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佳勇)“你放心,如实交代了案情,你的父母交给我照顾,我会像对自己爹妈一样对他们。”53岁的贵州省贵阳市公安局花溪分局高坡派出所民警杨家发,对一名犯罪嫌疑人的承诺,没想到一坚持就是23个年头。
那是1994年,刘老汉两老口唯一的儿子因涉嫌故意伤害致人死亡被杨家发抓获,嫌疑人刘某因担心年迈的父母无人照顾而不肯伏法,于是杨家发给了他上述承诺。
1月12日,贵州“温暖中国”网络媒体新春走基层活动采访团来到贵州花溪高坡,见到了这位高坡派出所的普通民警杨家发,零距离感受到铮铮男儿这一诺二十余年的铁骨柔情。
为了这一承诺,杨家发扛起了赡养二老的责任。每月,杨家发都会从当时仅有一百多元的工资里,挤出20多元来赡养这两位毫无血缘关系的“父母”,再忙他都会坚持抽空回“家”看望他们,每一次都要买点米、油,做点农活才走。
2013年,刘老汉的儿子因安心改造表现好,从无期徒刑减为有期徒刑提前释放回家,看到两位老人虽已两鬓苍苍,可身体仍健康,得知多亏了当初抓捕自己并许下承诺的民警杨家发近二十年对两老的悉心照顾,他给杨家发深深地鞠了一躬,感动之情久久不能平复。
尽管老人儿子已经刑满释放,杨家发如今依然继续坚守照顾老人的承诺
带病坚守为乡愁
作为民警,除暴安良惩戒罪犯是天职,杨家发用二十多年践行的承诺,让犯罪嫌疑人安心伏法改造回归社会,基于天职高于天职,体现了一个老民警应有的政治素质和人性中难能可贵的一面。
1989年5月,杨家发告别军旅生涯,退役穿上警服,自愿分配到到条件最艰苦、工作最辛苦、生活最清苦、基础最薄弱的贵阳市花溪区高坡乡派出所工作,一干就是28年。
杨家发所在辖区,村民大多只会苗语,杨家发自学苗语搭起了警民“双语”的沟通桥梁
如今,高坡交通设施、住房等生活条件也大幅改善,而此时的杨家发,却因常年在山野村寨奔波操劳,落下了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并罹患股骨头坏死,年过半百的他依然拖着病体每天奔忙着。
“我是责任区民警,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面对记者,谈到28年来的坚守和付出,杨家发淡淡地一句带过。
或许,杨家发这么多年的坚守,是出于对人民警察的神圣职责敬畏之情,也是出于作为一个共产党员对家乡的那份乡愁。
铁骨柔情传佳话
“高坡是我家,我从小就生活在这里,我回来当警察,就是想为家乡老百姓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每当有人问起杨家发退伍后为什么会到高坡当警察时,他总会这么说。
2000年在一次走访中,杨家发了解到云顶村初中学生李海路、杨燕等六名孩子因家庭经济困难没法上小学的情况,他想到花溪区正在开展“希望工程”工作,赶忙将情况给时任所长王愿坚汇报,王所长向分局党委报告,分局党委取得团区委支持,帮助六位孩子顺利地上了小学。
2006年,当地水塘村拐棒组村民李昌敏、李昌丹、李昌凤三姊妹的父亲病故,母亲离家外出不管不问,三姊妹居住在随时都会坍塌的木屋内,日子非常艰辛。
杨家发知道此情况后向时任所长报告,经同意在派出所里腾出一间办公室,将三姊妹带回派出所。
此后,三姊妹便成为了杨家发同志的“邻居”,三姊妹到派出所后,杨家发把她们当做自己的女儿,细心照顾着三姊妹,在做完自己的本职工作后,辅导三姊妹的功课,看见三姊妹在生活上差什么生活用品就给补上。
五年后,三姊妹中的老大、老二陆续考上大学,老三外出务工。杨家发此举,在高坡传为佳话。
感动社会获殊荣
除了铁骨柔情,杨家发作为民警,也因为工作的特殊性,几次与死神擦肩而过。
1997年4月,杨家发得知一名杀人潜逃的犯罪嫌疑人王某在山间劳作,在准备对王某实施抓捕时,王某突然掏出自制的火药枪朝杨家发扣动了扳机,但杨家发仍然一个箭步冲上前将王某按在了身下,由于火药枪长期受潮,子弹未能射出枪膛,杨家发幸运的躲过一劫。
在充满着危险的岗位上,杨家发用细心的工作态度坚守着。28年来,杨家发走访过的群众多达21324人次,走遍了高坡的村村寨寨,让他成为了这个有9000余村民无人不识的“杨所长”。每到一家他都认真倾听百姓心声,了解百姓疾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和困难记录下来逐项落实,28年来共记录了30余册工作笔记。
熟识他的人都知道,把爱岗敬业、踏实工作、勤学苦练、专研业务等词汇用在他的身上一点不为过,他用28年的坚守,以及一个老民警的责任感,感动了社会。
带病依然坚守岗位、28年如一日杨家发,荣获国家二级英模称号
2004年,杨家发被评为“贵阳市民族团结进步个人”,2013年被贵州省公安厅授予个人二等功;2014年9月被评为贵州省第三届“我最喜爱的人民警察”;2014年10月被贵州省公安厅授予个人一等功。同月,杨家发还被公安部评为“全国公安机关爱民模范”先进个人,2015年被公安部评为“二级英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