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陈焕华(右)在查看茶叶长势。(秀山县委宣传部供图)
开栏的话
在限时打赢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中,我市上下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扎实有效推进脱贫攻坚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主动担当、主动参与、主动作为,涌现出一大批甘于奉献、勇于创新、务实作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他们有实力、懂市场、会技术、善经营,他们主动站出来,谋划脱贫项目、探索脱贫机制,投资、献智、出力,以榜样的力量,携手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即日起,本报开设“纵深推进脱贫攻坚——身边的榜样”栏目,生动展现这些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风采。
今年1至10月,龙友元仅茶叶就卖了11000多元,到年底基本能够脱贫。
龙友元家住秀山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灵镇凯堡村,丈夫去世后,她独自带着两个上小学的孩子,是当地有名的贫困户。
“是小陈帮助我建起了3亩茶园,带我走上种茶脱贫的路。”记者11月1日采访时,龙友元这样说。
小陈叫陈焕华,今年38岁,福建人。14年前,陈焕华来到凯堡村投资茶园,目前已建起千亩茶园基地,探索出“基地 大户贫困户”扶贫模式,帮当地培育了81位种茶大户,并引导他们带动38户贫困户种茶,走上了产业脱贫的道路。
2002年,陈焕华应邀到钟灵镇考察投资项目。当时,钟灵镇11个村有一半是贫困村,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仅800元。
“这里的贫困差点吓退了我。”看到当地的情况,陈焕华已经有了打道回府的打算,但在当地政府干部的争取下,他还是试着走访了几个贫困村,“我发现,凯堡村具备发展茶叶的绝佳环境,茶叶品质也属上乘,有投资价值。”
随后,陈焕华投资600万元,将零散的1000余亩茶园流转集中,打造成茶叶种植示范基地,先后开发出21个绿茶品牌、3个红茶品种,还在当地建起了茶叶加工厂。
“既要发展企业,更要带动当地村民脱贫致富。”陈焕华坦言,一个外来企业在当地能立足发展,就要懂得与当地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在凯堡村,陈焕华将有头脑、懂经营、有意愿种植茶叶的农户组织起来,进行规模化种植、企业化管理、一体化经营。
“100亩以上的种茶大户有5户,10亩以上的种茶农户有76户。”凯堡村负责人介绍,经过10多年的发展,全村茶叶种植面积达6000余亩,组建了3个茶叶专业合作社,5个种茶大户还成立了茶叶公司,“靠土地流转租金、工资和销售鲜茶,目前全村人均每年依托茶产业的收入就达到2800元。”
凯堡村有38户贫困户。新一轮脱贫攻坚战打响后,陈焕华主动站了出来,提出由他的茶叶基地负责提供种子和茶叶销售渠道,种茶大户负责具体技术指导,贫困户提供承包地发展茶园,探索一条“基地大户 贫困户”的产业脱贫路。
按照这个思路,种茶大户杨再应与龙友元结成了对子,解决了土地和技术的问题,陈焕华的茶叶基地帮龙友元解决了种子和茶叶销售的环节。很快,种植茶叶让龙友元有了收益,她也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贫困户杨正友告诉记者,因为有了陈焕华和种茶大户的带动,他家种植的4亩茶叶,每年收入达2万多元。因为技术过关,他又被聘到陈焕华的基地上班,每月工资1500多元。现在,家里翻盖了新房子,日子越来越富足。
去年,陈焕华的茶叶公司销售额达到3500万元,实现利税298万元,当地农民户均种茶专项收入达到2315元。凯堡村负责人称,到今年底,凯堡村38户贫困户有望全部实现越线脱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