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春华秋实,耕耘收获。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民攻坚克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绩。怎样才能使改革永不停顿,发展永无止境呢?2013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成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3年来,经历2014年的开局之年,走过2015年的关键之年、2016年的攻坚之年,全面深化改革提质加速,迎来“施工高峰期”,靓丽成绩单不负众望。
瞄准百姓关切 释放民生红利
3年前的今天,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成立,负责改革的总体设计、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组长。
3年来,在组长习近平的领导下,中央深改组召开30次会议,审议通过198份文件。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深化简政放权、从推进司法体制改革到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各项改革举措出台,步调之快,力度之大,世人瞩目。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郑重宣示,也是全面深改的努力方向。“老百姓关心什么、期盼什么,改革就要抓住什么、推进什么”,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三次会议上,特地强调了改革与老百姓关切之间的关系。他说,要“通过改革给人民群众带来更多获得感。”
过去3年来,这些实实在在能给人民群众带来获得感的事情有不少。中央深改组体察民情,贴近民意,瞄准老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推进改革,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医疗体制改革、教育改革、社会保障改革、财税改革等,三年来各有重大突破;户籍改革让更多的人在城镇里得到了更趋于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服务;司法改革让老百姓“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改革触及深层 带给百姓更多获得感
“改革争在朝夕,落实难在方寸”、“以钉钉子精神抓好改革落实”,自2015年7月开始,连续十余次的中央深改组会议上,习近平反复谈到同一件事,就是改革怎么在基层落实的问题。可喜的是,从目前各地各行业实践情况来看,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的事关民生的改革方案,不少已悄然落地,生根发芽,正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一系列积极的变化,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735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同比增长6.3%,跑赢CPI;全年有超过1000万人告别贫困,昔日的穷乡僻壤充满希望和生机;全国22省份出台文件,对本地区城乡居民医保制度进行整合或作出相关规划部署,各地医保定点医疗机构、医保药品目录明显扩大,参保人员特别是农村居民的医保报销比例显著提高……这三年,越来越多看得见、摸得着的民生实惠,随着社会事业领域改革的统筹推进逐步显现。这背后,是习近平领导的中央深改组夙兴夜寐的三年,是198份改革文件中凝聚的民生情怀。
看病难、看病贵,始终是人民群众心中的一个大难题。面对这块难啃的“硬骨头”,中央深改组成立以来连出重量级文件,交出一份份漂亮的医改答卷。其中,不仅有城市医院综合治理这样的重大改革,也有家庭医生、儿科医生等具体项目的落实。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中央深改组先后出台以《关于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为代表的数份文件为教育改革添砖加瓦,既有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也有改善贫困地区学校办学条件,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等内容。如今,乡村教师下不去、留不住、教不好的状况得到一定缓解,甚至一些地区还出现乡村教师回流的可喜现象。
2015年8月18日,中央深改组审议通过《关于建立居民身份证异地受理挂失申报和丢失招领制度的意见》,强调要发挥公安机关人口服务管理信息化优势,“让信息多跑路、让群众少跑腿”。目前,全国已至少有20省份开展了身份证跨省异地办理,在外地上学、打工的群众办理身份证更加方便。
人民有所呼,改革有所应。“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这些“更”字所包含的,就是人民的获得感。3年来,改革的红利逐渐深入社会最基层,抵达最广泛的人群之中,越来越多的人民拥有改革“获得感”,这些“更”正一步步变成现实。
汇“认同感”聚百姓心 引改革磅礴前行
改革在路上,改革无止境。
“总结经验、完善思路、突出重点,提高改革整体效能,扩大改革受益面,发挥好改革先导性作用”。在12月初召开的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当下、着眼未来,强调了改革“四个有利于”的工作导向,为我们总结谋划好改革工作、做好明年和今后改革工作提供了思想工具和实践指引。其中,“多推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确确实实体现改革当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改革方法论。
全面深化改革3年来,改革步伐坚定向前,实实在在的改革红利增强了群众对改革的认同感。总结规律不难发现,改革能否使人民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能否得到人民的认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改革能否使人民基本生活状态得到明显的改善,能否使人民切身利益得到明显增进,这已经成为了改革成效的评价标准之一。
展望未来,唯有坚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上,问计于民、问需于民、问效于民,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全面提高公共服务共建能力和共享水平,织就织密民生保障网,才能推进改革航船驶向更宽阔的水域,才能使改革发展的成果尽快凸显出来,让人民更广泛地感受到改革的实惠。(文/蔡纯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