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 袁育堃)1月21日,“治霾·京津冀在行动”主题采访活动启动,来自数十家中央新闻媒体网站的记者走进北京市环保局,近距离了解北京大气污染防治工作情况。2013年以来,北京PM2.5浓度逐年下降,2016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98天,较2013年增加了22天。今年将再关停、退出500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
“对症下药”综合治理
2013年,针对PM2.5污染问题,北京市制定出台了《北京市2013-2017年清洁空气行动计划》,依据PM2.5来源解析“对症下药”,聚焦燃煤、机动车、工业、扬尘等重点领域,开展了大气污染科学、综合的治理。
北京市环保局大气处副处长李翔介绍,近年来政府部门着力“禁、控、改”,通过四年的努力,全市年用煤总量由2300万吨压减到1000万吨以内,9.5万户“煤改电”,基本实现了核心区“无煤化”、城六区和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无燃煤锅炉”。
同时,强化“退、改、限”,由于机动车保有量呈逐年增加,机动车污染已成为北京本地PM2.5的首要来源。北京市坚持“先公交、严标准、促淘汰”技术路线,四年共淘汰167万辆老旧机动车,同时不断严格油品标准,严格高污染排放车管控,大力推广新能源汽车,多措并举控制机动车排放。
另外,加速“治、停、退”,坚持非首都功能疏解,深入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削减工业污染。对于不符合首都功能定位的污染企业,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对保留企业强化环保技改升级,减少污染排放。实现治污减排任务加速推进。
PM2.5浓度逐年下降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全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2013-2016年,北京市空气中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分别为89.5、85.9、80.6和73微克/立方米,同比降幅分别为4.0%、6.2%和9.9%,2016年较2013年下降18.9%。
据统计,2016年北京市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98天,其中,一级优68天,二级良130天,达标天较2013年增加22天;2016年共发生重污染39天,较2013年减少19天。
虽然北京市空气质量实现持续改善,但与国家标准和广大市民的要求扔有一定差距,尤其是在短期内,受不利气象条件、区域传输等影响,秋冬季节空气重污染依然易发,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的难度越来越大。2016年PM2.5年均浓度超过国家标准109%,大气污染治理进入了啃“硬骨头”的攻坚阶段。
重拳出击阻击雾霾
2017年,是完成国家“大气十条”下达目标任务的收官之年,北京市环保局也是打出组合拳,以超常规的措施和力度“阻击雾霾”。
北京将继续推动农村地区700个村“煤改清洁能源”,实现朝阳、海淀、丰台、石景山和南部的平原地区基本“无煤化”;供暖季结束以后,华能北京热电厂燃煤机组停机备用;完成剩余的4000蒸吨工业和供暖燃煤锅炉的清洁能源改造;治理高排放机动车,2017全年淘汰30万辆老旧机动车;新增重型柴油车全部“戴口罩”(安装颗粒捕集器);全面推动燃气设施氮氧化物减排;全面清理整治2560家“散乱污”企业,再关停退出500家一般制造业和污染企业;促进排放挥发性有机物重点行业企业的转型升级;强化督察问责,组建环保警察队伍,对环境领域违法犯罪活动予以严厉打击;深化区域大气污染协作机制,加强与周边省区市的协调联动,做好空气重污染应急工作。
“每改善一个微克的浓度,对北京市来说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李翔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