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大运河越境穿过,洪泽、高邮四湖环抱,地处苏皖边界的江苏省淮安市农业生产条件独具,大米好吃,龙虾味美,自古享誉“天下粮仓”。然而,千家万户的无序小生产,造成农产品价格忽高忽低,增产不增收的现象长期制约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近年来,淮安用抓工业的思路组织农业生产,将农民和农产品“组织起来”,打造116个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走出一条品牌引领、产业带动、增收富民的农业供给侧改革之路。
寒冬腊月,清浦区武墩镇唐庄村8组村民徐文虎的大棚里却温暖如春,红椒长势喜人。“一亩地一季能产红椒5000斤,每斤3块,再加一季叶菜,去掉农药化肥等成本,每亩年利润在1.5万元左右。”老徐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家里8亩大棚1年下来纯收入不低于10万元。
老徐的底气源于当地持续打造“淮安红椒”品牌。“以前菜价时高时低,赚钱全靠天意。如今,政府申请了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还把大家组织起来营销。”老徐说,“淮安红椒”售价比一般红椒每斤要高5毛钱,品牌经营后,一亩红椒每年能多挣3000元。
农民增收账背后是政府的品牌富农经。淮安在发展高效农业的同时,几年来投入2000多万奖励资金培育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农业品牌化建设连接“田头”与市场,提高农业生产的质量效益和抗风险能力。
品牌的作用有多大?“盱眙龙虾”活体每斤26元-28元,烹饪后卖100多元,均比一般龙虾贵1倍-3倍。“淮安黑猪”比一般黑猪价格高50%。
截至目前,淮安共打造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116件,数量居全国地级市首位,带动优质稻米基地扩展到227万亩,占到全市水稻面积的五成以上,优质蔬菜种植面积达148万亩,高品质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有效提升。
“抓工业要树品牌,农业也要如此。”淮安市工商局局长蔡莉说,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商标是地理特色、产品质量、历史文化和社会美誉的结合,能提升农业生产的科技水平、规模效应和市场意识。
南北过渡气候造就了淮安大米软硬适中、香甜柔糯的独特口感。明清时期,作为全国漕运粮食集散地的淮安被称为“天下粮仓”。但长期以来,大量的淮安大米沦入卖散米的窘境,好米找不到用户,市民找不到好米。
2007年注册“淮安大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后的最初几年也未根本扭转。
“提升农业质效,光有品牌不行,还要有产业支撑,形成规模效应。”淮安市粮食局局长胡长青说,生产、销售环节割裂是造成农产品成本“地板”和价格“天花板”的重要因素。
“优质才能优价。现在市场上高端有机米供不应求,反而是我们的量跟不上。”淮安兴隆米业董事长刘正亮告诉记者,下一步计划将把良种面积从目前的2000亩扩大到2万亩,全力做大高端米市场。
淮安推动水稻种植、育秧、仓储和大米加工、销售等21个龙头企业组建“淮安大米产业联盟”,实现优良品种、种植模式、收储加工、质量标准、形象包装和对外宣传“六个统一”,年产“淮安大米”76万吨,每年为稻农增收3亿元。
“‘六个统一’解决了农业生产的小散乱,衔接了销售大市场,用高质量捅破农产品价格‘天花板’。”胡长青说。
在黄码辣椒营销专业合作社的生产基地,记者看到,在政府的统一规划和资金扶持下,蔬菜大棚建设的整齐划一,还通上了水电,农业生产的抗风险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但增产并不一定增收。”正在给辣椒浇水的杨长千给记者说起了以前的教训:农户始终踩不上赢利点,主要原因是市场信息不灵!
老杨告诉记者,如今在农业、工商等部门的支持下,合作社向全国所有省会城市和部分大城市派驻信息员,每天收集分析市场价格信息,指导当地农产品销售。“合作社还把当地的农产品统一收购,分级包装,贴上‘淮安红椒’品牌标识,直接送到城市的大市场和超市,农产品的附加值大大提升。”
“酒香也怕巷子深。”淮安市农委主任张进成说,市里请知名形象设计策划公司对“淮安大米”等重点品牌重新包装策划,采用母子商标模式,通过协会授权、扫码认证、全程可追溯,企业可以在母商标下标注自己的品牌,实现协会、企业、合作社、农户等融合共赢发展。
在淮安市委书记姚晓东看来,农民增收的关键是用“工业思维”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质效。“当前农业已由生产主导型,加速向消费主导型转变,农产品质量、口感、绿色、安全等成为消费者的第一关注要点。”姚晓东说,政府必须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组织为优质产品大合唱,减少生产的盲目性,提升产品品质,准确对接市场,农业种植的收益才能稳定,农民种粮也能致富。
淮安投入专项资金5000万元,重点扶持优质稻米、高效园艺、规模畜禽、特色水产和休闲农业“4+1”现代农业产业转型升级,高品质农产品生产供给能力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