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中国@2016青春#2017”系列报道④:社会中国之惠:青春躬行者的担当

中国新闻来源:中国青年网 2017年01月09日 16:1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编者按:新故相推,日生不滞。挥别2016,改革的历史车轮轰然作响;迈入2017,我们直面共同的命运与前程。在新的一年里,中国共产党将召开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要继续发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等,每个领域都期待青年“撸起袖子加油干”!青春譬如火炬,支支燃烧发光,照亮中国;中国譬如舞台,倚天大幕升起,静候精彩……

  “中国@2016青春#2017”系列报道④

  社会中国之惠:青春躬行者的担当

  中国青年网北京1月7日电(记者李拓)2016年的最后一天,习近平总书记在2017新年贺词中的一句“天上不会掉馅饼,努力奋斗才能梦想成真”,成为全中国街头巷尾议论的热词。这句话既是对于全国上下2017年工作提出期望,同样是对于2016全面冲刺小康社会开局之年的精准总结。

  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然而目前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这是挑战,是任务,是契机。对于广大的农村地区来说,需要的就是能够有人担当起发展的重担。青年扶贫工作者与大学生村官就成了两个极富代表性的群体。他们在全国各地的农村中扎根,为农村、农业、农民的脱贫致富拼尽了每一分力量。

  施雪钢与他的“菊花谷”。

  农村土地迸发的原生力量

  施雪钢说,自己是农村人,农民都是自己的亲人,在土地里闻到的味道都是亲切的。

  就在人们还说着“逃离农村”的时候,2015年8月,南京农业大学学工工作部(处)教育管理科科长施雪钢回到了农村,成为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麻江县贤昌镇高枧村的挂职第一书记。那时他结婚仅两年,就挥别了妻子家人,再次踏上了曾经生长的土地。

  初到高枧村,施雪钢对即将开展的工作感觉新鲜而充满干劲。但是摆在他面前的,是村里“人口多、产业多”的现状和“活动多、检查多”的纷繁工作。除此以外,与村民在“语言上的不方便”也成为施雪钢要面对的工作困难。

  为了开展脱贫工作,施雪钢对村子当下的产业进行了调研。他发现,村内此前倚重的红蒜种植出现了产品退化严重、提纯难度大、产量低等多种问题,而生猪养殖也存在粪便处理和破坏环境等弊病。

  如何走出一条适合高枧村发展的脱贫路子,成了施雪钢日思夜想的问题。就在他挠头的时候,一次与妻子的电话交流使“发展菊花种植产业”这一想法跳进了脑中。而这与施雪钢的“娘家”南京农业大学也不无关联,因为南京农业大学是世界菊花基因库,有世界上最多的菊花品种。

  为了验证想法的可行性,施雪钢到贵州省内多地的菊花养殖基地进行考察和学习。最终,2016年春节后,在麻江县委组织部召开的关于高枧村新建菊花基地项目协调会上,施雪钢有理有据地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建议。

  施雪钢是众多被派驻到贫困村的第一书记的代表。对于这些农民的“发家人”来说,之所以敢于大胆开展自己的工作,正是因为背后有党中央对于精准扶贫的要求和支持。

  因为2015年末,习近平在出席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是就曾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重在提高脱贫攻坚成效。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

  菊花香自苦干来

  为了把菊花种出实效,施雪钢从高枧村“村民”清末状元夏同龢找到了突破口。他与村支书夏平顺一起规划出了以夏同龢状元文化产业园为基础新建的20亩菊花谷景区。

  2016年6月18日,菊花专家和第一批菊花苗正式“入住”菊花谷。接着施雪钢在烈日下组织村民完成了第一批花苗的种植。同事给脖子晒掉了皮的施雪钢取了个“煤炭黑”的外号。到7月中旬三批花种植完毕,菊花谷共种植了包括国庆菊、茶用菊、鲜食菊和切花菊四个大类共42个品种近10万棵菊花。

  在种植过程中,整个菊花谷基础设施只有一根水管还经常停水,花农阿姨们的平均年龄也超过60岁。一系列困难让施雪钢真切感受到了产业发展的每一步都饱含着艰辛,但是村干和村民们对于脱贫的渴望和对发展村子的热情让他绝不可以放弃。

  2016年8月下旬,菊花基本进入了花蕾期,对护理的要求也更高。施雪钢几乎天天都在地里与村民一起摘顶侧芽、除草除虫、松土施肥。村民们惦记他中秋、国庆都没得休息,有家不能回,所以把自己做好的吃食带给他,还给他起名“菊花书记”的称号。甚至还有位村民给施雪钢编了一首山歌。施雪钢说,这一刻的心是“满满的幸福”。

  施雪钢的汗水让农村的土地迸发出脱贫的“原力”。到2016年末,仅半年时间,只是菊花、菊花茶销售就给村带来16万元的直接收入,通过拉动旅游消费给当地村民带来30万元的间接收入。2016年他让菊花产业从无变有,还实现加速发展,实现菊花茶批量生产和水晶永生花工艺品制作,为来年打下扎实的基础。在他看来,产业一步都不能等。

  施雪钢明白,脱贫致富关键在产业,相比复制发展模式,他觉得更应该复制那种踏实苦干的精神。自己作为基层群众的带头人,更是要主动担当起这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他说,2016年菊花扶贫路只是刚刚起步,2017年将在麻江县扩建菊花基地至少230亩,目标是做成贵州省最高标准的菊花观赏科普园,让菊花产业在产业扶贫、乡村旅游、美丽乡村建设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正在参与抗洪抢险工作的崔强(前右)。

  大爱农村 浴水新生

  对农村有感情的青年人绝不是少数,这些青年对于发展农村的信心和决心更是不可动摇。新年贺词中的一句“撸起袖子加油干”,更是给了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陶辛镇四门村党总支书记崔强无限的工作动力。

  与施雪钢一样,崔强也来自农村,他把对家乡的感情化为了对于职业的选择,大学毕业经过选择成为了一名村官。

  说来也巧,同样是2015年8月,崔强被下派到陶辛镇排名末位的四门村任党总支书记。他所面对的困难则是纷繁的村内矛盾、村干部之间不和谐、经济落后等更加棘手的问题。因为村子里的年轻人都外出打工,只剩下了老幼妇孺靠着种植传统农作物生活,经济利润更是低的可怜。

  于是,崔强一边着手改变村子中的现状,一边寻找着能帮助村子脱贫的路子。2016年初,为了村里稳定,崔强将村内的闲置小学改建为为民服务办事大厅,将所有村干部集中在一起上班。不仅提高了为民服务办事效率,也增加了村干部相处的融合度。

  2000米方便村民出行的水泥道路,村中危桥的修复再建,1.2公里的农田道路修建,40亩荒地复耕,闲置多年厂房出租,村民农家乐的新兴模式和以种植能带来较高利润的荷花作为新的经济发展渠道,崔强给四门村带来了看得见的变化。

  2016年6月底,一场突来的洪涝灾害席卷了全国多地。崔强所在的四门村也没能幸免。面对天灾,崔强选择直接吃住在了抗洪的圩埂上。那时,他的孩子刚满两个月。看着妻子和孩子被接回了内蒙老家,接着崔强就成了村中24小时待命的突击队第一人。

  在崔强的组织下,120名村民分小组组成防汛突击队,每天保证40人次巡堤。村民们此时也意识到,崔强在刚到村时带领村两委督促建设的青弋江分洪道在抗洪中发挥了关键作用。7月3日晚突降大暴雨,崔强半夜紧急组织200人对分洪道未完工的一节圩埂进行了加固。经过一夜的努力,一条800米长60公分高的子埂被建起,保障了村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崔强说,当村官至今,我觉得村官是一个站在村内最前端的普通老百姓,你的每一个想法和动作都可能改变整个村庄的面貌和习惯,但前提你要融入村民之中。

  “以前觉得村官就是高材生,是村里最有文化的,有想法能做事。但是在工作中我发现,实现想法的过程是非常困难的。只有先摆正自己位置,融入村民之中,要了解村民所想,才能立足实际找到一条适合村子村民发展方案。”崔强说。

  其实无论施雪钢还是崔强,都是千万个致力于发展祖国农村、保证“全面小康一个都不能落”的青春生力军。放眼全国,农村的高速发展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一个缩影。在这样的进程中,这些正值青春的躬行者义无反顾地扛起了肩上的责任,以最靓丽而坚定的担当为祖国发展贡献者自己的力量。

  正如崔强所说,“撸起袖子加油干”是奋进的动力、前行的力量、坚定的信心,更是一种干事创业的状态、一种为民服务的情怀、一种不畏艰难的精神。在基层沉下身子贴近群众,踏踏实实奉献自己的青春,让每一种行为和每一个想法在改善基层现状中实现,这样,你的青春将格外光亮。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