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新华社呼和浩特2月3日电(记者王靖)内蒙古兴安盟阿尔山市地处寒温带,冬季气温长期保持在零下30摄氏度,极寒天气严重影响着当地棚户区居民的生活质量。2014年以来,阿尔山市加快棚改,现已基本完成,困难群众目前已住进暖心房,实现了安居过大年。
现年72岁的任振芝和丈夫生活贫困,1988年二人四处借钱勉强盖起一间30平方米的土坯房,一住就是26年。但因为漏风,冬天在屋里二人必须穿上棉衣棉裤睡觉,家里冷得连洗脸水都能冻成冰坨。此外,由于年久土房子严重变形,已有倒塌的危险。“冷成那样硬着头皮还能坚持,最为难的是,眼盼着在外务工的四个孩子过年回家了,可炕头连他们容身的地方都没有……”她回忆说。
2014年5月,阿尔山市棚改工程的全面启动,给任振芝和无数个家庭带来了希望和生机。阿尔山市因地制宜编制了《阿尔山市棚户区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将征收补偿标准和搬迁奖金标准在过去基础上提高了20%,并提出了多项符合居民意愿的安置补偿政策。如对低保户、低收入和住房困难家庭实行“不足50平方米实施50平方米”的住房保障政策;货币补偿和产权调换两种方式自由选择;设立提前搬迁奖励和整体搬迁奖励等。
因享受低保,任振芝通过产权调换的方式于2014年换得一间50平方米的新楼房。此外,由于她积极配合棚改工作,政府还给予她5万元的现金奖励。春节期间,记者踏入泓旭小区任振芝的回迁房中,一开门眼镜便被屋里的暖气焐出厚厚的水蒸气,一阵东北大米的香甜味扑鼻而来。回迁房的地板和玻璃被任振芝擦得锃亮,乳白色的墙壁上一尘不染,挂上了大大的福字。她满脸幸福地在屋里穿梭,一边向记者展示客厅、卧室、厨房,一边嘴里念念有词:“现在再不用自己捡柴生火了,拧一下燃气开关就能做饭……”
林海街道今年78岁的李秀英也是棚改的受益者。在阿尔山市棚改未启动前,一场大火将她的破旧土坯房烧成灰烬,使原本贫困的她更是一贫如洗。棚改开始后,考虑到她的特殊情况,政府将其回迁到了50平方米的楼房里。
“搬到新楼房后,林海街道办事处主任自掏腰包给我买了一台洗衣机;政府干部捐款为我买了彩电;还有一些党员每年过年都给我送来大米、粮油……”刘秀英将曾经给予她帮助的人名写在一个小本上,时常拿出来翻看。她说:“虽然我现在没有能力回报社会,但不能忘恩。”
任振芝、李秀英的故事并不是个例。2014年至今,阿尔山市利用现房安置、期房安置、回购市场存量房安置等三种形式,全面盘活房地产市场存量,推进棚改户安置工作。目前,需要回迁的2829户中绝大多数已住入新房,实现了安居过年。剩下的小部分回迁户也正在按照协议的既定日期按时回迁中。截至目前,阿尔山市共投入资金29.87亿元,完成棚户区改造9088户、56.4万平方米。
回想棚改过程中的点点滴滴,阿尔山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副局长高兆武感触颇多。他向记者坦言,棚改过程最难的是征地,最关键的是与老百姓沟通。为顺利推进棚改,阿尔山市抽调了700多名干部,组成了179个工作组。工作人员频繁地入户,有的人一个月入户80余次,最终和群众成了“好哥们”。
“棚改给我最大的启示是,工作中要多站在百姓的立场考虑问题。只要你真心对老百姓好,就会赢得百姓的理解和支持,到头来就能推动工作顺利开展。”高兆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