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经济发展越深入,全面从严治党越重要
如果把新中国成立67周年的经济发展划分为两个30年,第一个30年运用赶超战略,实现早期工业化,形成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工业生产总值占国民经济的80%以上。这一时期的工业化成就在世界工业化历史上是无与伦比的。第二个30年运用比较优势战略,以GDP年均9.7%的速度创造了世界经济发展史上的奇迹。未来30年,中国经济将运用“结构优化战略”,聚焦政府和市场的关系问题,法制不健全不配套问题,产业转型升级问题,区域发展不均衡问题,利益分化固化问题,生态环境恶化问题等,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两个百年目标。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党要管党、从严治党。”这是一条经过实践检验的真理。中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中国共产党作为人类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政治力量,其不断增强的自我完善、自我净化、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领导力,是我国经济发展进步的引领和基础。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去产能、去库存、降成本、补短板等取得初步成效,去杠杆新举措开始实施,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快成长。值得注意的是PPI,以同比上涨0.1%终结了连续54个月以来的下降态势,由2012年3月份以来首度转正。这一轮PPI的同比负增长曾引发外界对于中国经济陷入通缩的忧虑,一些机构甚至断言中国经济会“硬着陆”。此番PPI实现由负转正,不仅缓解了工业企业的生产经营压力,更是对外界关于中国经济陷入通缩疑虑的一次正面回应,为中国经济增长注入更加强劲的信心。
与此同时,国际上看好中国经济的声音也逐渐增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在10月份发布的最新一期《世界经济展望》和《全球金融稳定报告》中,都对中国经济表现给予积极评价。IMF认为,中国政府最近的改革促进了更平衡的增长,同时让市场力量发挥了更大作用,中国经济和金融体系的抵御风险能力也因此获得提高。
总体上看,中国经济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内需有空间,发展有韧性,创新有手段,改革有定力”。经济筑底企稳、积极向上的势头明显,这离不开全面从严治党的内在贡献,更给全面从严治党带来充分的预期和底气。
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取得成就的原因,有论者不愿承认中国共产党在经济发展中的核心领导作用,认为取得的成就不过是经济放松管制、私人经济拥有更多“自由”的结果;另有观点认为“腐败是一种润滑剂”,甚至把当下经济面临的下行压力、某些官员不作为归于管党治党。这不仅是对我国经济运行规律的错误判断,而且会干扰和损害全面从严治党进程。
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发挥好政府和市场两方面作用,尤其是充分发挥好政府作用、厚植发展优势。既然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为什么还要强调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不仅是为了避免市场失灵、克服外部性,而是要进一步促进资源优化配置,解决单一经营主体难以完成或单一经营主体承担后不经济的难题。离开政府作用的充分发挥,我国经济无法在第一个30年建立起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无法在第二个30年保持高速增长并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无法在当前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呈现结构优化、动能转换的积极变化。
全面从严治党有利于统筹应对地区、产业、企业分化。坚持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涉及解决不均衡不平衡问题的重大经济改革,没有一个权威的党中央是不可能做到的。简言之,像我国这样大的经济体,矛盾和问题如此之多,如果不能握指成拳,上下同欲,如果不能把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推进到重要改革领域和关键环节,如果不能从严治党,经济秩序必然导致紊乱,发展成果也不能为广大人民共享,最终必将失去民心民意。
全面从严治党能够使党永葆先进性、纯洁性。经济学通过消除信息不对称以避免“劣币驱逐良币”,中国共产党通过全面从严治党实现“良币驱逐劣币”。一个时期以来,党内政治生态出现污染:一些党员、干部包括高级干部,信仰缺失、信念动摇,思想僵化、固守本本,脱离群众、独断专行,“四风”问题突出,任人唯亲、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现象屡禁不止,滥用权力、贪污受贿、腐化堕落、违法乱纪现象滋生蔓延。特别是高级干部中极少数人政治野心膨胀、权欲熏心,搞阳奉阴违、结党营私、团团伙伙、拉帮结派、谋取权位等政治阴谋活动。党内监督也存在着主体责任缺失、监督责任缺位、管党治党宽松软等问题。腐败破坏了市场秩序,加大了交易成本,毒化了社会风气,对整个经济发展而言不是润滑剂,而是销蚀剂。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权力、责任、担当设计制度,围绕理论、思想、制度构建体系,着力解决党内政治生活庸俗化、随意化、平淡化和党内监督制度不健全、覆盖不到位、责任不明晰、执行不力等问题,形成有腐必反的高压态势,营造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政治生态,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赞同和衷心拥护!
促进中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引导正向预期,一靠制度,二靠执行,三靠权责统一,全面从严治党正是围绕上述“三要素”,不断增强党的战略定力和发展耐力,不断提升战略思维能力、统筹施策能力、抢抓机遇能力、依法执政能力、防控风险能力。
十个着力点构筑经济发展的保障机制
一是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六中全会提出,一个国家、一个政党,领导核心至关重要。全党必须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全面从严治党,就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党的各级组织、全体党员特别是高级干部要有“三个看齐”意识,即“向党中央看齐,向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做到“三个坚决”,即“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执行、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什么是红线?什么是底线?什么是生命线?什么是幸福线?什么是“冲刺线”?一切向党中央看齐。
二是从严管理干部。经济发展最终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的问题。重点是“关键少数”以身作则,模范遵守党章党规,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坚持率先垂范、以上率下,为全党全社会作出示范。同时用好干部“能上能下”和防止“带病提拔”的制度利器。
三是严明党的纪律规矩。一个政党,如果没有纪律和规矩,就不能称其为执政党,更不能称之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执纪有力,教育才有说服力、制度才有约束力、监督才有制衡力。既要把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又要把执行的缰绳越拉越直。
四是保持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全面从严治党旨在 “为了谁、依靠谁、服务谁”的。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最好途径,就是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是让老百姓的收入稳定增长,民生持续改善。
五是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要做到“四个必须”,即“各级党委(党组)必须坚持集体领导制度,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增强全局观念和责任意识,党委(党组)主要负责同志必须发扬民主、善于集中、敢于担责,领导班子成员必须坚决执行党组织决定”。
六是发展党内民主。党内决策、执行、监督等工作必须执行党章党规确定的民主原则和程序,任何党组织和个人都不得压制党内民主、破坏党内民主。这就为重大经济决策的科学化、规范化、民主化提供了制度保证。
七是正确选人用人。用好什么样的干部,经济就会出现什么样的效果。“坚决禁止跑官要官、买官卖官、拉票贿选等行为,坚决禁止向党伸手要职务、要名誉、要待遇行为,坚决禁止向党组织讨价还价、不服从组织决定的行为”。 “任何人都不准把党的干部当作私有财产,党内不准搞人身依附关系”。
八是推进反腐倡廉建设。建立“两个防线”和“三不体制”,即“必须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和制度防线,着力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体制机制。”强化“四讲”,即“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必须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讲修养、讲道德、讲诚信、讲廉耻”。强调“两个禁止”,即“禁止利用职权或影响力为家属亲友谋求特殊照顾,禁止领导干部家属亲友插手领导干部职权范围内的工作、插手人事安排”。
九是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加强党内监督、人大监督、民主监督、行政监督、司法监督、审计监督、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等监督体系的建设,确保经济决策机制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利。
十是落实责任制。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担责、滥权必追责,科学确责,督促履责,准确考责,严格问责。(作者: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内部控制委员会委员、瑞华会计师事务所管理合伙人 张连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