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2014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工作时强调指出,实现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个重大国家战略,要坚持优势互补、互利共赢、扎实推进,加快走出一条科学持续的协同发展路子来。作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从提出到现在已有三年时间。在这三年里,京津冀三地在协同发展方面都有哪些实质性的动作和进展?对于百姓来说,又从中得到了哪些实惠呢?
河北省三河市的燕郊镇,地处河北、北京边界的一个三角地带,在北京通州区正东部,距离天安门30公里,其西部与北京市通州区潞城镇、西集镇、宋庄镇隔潮白河相望。由于它距离北京近,很多人都在这里居家养老,目前仅北京医保的参保人员就有近40万人,进入2017年,有个好消息给他们带来了便利:在燕达医院看病,北京医保能报销了。
据了解,在河北燕郊,外来人口每年以1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其中来自北京、天津两地的人口最多。这里目前唯一的三级综合医院是河北燕达医院,按照属地管理,北京的参保人员到此就医,不能享受实时结算。
青年人还可以坚持到北京医保地就诊,可对于老年人来说,由于年老体弱,经不起来回折腾,就只能在燕达医院就医,虽说就医方便,但报销却很麻烦。
为方便居住在燕郊的北京参保人员就近就医,享受持卡结算的便利性,京冀两地人力社保部门经过多方协调努力,于2017年1月5日将河北燕达医院正式作为试点,实施医保实时结算。也就是说,参保人员在燕达医院就医,所享受待遇与在北京市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完全相同。
有了实时结算,今年2月6日,王志良老人再次到燕达医院就诊,感受就不同。他告诉记者:“现在改革以后,河北的和北京的一样的。实际结算以后不要垫钱了,这个时候就给你该结算就结算完了。”
说到医保的实时结算,去年11月刚刚搬到燕郊养老院入住的陆传鸿夫妇,感触颇深:“特别高兴这件事,真是去了一块我们的心病。有病及时看,尤其是这次做肠镜,体会太深了。真是做了大好事。”
目前,河北燕达医院是京津冀地区第一家试点异地就医直接结算的医院。此外,该院还与北京朝阳医院、天坛医院等三甲医院合作办医,推动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向河北布局,引导北京就医外流,缓解大医院服务压力。
河北燕达医院经营院长吴亦鸣认为:“从患者角度来说确实是便民、惠民、利民了;从医院发展角度来说,从它服务的患者的群体广度,包括自身服务能力提升的深度角度来说,都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在此基础上,人力社保部门将在国家异地就医结算大平台上,深入推进京津冀整体联动,在全国率先实现跨省异地就医直接结算,这样会有更多的群体受益。
三年来,京津冀三地不光在医疗卫生协作方面有举措,在教育、文化旅游等公共服务方面的合作共建也在持续深化。
协同发展,交通先行。从地图上看,京津冀交通网络都是以北京为中心的,是单中心的放射状布局,各城市之间缺乏高效的互联互通。本栏目曾经在2015年6月16日就关注过京津冀地区由于行政区划的篱笆,出现了很多“断头路”。
在北京五环路和六环路上,经常能遇到很多大车从这里通过,有时还会造成交通拥堵。这些大车很多都不是到北京的,只是途经北京而已。但是由于现在的路网设计是以北京为中心的,所以这些大车没有别的路可走。比如2016年之前,从河北张家口到河北承德的道路就得绕行北京。
河北省交通运输厅综合规划处副处长吕慧哲说:“主要是通过京藏高速,通过宣化、下花园、怀来、延庆、昌平然后过北京六环,走京承通过怀柔到承德市,本身北京市的交通压力就非常大,这样两边的交通量都通过北京市,又产生了很大的交通量,非常容易造成拥堵。”
像这样,北京承担了大量的客货中转和过境运输。但是,2015年底张承高速全线贯通后,这让很多过境车辆少走冤枉路的同时,也缓解了北京的交通压力,减少了尾气的排放。
如今,京津冀经过三年的协同发展,规划建设“一盘棋”,很多“断头路”都已连接。京台高速是一条从北京到台北的国家高速公路,途经河北、天津等地,北京段2016年底修好后,该线全线贯通。京台高速的通车是消除“断头路”的重要工程,也是连接新机场的一个重要通道。
交通一体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点领域,除了公路,目前三地在港口、机场、道路运输场站和交通运输服务等交通率先突破方面,狠抓项目落地,满足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需要。
京津冀协同发展,产业协同是最大的协同。北京作为首都,人口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相当突出,仅北京的城六区,就以全市8%的面积集聚了全市近60%的常住人口,集聚了全市近72%的就业人口,足以见得密集程度之高,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就必须加快疏解非首都功能,实现人随功能走,人随产业走。
疏解非首都功能主要包括一般性制造业、区域性物流基地和区域性批发市场、部分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功能以及部分行政性、事业性服务机构。比如:北京很多区域性批发市场,具有聚人多、占地多等特点,主要辐射华北、东北和西北地区,既是堵点,也是典型的非首都功能。
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随着发展,集聚了一些非首都功能的部分产业链,人多、车多、占地多,为了响应京津冀的协调发展,他们将产业链的部分功能疏解到了河北新发地。
冯伟丽就是被河北的新发地吸引过来的,她曾在北京新发地卖了18年的香蕉,说到来这里发展,她和家人很积极:“在北京新发地就感觉老是漂着的感觉,因为开支也大,库房还有人工开支什么的都特别大。”
河北新发地香蕉交易大厅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是个很大的单体香蕉储存加工库,共有72个香蕉库房,目前全部被49个香蕉商户租赁经营,其中90%的商户来自北京。冯伟丽说,现在比以前,收入翻倍,规模也翻了一倍。
在北京新发地,过去香蕉的加工和仓储占地面积很大,冬季的蔬菜仓储占地也不小。为此,他们与河北新发地资源互享、功能互补,促进了产业升级。北京新发地农产品批发市场总经理张月琳介绍:“像洋葱啊,土豆啊,这个冬季储存放在了河北新发地,减少市场内的这些库房和占地。”
北京新发地把产业链中的加工类的和储存类的产品疏解到河北新发地的同时,他们在保证北京市稳定供应的基础上,通过市场整合和竞争,留下一些功能定位精准的经营商户。“通过这两年的发展,在扶大扶优扶强的情况下,由8000多家商户,我们减少了3000多家商户,这两年疏解了大概五、六千人左右。”张月琳说。
河北新发地自2015年10月29日运营后,迎接了很多北京新发地的商户进驻。此外,还有很多过去到北京新发地进蔬菜的批发商也慕名前来。一位批发商告诉记者:“道好,宽敞,车来方便,这个地方特别适合我们东北人大车来装。”
产业升级转移,使河北新发地已由单纯对接北京新发地总部,转变为打造北京农批市场转移的统一承接平台。产业一体化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实体内容。三年来,北京每年确定一些重大疏解示范项目,推动一批区域性批发市场、一般制造业企业、学校、医院等向外疏解,疏存量、控增量,解决北京“大城市病”问题,需要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徐绍史表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是京津冀发展的一个关键环节,也是牛鼻子,必须抓住这个牛鼻子来推动战略发展。2017年我们在交通、生态、产业一体化建设,在创新驱动、在体制机制、在试点示范这三个重要环节上持续、深入地推进京津冀协同战略发展,来逐步实现规划所确定的目标。”
三年时间,京津冀相互融合、协同发展,从公共服务共建共享到构建现代化交通网络,从产业对接到生态环保合作等方面,都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初步实现了“1+1+1>3”的效果。但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涉及要素资源整合、消除行政壁垒、统筹社会事业发展等多个层面,既包括产业、项目等“硬件”的通关一体化,也包括区域行政管理方式、公共服务等“软件”性质的通关一体化。面对诸多困难和任务,还应继续协同发展、重点突破、深化改革、有序推进;努力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格局,为推动全国区域协同发展提供更多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