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2016年终盘点特刊·来之不易的民生成绩单

中国新闻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2016年12月30日 19:5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2016:民生账本里的融融暖意

  光明日报记者 冯蕾 李慧 邱玥 见习记者 刘嘉丽

  即将过去2016年,有太多值得铭记的故事和瞬间。

  这一年,有超过1000万人告别贫困,昔日的穷乡僻壤萌发着活力与希望;这一年,有超过1000万人在城镇就业,开启了崭新的人生旅程;这一年,我国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全面推开,这项覆盖超过10亿城乡居民的社保制度,将让更多人告别“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12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四次会议时指出,保持经济增长速度、推动经济发展,根本还是要不断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从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出发推进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符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有利于创造新的增长点、提高长期增长潜力,而新的增长点就蕴含在解决好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突出问题当中。

  透过民生清单、财政清单和政府责任清单,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更加鲜明,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改革必将凝聚更大的力量,收获更大的进展。

  2016年我国预计将减少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精准扶贫给群众带来更多实惠。光明图片

  1.从扶贫清单看进展之实

  【改革故事】年末,本是村里人家烧炭火窝冬的时节,贵州省玉屏县朱家场镇兴隆村的万功堂一家却难享悠闲,地里50亩猕猴桃正待剪枝拔草。

  兴隆村是省级二类贫困村,农民人均纯收入2015年底刚刚超过4000元。近年来,兴隆县发改局联系帮扶兴隆村,驻村干部张万顺从省城贵阳请来农业专家为万功堂谋划思路,“兴隆海拔在500米以上,土壤偏酸性,正适合猕猴桃生长”。缺乏资金,县发改局又联系农信社送来5万元“特惠贷”。

  “不要担保,政府贴息,这一下子解了燃眉之急。”万功堂说。

  “2016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战之年,是我国扶贫开发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扶贫工作重视程度之高、政策举措之实、工作力度之大都前所未有,在广度、深度和精准度上都达到了新的水平。脱贫攻坚首战告捷,取得良好开局,预计全年减少1000万以上农村贫困人口的任务可以超额完成。”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的话铿锵有力。

  2016年,中央和省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首次突破1000亿元。其中,中央为667亿元,同比增长43.4%;省级超过400亿元,同比增长50%以上。

  首战之年,精准扶贫清单亮眼——

  全国动员近200万人开展扶贫对象建档立卡“回头看”,共剔除识别不准的贫困人口929万人,补录807万人;

  全国共向贫困村选派驻村工作队12.8万支,派出驻村干部54万多人,健全驻村干部管理机制;

  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成为脱贫攻坚的标志性工程,截至10月底,项目开工率达99.4%,已有46万贫困人口“挪穷窝”,后续的“换穷业”“拔穷根”及时跟进;

  东西扶贫协作不断深化,东部共有9个省(市)和9个大城市对口帮扶西部10个省(区、市),对口支援西藏、新疆,中央层面共有320个单位对口帮扶592个重点县……

  2016年,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困,各地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

  2.从财政清单看理念之变

  【数据之变】今年上半年,北京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2.8%,其中,节能环保、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城乡社区、交通运输等重点领域保持15%以上的快速增长。

  按照《北京市“十三五”时期公共财政发展规划》,北京经济增速将从高速转为中高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长6.5%以上。重点将调整优化支出结构,加大公共性领域财政资金投入,逐步减少在竞争性领域的直接投入。一方面严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增长速度;另一方面,按可持续、保基本原则安排好民生支出,使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比重不断提高——“一减一增”之间,体现了发展理念之变。

  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的辽宁省,上半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18.6%。尽管如此,辽宁仍然把保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上半年,该省教育、社会保障与就业、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等涉及民生的支出占到财政支出的近八成。

  政收入增长虽放缓,但该给群众办的实事一件也不能少。今年以来,各地下大力气推进精准扶贫,着力扩大就业创业,协调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从2016年中央财政预算看,本级支出同比增速为7%,民生领域支出增速远远高于7%的平均增速,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2.8%、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支出47.2%。此外,2016年污染减排预算数比2015年执行数增长53%,绿色发展的理念更加彰显。

  内蒙古包头市东河区北梁新区北六区居民住进棚改新居,迎接春节。新华社记者 贾立君摄

  3.从责任清单看决心之坚

  【百姓亲历】“终于盼出头了!”66岁的叶发堂捧着新房的钥匙笑开了花。作为华中最大棚户区改造收尾工程,湖北武汉青山区青馨居小区今年7月开始办理交房手续,2500多户像叶发堂这样的“棚户人家”,将陆续告别蜗居,搬进新家。

  叶发堂是武冶设备制造公司的退休工人,1972年来到青山后,就一直住在厂前街山岗村的武冶单身宿舍里。房间只有21平方米,没有厨房和卫生间。“过去,做饭只有在走廊上支炉灶,上厕所要跑到走廊尽头的公厕。”叶发堂说,“新房子敞亮多了!”

  这一年,全国保障房建设紧锣密鼓——全国计划开工棚户区改造600万套,1—10月已开工599万套,占年度目标任务的99.7%,完成投资1.38万亿元。上半年,全国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基本建成365.98万套,占年度目标任务的97.7%。

  这一年,1亿多退休人员养老金稳步提高——今年首次统筹安排机关事业单位与企业退休人员同步调整基本养老金,总体调整水平为2015年退休人员月基本养老金的6.5%左右。

  这一年,基本医保、大病保险、疾病应急救助、医疗救助等相互衔接的机制逐步形成……更多的惠民政策密集出台,更多的民生改革加速发力,百姓的“安全感”“获得感”在稳步增强。

  民生清单既是一份成绩单,更是政府部门肩上沉甸甸的责任状。责任清单,要求政府部门“法定责任必须为”。政府要种好“责任田”,当好“服务员”。

  从促进就业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到保障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从稳定物价到改善交通出行,从治理大气污染,到优化城市环境……这一年来,民生账本扎实厚重,民生嘱托意味深远。民生改善的进展,是政府工作业绩中最浓墨重彩的一笔,传递出敢于破难题、攻难关的坚强决心。

  以交通拥堵为例,这是很多大城市都有的现象,不同部门交叉管理,容易相互推诿踢“皮球”。北京市开出治理拥堵新“药方”,首创性列出全国首份缓堵专项责任清单,明确相关部门职责分工。今后,如果有部门在缓堵工作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将被问责。

  实现责任公开化、权力透明化,既是人民期盼,又是大势所趋。改革不能一蹴而就,改革之路是一步一个脚印蹚出来的。推行责任清单制度,必然会触及各种矛盾。只有迎难而上,承受“断腕之痛”并将改革进行到底,才能让老百姓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今年中央深改会议有哪些民生“红包”

  光明日报记者 刘坤(采访整理)

  脱贫攻坚

  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强调,推进脱贫攻坚,关键是责任落实到人。要加快形成中央统筹、省区市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扶贫开发工作机制,层层落实脱贫攻坚责任。

  点评:国务院扶贫办主任刘永富:2017年脱贫攻坚工作的主要目标任务是在产业扶贫、易地扶贫搬迁、劳务输出、教育卫生扶贫、贫困村集体经济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取得新进展,在扶贫责任落实、扶贫资金监管、两项制度衔接、社会力量参与、激发内生动力等方面取得新突破。

  养老保障

  12月5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十次会议提出,制定和实施老年人照顾服务项目,要从我国国情出发,立足老年人服务需求,拓展服务内容,提升服务质量,重点关注高龄、失能、贫困等困难老年人的特殊需求。

  点评:中国人民大学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当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有效供给能力,破除制度障碍促进养老服务市场的繁荣,降低准入门槛盘活市场的养老资源,优化市场环境促进服务供给的精准化。

  教育公平

  5月2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四次会议指出,要针对突出问题,在合理规划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布局建设、完善城乡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统筹城乡教育资源配置、提高乡村教育质量等方面推出务实管用办法。要加大对乡村特别是老少边穷等地区义务教育扶持力度。

  点评:民盟中央副主席张平:将优质教育资源及时输送到贫困地区,让城乡孩子们同享优质教育,是教育公平的最大体现。同时,也要加快教育信息化,建立现代远程教学站,进行网络教学及管理,实现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

  扩大就业

  11月1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九次会议指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要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健全服务体系,畅通流动渠道,加快构建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下得去、留得住、干得好、流得动”的长效机制。

  点评:教育部部长陈宝生:就业创业工作要综合施策。要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发挥中小微企业“就业容纳器”作用,组织实施好“农村教师特岗计划”“大学生村官”等中央基层就业项目。

  医疗改革

  8月30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二十七次会议指出,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广,支持各地差别化探索,在公立医院运行机制改革、医保经办管理体制、药品供应保障制度建设、分级诊疗制度建设、综合监管制度建设、建立符合医疗行业特点的人事薪酬制度等方面大胆探索创新,全力取得突破。

  点评:中国医院协会副会长王杉:公立医院改革首先要有利于更大程度保护病患利益,提高疗效,改善病患的生活质量,其次要有利于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最后要有利于公立医院的长远发展。

  以改革增强“获得感”

  作者:迟福林(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院长)

  过去一年,以“三去一降一补”为主要任务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并取得初步成效。刚刚闭幕的中央经济会议明确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根本途径是深化改革。

  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是各项工作的基本出发点。这就需要尽快实现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实质性突破,以形成民生改善、“获得感”不断扩大与提升的牵引器。

  要更好满足需求,就要深入研究市场变化,理解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当前,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不断提高,全社会消费结构不断升级,从以物质型消费为主逐步向以服务型消费为主转型,服务型消费需求已经成为重要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当前,我国城镇居民服务型消费需求占比约为40%,预计到2020年将达到50%左右。扩大与提升“获得感”,需要客观把握这一趋势,加大服务供给的力度,改变服务领域供给短缺的突出矛盾。例如,以老年人服务需求为例,当前我国老年人医疗健康消费需求规模每年不低于1万亿元,而实际供给不到2000亿元,“有需求、缺供给”的矛盾相当突出。如果能够通过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教育、医疗、健康、环境等民生领域扩大供给规模,改善供给质量,降低供给价格,就能够精准提升“获得感”。

  当前,服务供给难以满足全社会需求,已经成为制约“获得感”的关键。为什么消费者跑到国外去买马桶和感冒药?为什么出境游热度只升不减?为什么相当一部分中等收入群体跑到国外去体检和治疗?根源在于当前我国的服务供给“三低一高”的矛盾问题相当突出——市场化程度低,对外开放程度低,服务水平低,服务价格高。

  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消费需求,提升“获得感”,关键在于加快服务业市场的双向开放,用市场的力量引导各类投资注入服务业中,扩大供给规模;用竞争的力量打破各种类型的垄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效率。应当说,这是当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最大的“硬骨头”,需要集中火力、尽快攻克。一旦服务业双向开放取得重大突破,不仅可以提升“获得感”,而且可以为中国经济注入强大的增长动力。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到2020年,我国服务业规模有望达到50万亿元,占GDP比重有望提高到58%左右,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奠定6.5%左右经济增速的重要基础。

  此外,要加快夯实“获得感”不断提升的制度基础。第一,继续加大财政向民生倾斜的力度。在积极财政政策的支持下,过去一年实现了民生持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2016年前三季度,全国财政收入增长5.9%,居民社会保障和就业、医疗卫生与计划生育、保障房建设领域等的财政支出增幅均超过14%;通过推进基本养老金改革,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水平提高,总体上升6.5%左右,受益1亿多人。老百姓的“获得感”和民生质量的持续改善,离不开民生领域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在城乡统筹、社会保障、养老医疗、环境保护等方面仍需要加大财政投入,提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第二,继续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反贫困是最大的民生。2016年各级政府加大了反贫困力度,贫困人口预计减少1000万人以上。实现2020年脱贫“一个都不落下”的目标,需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方面,要完善各项社会政策,努力提高就业、养老、教育、医疗、环境保护、低保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和质量。另一方面,注重总结提炼各地行之有效的扶贫办法,包括金融扶贫、教育扶贫等,形成多领域合作、多主体参与、多资金注入的扶贫新格局。第三,继续加大简政放权力度,改善政府公共服务绩效。影响民生“获得感”最直接的就是各部门的服务质量。接下来,要进一步加大简政放权力度,“以敬民之心,行简政之道,切实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效能”。从企业和居民的现实需求看,还需要继续削减繁复冗余的行政审批事项,着力加大减税力度,进一步取消职业资格认定等,改善各部门的公共服务绩效,以简政放权、减税放利,减少制度性交易成本,使企业和百姓得到越来越多的“获得感”。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