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传统拜年习俗里的“礼孝人伦”精神

中国新闻来源:光明日报 2017年01月30日 09:1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春走基层·年俗特写】

  走,回老家拜年去

  ——感受传统拜年习俗里的“礼孝人伦”精神

  光明日报记者 李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春节的重要性,从古人大量的诗词歌赋中便可略见一二。而拜年,作为我国历史、文化长期积淀的产物,极具民族个性,流传范围广、时间久,既是传统文化的载体又是传统文化的传递者。

  晚辈见到长辈叩头施礼,说吉祥话;同辈亲友相遇,也要相互道一声“新年好”。与放爆竹、穿新衣、吃饺子这些习俗不同,拜年不仅是一项家庭活动,还是一项社交活动,维系着家族、邻里之间的感情。

  1月28日大年初一,早上5点,伴着窗外的爆竹声,家住河北省任丘市县城里的李亨泽准时起了床。在简单吃过一碗饺子后,他便和父母一同匆匆赶往距家三十里外的乡下老家——石门桥镇北汜水村。他们准备和家族的人会合以后,一起去拜年。

  “村里人起得早,尤其是过年这一天。像我们这样住在城里的,就得早早出发。”他这样解释早起的原因,“与平日里睡到七八点钟不一样,虽然又困又累,但感觉年味儿就体现在这与平时不同的点滴里。”

  北汜水村至今还保留着传统的拜年习俗。村里人早早起床后,便会忙活着将前一天包好的饺子下锅。吃饭前,家里的小辈们便会一字排开,给长辈拜年,讨要压岁钱。有的孩子虽然小,话都说不利索,但已经在家长的“调教”下熟练地掌握了拜年流程:双手抱拳作揖、叩头,说两句讨老人欢心的话。长辈们也并不是真心要孩子们叩头行礼,但看到他们憨态可掬的样子,也都忍不住笑弯了腰。

  早上6点多,村子里的街道便熙攘起来,人们三五成群,以家族为单位,有说有笑地走家串户。一个村的人大多相互认识,不管是不是亲戚,碰着了都会相互问声“新年好”,街道上的问候声此起彼伏。

  据李亨泽介绍,村里的拜年也是有讲究的。“在一个大家庭里辈分最高的会留在家中接受来访者的拜年、招呼客人,小辈们则会出去拜年。拜年的顺序是先从关系近的亲戚家走起,然后去街坊邻居家。”

  此外,随着北汜水村的逐步发展,在保留传统文化底蕴的基础上,拜年这项春节习俗也逐渐向现代化转型,舍弃了原有的一些繁文缛节。登门拜年的人不必非要带齐礼品,也不用一板一眼跪地磕头。仪式、规矩的适当简化,也让拜年习俗添了更多的人情味。

  直到上午10点多,李亨泽才基本完成了拜年任务,有时间回家歇一会儿。手机软件上显示他今天已经走了1万多步。“一上午基本走遍了整个村。虽然累,但是见到许久未见的长辈,就觉得一切都是值得的。”

  随着时代的变迁,传统的拜年习俗在现代化的浪潮中也生出了新的色彩。从电话、短信拜年到彩信拜年,再到微信拜年,科技进步带来了拜年的新方式,弥补了距离造成亲人不能聚首的遗憾,但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挤压了传统拜年习俗的生存空间。年轻人更愿意通过手机软件发送信息、表情以及红包拜年。

  在北京做动画导演的郑瑞曾为微信设计了一套拜年表情,虽然有不少的使用量,但他本人却表示没有使用过这套表情。“我认为拜年是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只有见面,那种发自内心的喜悦感、幸福感才能百分之百地传递给对方。虽然网络科技将人们的距离拉近了,大家联系起来更加方便、快捷,但即使手机里塞满了祝福信息,拜年时双方的时空缺场,也不免让人觉得年味儿变淡了。”郑瑞说。

  “走,回老家拜年去。”这句话承载着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也承载着淡淡的乡愁和浓浓的年味儿。回老家看看那村头的古树,砖砌的房屋,添了白发但依旧淳朴的父老乡亲,便会由衷感叹:“回家,真好。”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