带来的安全挑战,朱建民认为,智能化生产是预防安全问题的重要举措。作为从科研之路走来的企业,朱建民及其团队对于生产过程中的危险有着充分的认识,然而,仅仅有认识并不够。落实主体责任,提高员工素质、贯彻落实管理组织等等措施也不够。从本质上来讲,利用生产工艺、自动控制系统、安全防护系统来防范事故的发生更为重要。智能化生产管理系统是未来的发展趋势,从信息化到智能化有很大的区别。对于朱建民的化工集团而言,在智能化管理上才算刚刚起步。朱建民表示,公司要在“十三五”期间基本实现智能化,他将这个智能化水平称为小学或初中水平,随着企业发展要求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还会不断发展升级。
朱建民委员指出,智能化管理有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智能管理平台将以更高效的方式组织生产管理。安全环保成本也将会融合在智能化管理当中,实现生产过程中安全和环保兜底保障。
建立更广泛的研发公共平台是当前需要
朱建民委员指出,传统化工产业转型升级需要科技创新引领,企业都自主研发,需要耗费很长的周期,也要很大的成本支出,并且要承担很大风险。当前的科技成果转化并不能满足企业转型升级的需要,而各个企业都建工业技术研究院并不现实。
很多大学都有各类科研机构,也有各类企业需要不同的科技成果,应当在政府推动下建立公共研发平台,让更多的院校在这个平台当中实现科研成果的转化,让更多的企业在平台中能够分享成果,从而促进企业的转型升级,不断向中高端发展。朱建民委员对这个研发公共平台进一步进行了阐述。他指出,这个服务平台既是提供实际技术的硬件,也是一个虚拟的平台。要使这样的公共平台真正发挥作用,吸引各方加入分享理念、分享技术,政府应给予充分的政策支持,鼓励院校、企业加入到公共研发平台当中。这样,企业便拥有了技术源头,特别是对资源相对匮乏的中小企业,都能享受这个平台新鲜的观念思路以及科研资源。
朱建民委员表示,在实现集聚效应后,科研成果转化更便利,会增强政府、院校、企业等参与方的积极性。一方面有利于科技成果的开发转化,另一方面也有利于企业转型升级。
在共享经济火热的今天,研发公共平台从某种意义而言,也是一种共享经济模式,政府、企业、院校纳入其中能够实现集聚效应,创造更大的价值,来实现产业转型升级,应对经济下行压力大带来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