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2015年冬天,甘肃成县的大山里,刘蓓站在村委会门口,望着村口的百年老树。阳光下,高高挂在枝头的柿子,像小灯笼点缀着蓝天,格外鲜艳。
一个冬天过去了,刘蓓眼见枝头的柿子慢慢掉落,心想,为何外面人心心念念想吃到的,在这里就这么浪费了。村里的老人告诉他,原本在村里很难见到挂在枝头的柿子,因为家家都会做柿饼,只是后来不做了。这提醒了刘蓓:为什么不开个淘宝店,帮村民卖山货呢?
于是,在做好一名大学生村官的同时,刘蓓还成为了一名淘宝店主,帮村民出售农产品。经过一年的努力,如今她所在的村子已经成为县上的电商扶贫示范点。望着村口的柿子树,刘蓓说,明年让村民再多做点,能多赚点肯定更好。
不会卖特产的助理不是好村官
在湖南上大学时,刘蓓见过同学帮老家出售土特产,她很羡慕,“就觉得南方物产丰富,不像自己西北的老家。”
2014年大学毕业,2015年8月刘蓓成为甘肃省成县镡河乡土蒿坪村的一名大学生村官,第一次入户调查,就让刘蓓很意外。
这里地处深山,位置偏远,村民还保留着传统的赶集习惯,很多人家里都有核桃等土特产,但却卖不上好价钱。
“陇南有不少人都在弄农村电商,我也想试试,看看能不能帮他们卖出去”,从此入户调查的时候刘蓓留了个心眼,全村199户农户家中,哪些人家有什么土特产,她也摸清了。
土蒿坪村几乎家家都有柿子树,但因为卖不上好价钱,冬季很多柿子还挂在枝头。
2015年11月,她的店铺“成县土生土长土特产店”开张了,主要出售核桃、木耳、蜂蜜等。
“名字是有点土,不过土到底就不土了,质朴嘛”,每次介绍店名,这个90后女孩总会捂嘴笑一下,利用大学学设计的优势,她细心排版处理,店铺看起来却一点儿都不土。
不帮忙吆喝的家属不是好家属
一阵鼓捣,店铺倒是开张了,但怎么把东西卖出去,却是个难题。
店铺开了好几天,无人光顾。刘蓓急了,本来说好的农户担心出问题,将核桃等出售给前来收购的人。
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刘蓓只得自掏腰包,以高于收购价的价格先将产品收购了,随后自己网购包装盒等,给同学、朋友寄过去,让他们先试吃,帮她推广。
刘蓓现场向村民演示淘宝网店,解释怎么通过网络把东西卖出去。
因为土蒿坪村距离县城太远,发快递不方便,刘蓓甚至将收购来的产品先带回老家成县小川镇,让家里人帮忙代发快递。
同学、朋友、老乡外,正在读研的男朋友小段更是成了店铺的代言人,“我寄过去一些土特产,让他周围的同学、老师都尝尝,如果不错就帮忙推广一下”。
“那会儿真的是把能联系的朋友都联系了,希望他们先尝尝,给个评价”,刘蓓感叹,估计不耐烦的朋友都想把她拉黑了。
好在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同学、朋友、老乡的帮助下,陆续有顾客前来光顾小店,不少人也成了常客。
此后,每次店铺准备上新的产品,刘蓓就会给老顾客寄试吃样品,“办法是笨了点,但有用”。
一番折腾,开店半年多时间内,花费了大量的精力,店铺没赚钱甚至有点亏本,“我妈劝我说,别折腾了,每次回家都大包小包,全家都忙活这个店铺了”,但刘蓓觉得挺值的,“能够帮助村民把农产品卖出去,多增加点收入,我挺自豪的”。
2016年双十一,当天共有一百多个订单,对刘蓓来说在,这已经不少了,“小店运营时间不久嘛,农村电商比较多,觉得已经可以了”。
跟所有淘宝店主一样,刘蓓最喜欢的便是看到好评。
成县电商中心主任王润雪说,在成县诸多农村电商中,刘蓓开电商时间晚,错过了前几年最红火的时候,但小姑娘认真负责,比较踏实,不浮躁。
不会寻找好物的村官不是好店主
店铺慢慢热闹起来了,但初次尝试,一路也是跌跌撞撞。
最先遇到的难题便是包装。“最初觉得玻璃瓶好看,特地买了玻璃瓶装蜂蜜”,结果可想而知,到客户手里瓶子早碎了。
顾客留言说,“在玻璃碴中沾着吃了点,挺甜的,碎了太可惜”。
刘蓓赶紧给对方道歉、补发,好在顾客能理解,前期购买的玻璃瓶就这么闲置下来了。
顾客留言,第一次买的蜂蜜冲水不起泡,第二次买的蜂蜜会起泡,刘蓓慌了,赶紧请教有经验的乔叔,才知道是蜂蜜酿造季节不同造成的。
……
跟农户预定的蜂蜜已经卖完了,但有顾客还在下单,听说距离土蒿坪村50公里外的另一个村子,有养蜂人。为此,她利用休息日,翻山越岭跑到那边跟农户沟通了解,得知因为地方偏僻,对方的蜂蜜都卖不上好价钱。于是一拍即合,在当地人帮助下,她将蜂蜜背回了土蒿坪村。
刘蓓准备将村民于亭家的手工挂面也拿到网上卖。
随着网店出售的东西,如何分辨出好的木耳、核桃、蜂蜜,已经有了一套自己的方法。
驻村干部乔耀军过去长期在农村生活,遇到难题刘蓓总来请教“乔叔”,跟她推荐周围哪里有好东西可以出售。
最近她听说村民于亭家的手工挂面非常出名,有时都供不应求,她准备了解一下,放到网上卖。
同事、领导知道她平时需要将货运到乡镇或者县城,每次看到总会问她,是否需要搬东西,“有时候乡上的领导要去县城,就问是否需要搭便车,把货运到县城去”。
不能扶贫的电商不算好电商
做电商,最初是想把山里的好东西卖出去,如果能帮到村民就更好了。
后来,刘蓓觉得如果能够扶贫,就更是意外之喜了。
看到好好的柿子没人加工,她找到村民雷奇星和刘克玉。“雷奇星家是2015年的脱贫户,两个孩子都在上学,平时就在家附近打零工,做柿饼至少能赚点钱吧”,刘蓓说,几次上门沟通,对方答应闲的时候会做点。
40多岁的刘克玉一直一个人生活,收入全靠打临工,是村里的贫困户,“刚开始都不敢跟对方打招呼,怕说话不合适”,来了几次后,刘蓓和其他驻村干部一起帮他打扫屋子等,熟悉后才跟对方建议,如果冬天没活干,就在家做点柿饼,她帮忙卖出去。
初步估算,2016年雷奇星家做了50多斤,刘克玉家做了60多斤甚至更多,“我准备按照一斤8块钱的价格收购”,刘蓓说,在网上按照13.5元来出售,“主要是包装和物流成本太高”,等这些降下来后,收购价格就可以更高一点。
“今年主推柿饼,他们也不敢做太多,怕卖不上好价钱”,刘蓓说,如果效果好,明年计划让他们多做点。
村民刘克玉说,小丫头很执着,想着法儿让他增加收入。
刘克玉向刘蓓展示刚挂完霜的柿饼。
网店开办一年多,这里已成为成县电商扶贫的示范点了,刘蓓平时也主要去脱贫户、贫困户家中寻找好东西,帮他们增加收入。
“得慢慢来,有些人态度不是很好,就得多沟通”,刘蓓说,如果通过电商,能够把村民的农产品以更高的价格卖出去,再让村民以更便宜的价格网购生活用品,能省不少钱呢。
主推柿饼后,她有空就去雷奇星和刘克玉家,有时拍拍照片,有时问问进展。她寄过去的试吃样品已经有了反馈,记者采访她的当天上午,已经有两人下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