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陈云忠:走在长征队伍前面的人

中国新闻(原创)来源:央视网 2016年10月22日 09:0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初心,是80年前在顶风冒雪的烈火青春中铸成;初心,是80年来在无畏无惧的砥砺前行中继续。

  初心是长征的力量,对理想信念的坚定,对革命胜利的信心,让他们谱写了一段雄壮的史诗。

  长征是对初心的守护,以血肉之躯保存下一粒革命的火种,播种下一颗中华民族复兴的希望。

  七个有故事的人,七段热血人生,却是一样的初心,一样的选择,一样的今生无悔。他们是长征的亲历者,他们是初心的守护神,他们是我们继续前行的擎灯人。

  ——编者

  人物介绍:

  一块弹片在身体里扎了十多年,一份对革命的忠诚在心里守了一辈子。陈云忠,一个从四川古蔺走出来的老红军,当过长征队伍里的“神行太保”,走过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路。而为飞夺泸定桥做开路先锋,则是他这段路上的经典一役。

  央视网消息:10月23日,老红军陈云忠在长征胜利80周年的这一天迎来他102岁寿辰。

  1914年生人,1935年2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1936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过长征及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建国后长期在军队工作,担任过湖南邵阳军分区副参谋长等职,1955年被授予上校军衔,1965年8月离休。

  这一段人生简录显然无法涵盖陈云忠老人百年阅历之丰富,因为那一段真实发生过的传奇,不是笔墨游戏,不是台词唱本,而是千万个如陈云忠一样的人,用鲜血和青春谱写。

  时移,事却未异。记忆也许会被时光划碎,细节也许会变得纠缠,但老人一旦说起曾经的万水千山,依然动情不已。

  夜奔泸定桥 

  1935年5月,刚刚参军不久的陈云忠就跟随所在的侦察连担任了一次重要的侦察任务。彼时的陈云忠当然不可能预知此次任务的历史意义,然而他却知道此次任务非比寻常。

  “我们连长说,有什么好衣服就穿上,有什么好吃的就带上。”老人的思绪飘回80多年前的那个傍晚,是连长的话让他感到了任务的重要性,他穿上了一直舍不得穿的一双好鞋。

  时间就是战机,夺取泸定桥的桥头堡对长征途中战略北进的红军来说生死攸关。一方面是敌军紧追不舍,一方面几万红军在大渡河边待命转移,只有夺取泸定桥,才能打开红军北上的坦途,而这无疑需要付出代价。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毛泽东《七律·长征》里的这一名句所指的就是这一长征路上的重要战役。

  “一直走了一天一晚才到了泸定桥边上。”陈云忠所在部队是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第二师侦察连,这个连队所执行的任务正是飞夺泸定桥前夕的侦察工作。

  接到命令的红四团官兵在天下大雨的情况下,一昼夜奔袭竟达120公里,终于在5月29日凌晨6时许准时到达泸定桥西岸,被称为创造了人类行军史上的奇迹。而陈云忠所在的侦察连也不遑多让,一直走在队伍的前面。他们贴着悬崖峭壁,面对汹涌的大渡河,顺着山势陡峭的羊肠小道,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密林里一路急行军,奔袭中途甚至遭遇敌军,只得翻山绕道。但即便如此,他们也提前到达指定地点,并成功配合左岸的红军,完成了夹击敌人的任务。

  “当侦察兵比较辛苦,部队在前面需要你侦察敌情时,你要去,后面需要你殿后打掩护时,你就得留下来。”

  脱离主力,单兵行动,时而前锋,时而后卫,既要能抢先赶路、侦察地形,也要能做地志调查、获取情报,关键时刻还要参加作战……这就是一个侦察兵在战争年代的日常。

  “问老百姓借上东西就开始铺桥,那时候,就是一块一块的板子铺,就这样铺过去了。”

  当时的泸定桥被敌军撤去桥板,只剩光滑冰冷的铁索,桥下咆哮的河水仿佛嚣张地要将红军战士吞噬,而对面就是敌人的机枪。然而所有的这些,没有阻挡住勇士的脚步,他们用生命为革命的前行铺开了一条路。

  “我们泸定桥过河的时候,那时候有18个还是19个英雄,就是把铁链子连打带爬,然后就爬到对面去了,这十几个人那时候就牺牲了。”陈云忠是幸运的,但言辞间也难掩对昔日战友的惋惜与追忆。

  永葆赤子心

  “大伤小伤都受过,有一块弹片在身体里待了10多年。”这是1939年著名的黄土岭战役留给陈云忠的“纪念品”,直到解放后1951年才取出。战火已经远去,但勇士身上的每一道疤痕都是一枚无言的勋章。

  征战多年的陈云忠不仅是一个勇敢的革命战士,做群众工作也是一把好手。

  “机灵、细致,”这是陈云忠担任晋察冀一分区司令部的骑兵班长时,军分区司令杨成武给他赞语。这样的性格特质不仅让他很好地完成保护首长的任务,也为他展开群众工作增色不少。

  “长征是宣传队。”1934年11月9日,长征伊始,红军总政治部就下达了《关于准备长途行军与战斗的政治指令》,指令中明确要求:“必须在沿途进行对群众的宣传工作。”

  “我参加红军,也是因为红军来到我家乡后,他们的行为打动了我。”陈云忠也曾是被反动标语迷惑的群众之一。当时,在敌人的宣传中,红军是“青面獠牙”的“赤匪”,丑化红军形象的宣传画和标语遍布老百姓的屋墙。然而,红军严格的军纪和扎实真诚的群众工作以实际行动感化了广大群众。

  陈云忠做群众工作是从1936年初,红军胜利到达陕北根据地开始的。红军在长征途中减员比较严重,到达陕北后,部队有所扩大,到1936年8月底,红一方面军连同地方部队已发展到3万余人。

  那时,陈云忠成为红一军团训营学校的学员和青年干事,专门负责做年轻战士的思想工作,引导他们遵守群众纪律。“训营学校招了100多人,基本上是性情开朗活泼又善于与人打交道的学员,作为各团政治处青年干事培养的。”

  “让他们相信红军是好的,是工农群众自己的军队。”行军宿营不打扰群众,不拿群众一针一线等红军的群众方针都是深入陈云忠骨髓里的“铁律”,“若违反了群众纪律,就要受到严厉的处分,起码关3至5天禁闭。”

  对陈云忠来说,群众工作做好了,部队的粮食就有保证了。正是严格、细致又耐心的群众工作奠定了红军的胜利和革命的动力。

  “那时候,没有别的办法,就是跟着红军,跟着毛主席一起走,就是想着要一起走。”陈云忠虽然年事已高,对党的忠诚和信仰的执着却从未改变。

  他和他的战友们,在长征中的奋斗,以及对人民和革命的赤子之心,无一不是对后人继续前行的指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文/张莉)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