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习近平: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

新闻频道 来源:央视网 2016年12月17日 10:36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今年以来,中国经济社会保持平稳健康发展,经济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结构优化、创新支撑力增强,改革开放取得新突破,生态环境有所好转,实现了“十三五”的良好开局。明年,稳中求进是主基调,改革政策要实,深化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发展……。刚刚结束的中央经济工作会传递了很多信息,改革创新,绿色发展,依然是经济工作的主旋律。

  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创新发展,是引领中国发展的第一动力;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改革、创新、绿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

  今年2月,习近平在江西视察时指出,发展理念是发展行动的先导。发展理念不是固定不变的,发展环境和条件变了,发展理念就自然要随之而变。如果刻舟求剑、守株待兔,发展理念就会失去引领性,甚至会对发展行动产生不利影响。各级领导干部务必把思想认识统一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上来,自觉把新发展理念作为指挥棒用好。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法、减法一起做,既做强做大优势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加快改造传统产业、发展现代服务业,又主动淘汰落后产能,腾出更多资源用于发展新的产业,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上获得更大主动。

  今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十三五”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今年前三季度,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服务业继续较快增长,金融市场平稳运行,改革开放不断深化,绿色发展成效显现,城镇新增就业好于预期,城乡居民收入和经济增长保持协调,社会大局保持稳定。特别是各地区各部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动性增强,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取得进展,去杠杆新举措开始实施,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今年以来,在错综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各地区各部门按照党中央决策部署,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民生改善,更加注重预期引导,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成绩。

  改革,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今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地方的一个重要主题,就是改革。

  “地方是推进改革的重要力量”。在中央深改组第二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如是强调地方在改革中的作用。事实上,对地方改革的重视,一直贯穿于习近平的国内调研路径。今年以来,习近平先后在重庆、江西、安徽、黑龙江、宁夏、河北、青海等地调研考察,并各有侧重地强调落实改革任务。

  在经济增速亮眼的重庆,习近平强调,要加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重点是促进产能过剩有效化解,促进产业优化重组,降低企业成本,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增加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增强经济持续增长动力。

  春节前夕,习近平赴江西看望慰问干部群众时指出,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法、减法一起做。

  在安徽,习近平指出,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对我国经济发展思路和工作着力点的重大部署。各地要结合自身实际,认真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优化现有生产要素配置和组合、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优化现有供给结构、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提供新产品新服务。

  习近平在安徽视察时说,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啃硬骨头多、打攻坚战多、动奶酪多,是新一轮改革的特点。全面深化改革,首先要刀刃向内、敢于自我革命,重点要破字当头、迎难而上,根本要激发动力、让人民群众不断有获得感。各级党委和政府以及各级领导干部要把自己摆进去想改革、议改革、抓改革,争当击楫中流的改革先锋。

  在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安徽小岗村,习近平指出,解决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根本靠深化改革。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要顺应农民保留土地承包权、流转土地经营权的意愿,把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分为承包权和经营权,实现承包权和经营权分置并行。这是农村改革又一次重大制度创新。

  今年7月,习近平在宁夏视察时强调,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达地区要有新作为,欠发达地区也要有新作为。

  在黑龙江,习近平指出,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在转方式调结构的紧要关口,既是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也是大有作为的窗口期。只有横下一条心,扎扎实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国产业结构层次才能出现一个大的跃升,社会生产力水平才能出现一个大的跃升。如果在政策上左顾右盼,在工作上浅尝辄止,就会贻误时机。转方式调结构是苦干出来的,而不是硬等出来的。要把政策转化为行动,全力打好攻坚战。着力优化产业结构,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

  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认为,研究和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是习近平治国理政贯穿始终的主题之一。习近平的调研路径,既涵盖中国经济发展较快的地区,也关照经济转型压力较大的地区,更去到具有改革象征意义的地方,“是一条以改革为主线的调研之路,传递出改革开放矢志不渝,攻坚克难决不止步的鲜明信号”。

  创新,是引领中国发展的第一动力

  习近平十分重视创新驱动发展,将创新视为民族进步的灵魂。今年4月,他在中国科技大学、中科大先进技术研究院调研时强调,当今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我们要增强使命感,把创新作为最大政策,奋起直追、迎头赶上。

  创新发展,是位于中国五大发展理念之首的关键要素,是贯穿习近平今年国内调研的另一条主线。

  在重庆,习近平指出,创新作为企业发展和市场制胜的关键,核心技术不是别人赐予的,不能只是跟着别人走,而必须自强奋斗、敢于突破。他说,五大发展理念,“创新”摆在第一位,一定要牢牢把创新抓在手里,把创新搞上去。

  在安徽,习近平强调,广大知识分子要增强创新意识,把握创新特点,遵循创新规律,既奇思妙想、“无中生有”,又兼收并蓄、博采众长,甘于“十年磨一剑”,在尊重个人创造的同时注重发挥集体攻关的优势。

  习近平在黑龙江强调,要加强创新能力建设,强化创新链和产业链、创新链和服务链、创新链和资金链对接,把振兴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

  在宁夏,习近平指出,越是欠发达地区,越需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习近平在河北视察时要求河北“在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中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发展思维创新、体制机制创新、科技创新……涵盖了整个经济领域。

  “创新从根本上说,就是要做到实事求是,跟上时代和外部环境的变化”,中央党校教授戴焰军表示。他认为,习近平在调研和系列讲话中几乎方方面面都讲创新,既从正面讲创新的好处,也警醒世人不创新就跟不上发展的要求。“是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让创新贯穿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体现。”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长期坚持和反复强调的重要发展理念。

  习近平近日对生态文明建设作出重要指示强调,生态文明建设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各地区各部门要切实贯彻新发展理念,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强烈意识,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习近平强调,要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尽快把生态文明制度的“四梁八柱”建立起来,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制度化、法治化轨道。要结合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推动绿色、循环、低碳发展,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生活方式。要加大环境督察工作力度,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着力解决生态环境方面突出问题,让人民群众不断感受到生态环境的改善。各级党委、政府及各有关方面要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扎实工作、合力攻坚,坚持不懈、务求实效,切实把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为建设美丽中国、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习近平在对地方视察时,几乎都要谈到绿色发展的问题。

  2月1日至3日,习近平在江西考察调研时指出,绿色生态是最大品牌。江西生态秀美、名胜甚多,绿色生态是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4月,习近平在视察安徽时指出,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评价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准。

  5月23日至25日,习近平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时指出,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是战略性的。过去林场为国家建设提供木材是为国家作贡献,现在林区全面停伐、保护和建设生态环境同样是为国家作贡献。保护生态环境的意义是战略性的。

  8月22日,习近平在青海考察时强调,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坚决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他说,盐湖是青海最重要的资源,要制定正确的资源战略,加强顶层设计,搞好开发利用。循环利用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的要求,全国都应该走这样的路。青海要把这件事情办好,发挥示范作用。青海资源也是全国资源,要有全国一盘棋思想,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搞好开发利用。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个理念,如今越来越深入人心,更日益成为各地的自觉行动。一些长江沿线的省份,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江经济带发展“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重要指示,湖北提出,坚决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树立在生态环境容量上过紧日子的思想,持续优化沿江生产力布局,不欠新账,多还老账。

  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获得感……,在这些新理念的指导下,改革创新不停步,绿色发展不动摇,中国必将不断迈向质效并举的新境界。

编辑:安梦莹 责任编辑:王敬东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