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长征“加油站”哈达铺:信息值“千金”

中国新闻来源:新华社 2016年10月19日 19:39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新华社兰州10月19日电 题:长征“加油站”哈达铺:信息值“千金”

  新华社记者 屠国玺

  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的哈达铺,被誉为红军长征途中的“加油站”。今年48岁的高月菊,从小生活在这里,和当地许多人一样,听着红军长征故事长大。

  1935年9月,党中央率领红一方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到达哈达铺。此时红军长征正处于艰难时刻,出发时8.6万人,到达甘肃时只剩下7000人。而当时富庶的哈达铺镇成为红军最好的“加油站”。

  哈达铺是川甘交界商贸重镇,当时仅各种商号就有800多家。遇到如此繁华的城镇,红军将士终于可以改善一下生活。当时红军发出了“大家要食的好”的号召,并给每个战士分发一块大洋以购买食物。当地群众说:“按照当时物价,一头猪只需要两块大洋。”

  在哈达铺红军长征纪念馆,有一项详细的统计,当时哈达铺人民支援中央红军的物资,包括了2万斤食盐、20万斤粮食、5000斤食用油、1000匹骡马、15万斤柴草、5万斤豆类、7000双布鞋。另外,还有550名热血青年参加了红军。

  高月菊从小听奶奶的讲述:“当时,很多战士穿着草鞋,有的甚至都没有鞋穿,把破衣服撕成布条绑在脚上。”奶奶和当时哈达铺的众多百姓一样,也给红军送了自己做的千层底布鞋。

  除了长征的“加油站”,哈达铺更是改变红军命运的重要决策地。到达哈达铺之前,红军提出了北上抗日的目标,但北上去哪里,一直没有明确目的地。直到在哈达铺,价值“千金”的信息终于出现。

  中共中央进驻哈达铺后,毛泽东便派人去找“精神食粮”。镇上邮政代办所有一些旧报纸,从其中一张《大公报》上,了解到陕甘还有红军和根据地的信息。“一张报纸定乾坤”,中央做出了“向陕北去”的重要决策。

  多年之后的1998年,听着这些故事长大的高月菊,开始和丈夫一起按照传统工艺制作麻布鞋,并取名“红军鞋”。高月菊说:“当时有来长征纪念馆参观的客人,听说当年长辈给红军送鞋的故事,就建议我们做一些,可以成为纪念品。”

  参观者的建议,在今天看来,对高月菊无疑是一个价值“千金”的信息。“红军鞋”一经推出,就供不应求,销往全国多地。现在的鞋厂,已经由当初的小作坊,变成了现代化工厂,每年生产规模达到2万双。

  如今,红军鞋厂带领周边30多名村民一起致富,其中绝大多数都是贫困妇女和残疾人。贫困户赵月花利用农闲时间在家纳鞋底,每月工资3000元;腿部残疾的杨国平心灵手巧,专门负责绱鞋,每月能收入2400元。

  2008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哈达铺也受灾严重。抗震救灾过程中,高月菊专门拉运一百双“红军鞋”送给救灾的部队,表达感恩之情,就和当初自己的长辈一样。

  现在,高月菊一家正计划扩大生产规模,带动更多贫困户发展,把红军鞋销往全国更多的地区。在当地大力发展农产品电商的背景下,她的儿媳正尝试通过微信进行宣传推广,并在今年开办了网店。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