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当年毛泽东同志使用过的马灯 (王莹 摄)
央视网消息:在没有电灯的年代,马灯是农村生活最常见的必需品。正是这一盏盏最普通不过的马灯,出现在井冈山的八角楼、遵义的会议桌、延安的窑洞之中,成为照亮漫漫长夜、指引曲折道路的关键物品。
在苟坝的红军村群落里,坐落着红军马灯馆。据当地人介绍,马灯在红军长征的各个时期、各地都有,但留在苟坝的马灯却格外多。虽然烟雨不断,撑伞冒雨前来参观的游客依旧络绎不绝。大家在一盏盏马灯面前安静驻足。遥想那些寒夜,红军战士如何靠着这些马灯,度过了一次次危机,成就了一次次辉煌。
在苟坝,有一个历史事件一直被当地人所传诵,它也成为当地引以自豪的“马灯照亮红军”情怀之源头。
据当地文物部门介绍,1935年3月9日,中央纵队到达苟坝。3月10日,驻苟坝的中央首长开会专题讨论进不进攻打鼓新场问题。讨论从3月10日早上开到夜间,与会的绝大多数都赞同进攻打鼓新场,但只有毛泽东坚决反对进攻打鼓新场。当天深夜,毛泽东独自一人提着马灯,在苟坝村前一条弯弯曲曲的山脚小道上步履匆匆走了3里多路,来到周恩来住处,再次说服周恩来不能进攻打鼓新场,之后又同周恩来一起去说服朱德。3月11日一早,周恩来提议继续召开20多人的中央会议,讨论决定撤销进攻打鼓新场计划。经过争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终于说服参会人员。
历史的烟云早已消散,但当年毛泽东同志提着马灯翻越山丘去找周恩来,从而挽救红军的历史事件被当地人永远铭记,那条“毛泽东小道”也成为马灯照亮红军的重要象征。(王莹/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