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身边的网络正能量】辟谣之战:用科普“粉碎”谣言

央视客户端原创来源:央视网 2016年12月27日 12:03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互联网给信息插上了翅膀,但是和信息一起飞的还有一大公害,那就是谣言。借力网络,谣言往往像病毒一样传播扩散,它污染的不仅仅是虚拟空间,谣言蛊惑之下,人们受到的是真实的伤害。今天我们要带您认识一个专门在网络上破解谣言的年轻团队,继续来一起《寻找网上正能量》。

孩子吃蜂蜜会性早熟吗?雾霾不散都怪防护林挡住了风?蒜苔保鲜是靠泡在甲醛里?……这类标题“雷人”却又真假难辨的话题是不是经常出现在你的微博、微信和朋友圈?

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有一群年轻人一直在互联网上与谣言赛跑,他们给自己起了个名字——“谣言粉碎机”。

谣言粉碎机团队负责人徐来:我们发现跟大家生活有关的这些谣言,很多都是可以通过科学的方式来进行分析的,这个可能是最好的让科学进入公众生活的一个模式。

略显杂乱的办公室,共有20多位编辑,平均年龄25岁……就在这样一个年轻的团队里,有一半人拥有硕士以上学历,涵盖生物、物理、化学、食品科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

谣言粉碎机团队成员陈旻:我是学动物学的,科学里面是正误分明的,对的就是对的错的就是错的……我们看到一些错的东西,我们会忍不住就去说它。

谣言粉碎机团队成员宫珏:我自己也是偏化学方面专业的,我会用这些知识来解释人们生活中的问题,我觉得这是一个特别有意思的事情。

每到年底,团队成员们就会聚到一起,在自己亲手“终结”的谣言中评选出“年度十大科技谣言”。回顾这份跨度达8年的长长榜单,“那些年我们一起追过的谣言”,记录了在中国互联网上“探求真相”与“以讹传讹”的一次次交锋。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福岛发生核泄漏事故。几天后,“核辐射危及食盐和海鲜”的谣言开始在中国互联网上疯狂流传,产生了一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恐慌”。

谣言粉碎机团队负责人徐来:我们就看到在上海的网友,怎么会突然一下就开始抢盐了,大概一两个小时之后,远在乌鲁木齐的人已经在那边说,我们这里出现了抢盐的队伍,我要去买盐了。

当时刚刚成立不久的“谣言粉碎机”团队立即开动,连续20多个小时运转,将“加碘盐可以防核辐射、国内盐产量将出现短缺”等各类谣言,拆解成经由科学论证的知识点逐一进行强有力的反驳。

谣言粉碎机团队成员陈旻:就甲状腺里面碘储存量来算的话,一个成年人大概得吃快七斤的盐,才能足够使用,真吃七斤的盐人就死掉了。

谣言所假借的事件越重要而且越模糊,谣言产生的危害也就越大。而躲藏在虚拟世界背后,“谣言的制造”和“盲从的传播”更加肆无忌惮。要彻底粉碎网络谣言,必须在事件动态中快速反应,并且用科学的力量驱除疑惑。

谣言粉碎机团队成员陈旻:我们并不希望谣言只是“止于智者”,而止于你和我,因为只是止于智者的话,大家都会去等着智者来出现,我们希望破解谣言的这个过程由公众来参与,由大家一起来做这个事情。

几年来,“谣言粉碎机”的科学顾问发展到100多人,其中包括国内外的多名院士和顶级科学家,相关专业领域的科学作者更是超过了2000人。

 “追求真相、崇尚科学”的共识将“粉丝”们的“正能量”在互联网上聚集起来,“谣言粉碎机”充当起了“科学”与“求知”之间的连接者。

谣言粉碎机团队成员宫珏:原本是少数人掌握了某一个专业内比较多的信息,但是多数人都不是很清楚,但是我们,也会帮他们把他们专业的语言进行一些适当的转化,让它们更容易传播开来。

近年来,在“疫苗”、“转基因”、“辐射”、“雾霾”以及“食品安全”等热点话题中,“谣言粉碎机”从“收集谣言”、“追踪信源”、到“拆解分析”、"科学论证”,再到“邀请专家”、“撰写内容”……每发布一篇足以“粉碎”谣言的文章,必须要经过科学编辑和专家顾问几轮的评议审核,以确保传播内容的科学准确。

中国传媒大学教授董关鹏:前有学说、后有数据、中间还善于把枯燥的道理包装成一些很浪漫的故事,谣言粉碎机它的受欢迎就说明了,中国有知识的年轻网民的希望:扎实的本行业的科学的基础,平视的视角跟老百姓娓娓道来地讲科学的最基本的道理。

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谣言粉碎机”的阵地也从电脑屏幕更多地转移到了手机上,这群小伙伴们尝试着做实验、拍视频、搞直播,用科学验证事实,让道理和真相直观、明了,让谣言的底色一目了然。

谣言粉碎机团队成员陈旻:就是网络上面出现了一个谣言就是"西瓜打针",往西瓜里面打针,打糖进去然后西瓜变得更甜的那种状态,那个当时我们做了一个实验,首先,往里面打特别困难,西瓜里面本身压力就很高,你想往里面推液体实际上是非常难的,推进去液体之后实际上扩散性非常差,当时我们是拿蓝墨水打的,打进去之后可能,这么大一个瓜只有这么小的一块蓝色墨水,再一个就是打了针之后,有了针眼之后西瓜的腐败会加快。

每到瓜果生鲜上市的季节,总有一些怂人听闻的谣言在网上流传。这些毫无根据的谣言往往会“以假乱真”,给很多地方的果农和菜农带来了无可挽回的损失。

谣言粉碎机团队成员陈旻:有一个卖香蕉农民,他给我发来信息,就说他非常感谢我们做的这个事情,这个谣言导致他们今年东西都不太好卖,然后我们破除的这个谣言是对他们有非常大的好处,我们工作实际上并不只是出于责任心,更多出于我们作为编辑的一个荣誉感。

"用科学破除谣言",几年来,这群年轻的科学传播工作者已经拆解戳穿了六百多个网络谣言,对网络谣言的"追击"仍在继续。

谣言粉碎机团队负责人徐来:当足够充分的信息去流转给更多的人的时候,逐渐逐渐对于谣言产生一定的抵抗力,真相究竟是怎样,这是我们的战场。(央视记者 刘晨 张志敏 崔浩宇)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