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历史回响】影像里的长征记忆

中国新闻(原创)来源:央视网 2016年10月23日 08:5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两张老照片 随父母出征的小红军

  央视网消息:上图这张照片拍摄于1935年的湖南澧县,是红二、六军团的几位领导,军团长贺龙、政委任弼时、副政委关向应、参谋长李达和红六军团政委王震。 9月15日,红军开始有计划向湘西转移,在撤出澧县前夕,他们拍下了这张照片。不久,贺龙当上了父亲,为庆贺红军打了几个胜仗之后出生的女儿,起名贺捷生,婴儿在襁褓中加入了长征的队伍。

  为冲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红二、六军团在长征路上几乎天天在战斗,战火中驮着孩子的小黑骡子受到惊吓,贺龙不放心,便把贺捷生裹在怀中,往腰上一绑,继续冲杀,但这样一来出了大事,他把女儿弄丢了。

  贺龙之女 贺捷生:过乌蒙山的时候敌人来了,顾不得什么小孩之类的,他就去指挥部队。我被他像个包袱一样的扔到茅草上了。他不知道,因为太紧张了。敌人退下去后,我父亲发现孩子没了,他就骑着马追回来。我父亲说,我们打的是大仗,我们是要建立新中国的,如果自己的孩子都保护不了,那我们就打不了这个仗了。

  长征到达延安后,母亲抱着贺捷生在一路行军的箩筐上留下了这张照片。新中国成立后,贺捷生投身军事百科研究领域,历时10多年参与主持《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的编纂出版,同时发表众多文章追忆长征,她写道:“理解了长征,就理解了我们一路走来的精神密码。那一段艰苦卓绝的远征,对于后来者而言,是一部永远的革命圣典。”

  《西行漫画》:长征的珍贵史料

  镜头前的这位96岁的老人叫朱霖,她正在翻阅的《长征画集》,作者正是她已故的丈夫——著名外交家、艺术家黄镇。黄镇被周恩来称作“红色画家”,在长征路上,他一路走一路画,成为用绘画纪录长征的第一人。这一幅《林伯渠同志:夜行军中的老英雄》,就是他为当时的供给部部长林伯渠作的画。

  黄镇,1909年出生在安徽安庆,后考入上海美术专科学校,1931年12月参加江西宁都起义,是红军长征中难得的艺术人才。在这幅《翻越夹金山》画上,黄镇配诗:“夹金山,崎岖险径难登攀,红军英雄翻雪山!”

  黄镇在长征路上创作了遵义大捷、草地行军宿营,以及一路上民不聊生的艰辛,1938年作品首次刊登在上海《大美画报》中。当年著名作家阿英在“西行漫画题记”中写道:“虽只足二十五幅的漫画,却充分的表白了中华民族性的伟大、坚实,以及作为民族自己的艺术在斗争与苦难之中在开始生长。这是怎样地一种惊天地动鬼神的意志!”

  

 部分黄镇画作

  新中国成立后,黄镇历任中宣部副部长、外交部副部长、文化部部长等职。他在文章中回忆道:“在长征艰苦的行程中,许多难忘的场面,动人的事迹,英雄的壮举,使我不能不留下历史的画面。”

  一张全家福 记录胜利与牺牲

  这是一张开国将军李中权兄妹四人的合影,拍摄于1937年的延安。那时,这一家人刚刚走完长征路,相聚在宝塔山下。李中权将军一家9口人全都参加了红军,有5位亲人倒在了长征路上。站在红军长征路线图前的是李中权的儿子李洋,他对红军在四川经过的每一个地名都了如指掌,因为那正是当年他的亲人们战斗、牺牲的地方。

  李中权之子 李洋:炉霍甘孜,我奶奶牺牲在这个地方。当时她是个50多岁的农村老太太,而且是小脚,没有任何文化,那么带着我的叔叔我的姑姑一路长征走过来。我父亲看到我奶奶那个状况已经非常不好了,奶奶她说“你不用管我了,你带着部队继续北上。”我父亲走了以后不到两个月,我的奶奶就长眠在了甘孜。

  这成为了李中权心底永远的痛。新中国成立后,他在空军工作期间和离休后始终强调弘扬长征精神。去世前,李中权把自己的四枚勋章作为传家宝留给孩子们,将自己积攒的20万元存款作为特殊党费上交党组织。

  李中权(生前采访):这种精神不能丢,这是我们老同志最不放心的事,没有这种精神不行,现在要反对享乐主义、个人主义现象,还是要讲艰苦奋斗精神。不然的话,就是有物质基础也会垮的。要发挥这种精神,这是我们党的精神。

  李中权秘书 王钢:他在一九三几年的时候就告诉弟弟妹妹,延安就是我们的家,党就是我们的父母。建党90周年的时候,他给党捐了20万,他是真正的一个共产党人,真正的这一辈子都在传播红军精神,发扬红军精神,首长这一辈子对党的信念,包括对党的信仰,他实际上已经融化在血液里头了,融化到骨子里头去了。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