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光明网记者 李政葳
从张家界武陵源城区出发,驱车行驶近一个小时盘山路,掩映在青山绿树中的协合乡杨家坪村渐渐近了。碧绿清澈的杨家溪静流而过,田园房屋错落,一幅山水田园美景图映入眼帘。
见记者们前来,63岁的村民王作定赶忙将大家迎进自家的新房里。刚刚过去的2016年,对于王作定一家来说意义非凡——乔迁新居,摘掉“穷帽”。
听了老王一家的故事,才知道眼前的幸福来之不易。4年前,在外打工的女儿查出患有肿瘤,这些年反复多次手术、化疗,总花费近100万元,高额治疗费用给这个普通农家“砸出个大窟窿”。2014年,老王家里成了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之一。
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山洪造成垮塌,自家在山上的房屋被毁,一家人只能住进临时搭建的塑料棚子里。
2014年,张家界禾田居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运行,并在武陵源协和、慈利溪口和桑植三官寺开发农业基地,总面积达2000亩,蔬菜年产量7000吨,种植白菜苔、萝卜、西兰花等40多个蔬菜品种,直供景区酒店。禾田居生态农业基地的开发让老王等周边村民颇为受益。
这一年,王作定和老伴儿双双进入基地工作,从事蔬菜产品包装等。谈及收入,老王掰着手指头算了起来:5亩耕地流转给蔬菜基地,每年租金收入2500元;和妻子在蔬菜基地打零工,每月工资2000元左右;村里还有集体项目分红,一年能有2000多元。另外,老两口还养了两头猪和100多只土鸡,以补贴家用。
尤为可喜的是,2015年,生活条件逐渐改善的老王一家开始翻修房屋,“家里花了7万元,政府补贴了4万元。”记者看到,在老王家的新房里,水泥地面干净整洁,两间卧室内还修有独立的卫生间。
老王一家的生活在变,整个杨家坪村也在变。杨家坪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312户1132人。近年来,村民们围绕着乡村旅游,巩固禾田居蔬菜和大闸蟹养殖基地,实现土地流转和务工增收。
在村委会一侧,村里还新修了一间医务室。“医疗条件提升了,不仅是杨家坪村,很多邻村人也到这里看病。”杨家坪村支部书记姚安国说。另外,通过医疗保险和救助,村里已经确保了贫困对象病有所医,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区财政给与每人20元补贴,就医费用报销比例提高10%,大病保险报销起付线减低50%。
“通过教育培训确保贫困户素质提升。按每年小学1000元,初中1500元、高中2000元、高职4000元、大学5000元的标准,对全村24个贫困户的34名学生进行助学补助。”武陵源区委组织部远程教育中心主任、杨家坪村第一书记李冰对于这些数据如数家珍。
武陵源被誉为“地球纪念物”“山水画的原本”,拥有世界罕见的“张家界地貌”。杨家坪村村民也逐渐吃上了“旅游饭”。2014年起,村里做起“对接景区”的文章,通过政府以奖代补,对民居进行民族特色风貌改造,打造“张家界土家族第一村”。
有统计显示,在整个武陵源区,类似老王这样在2016年认定脱贫的1096户3446人,达到了“一超过、两不愁、三保障”脱贫标准,实现顺利脱贫。其中,18个贫困村贫困发生率降至2%以下,全区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村均达到4万元以上;农村人口生活用水用电、网络宽带、交通出行、医疗卫生、文化教育等服务实现100%保障。
“村村有村级产业,户户有增效项目”“精准扶贫到户到人,发展产业齐心脱贫”“精准脱贫,不落一人”……环绕杨家坪村的柏油路边,类似这样的展牌随处可见。“在工作之余,我今年打算再多买5头猪和200只鸡。”王作定说出了自己的新年“小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