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成都八旬大爷自制乒乓球拍 获两项国家专利(图)

社会新闻来源:华西都市报 2016年10月27日 06:2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曹大爷退休后,醉心于研究制作属于自己的乒乓球拍。

曹大爷不仅能制作各种乒乓球拍,球技也不赖,许多年轻人都不是他的对手。

曹大爷用钢锯,将乒乓球拍的外形从一整块木板上锯下来。

乒乓球拍制作一个很重要的工序就是打磨,光是砂纸从粗到细就有5种,最后还需要用筷子来打磨光滑。

一只球拍制作完成后,曹大爷还要亲自动手测试球拍的重量、弹性、平整度、受力是否均匀等。

  在成都文庙街,有一个别出心裁的工作室,里面有数十只乒乓球拍,还有几摞方方正正的底板、钻孔机、一堆大小各异的凿子。

  “我最瞧不起市面上动辄几千的乒乓球拍,要是我自己做,200元就能做出一只好球拍!”80岁大爷曹立熹一边做球拍,一边嘴里碎碎念。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人称“曹大爷”的他,就开始自制乒乓球拍,如今已获得两项国家专利。

  从选料到切割底板,再到打孔、粘贴……制作一只乒乓球拍,曹大爷全靠手工,再用点简易机械。别小看了一只乒乓球拍,需要上百道工序,耗时数日。

  用加农炮轮胎制作了人生第一只球拍

  10月21日,在成都文庙街的工作室内,曹大爷和他的徒弟吴伟,正在准备修复球友送来的一只球拍。

  谈到第一次自制乒乓球拍,曹大爷的思绪回到了60多年前:16岁初中毕业那年,他报名参了军,被分配到南京某炮兵部队。

  自小爱打乒乓球的他,在部队期间制作了人生的第一只球拍:底板是用木板锯出来的,木板上的胶皮,是他从军用胶鞋的鞋底上削下来的……

  至于夹在底板和胶皮中间的海绵,则来自废旧加农炮的轮胎,“我从一个废弃的轮胎上削了个切面下来。”

  从那时起,曹大爷对制作乒乓球拍越来越上心,至今已过去60余年。很多乒乓球爱好者,都把球拍送给他维修。曹大爷拍摄了一个《百人百拍集锦》,记录下他维修过的800余只球拍的详细数据,包括每个人的技术特点,球拍重量,海绵层数等。

  一只乒乓球拍需经上百道工序

  虽然两鬓早已斑白,但曹大爷的身体还挺好,年逾八旬,自制乒乓球拍的手艺也没落下。

  他拿出一只乒乓球拍说,制作的第一步是选择合适的底板材料,“底板要求轻,还要有弹性!”他拿出了一张底板,“一般来说,泡桐木材质比较好,但缺乏弹性,桧木就好多了。”

  选择好底板后,需要加7-9层的薄板,每一层薄板只有3-4毫米厚,“薄板的作用是增加弹性,分别加在底板上,要对称分布。”粘贴好薄板后,最后一步,便是粘贴胶皮和海绵。

  通常来说,从选料到制作底板、贴薄板,曹大爷制作一只完整的乒乓球拍,需要上百道工序,耗时数日。

  获两项国家专利想把手艺传承下去

  足于老技术,还注重开发新技术。

  为了增强球拍的弹性,他像爱迪生寻找灯丝一样,从各种胶皮、各种纤维中寻找素材,直到他找到了竹纤维。

  “竹纤维无污染,生态环保,有弹性。”他拿出一张由竹子编成的薄板说,这些竹纤维是他从成都邛崃的山里,寻找当地的好竹子,现场砍伐、削成细条、再编成薄板。

  除了竹纤维,曹大爷还开发出了梅花桩底板。

  普通乒乓球拍都是实心的,为了减轻重量,他把一根根小木条,锯成了只有两毫米宽的“小木桩”。再把“小木桩”一个个粘在底板上,形成了一个“梅花桩阵”,最后贴上其他薄板,从而减轻球拍的重量。

  这两项新颖的乒乓球拍制作技术,被命名为蹦床式竹纤维底板、梅花桩底板,获得了国家专利。

  现在,曹大爷收了一个徒弟吴伟,两人一起经营着乒乓球拍制作工作室。

 

  “我只是想,能把制作乒乓球拍的手艺,一直传承下去。”曹大爷说。华西都市报记者李智摄影张磊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