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8月23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正式启动,图为启动仪式现场。中国网记者 尚阳 摄
中国网新闻10月2日讯(记者 尚阳)万里长征敌胆寒,劈荆斩棘史空前。扬鞭跃马征程远,圆梦中华任在肩!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出发,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此次长征历时两年,战胜重重艰难险阻,最终在西北地区胜利会师。
80年来,红军长征精神已经化身为一部壮烈的史诗,成为中国人民坚定无畏的精神象征。
8月21日至9月29日,中国网记者踏上 “长征路上奔小康” 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征程。在这40天里,我们的脚步踏遍江西、湖南、四川、贵州、甘肃、陕西的革命老区,行程达13200多公里。
中国网记者用脚步丈量红军走过的雪山草地,用双眼见证长征路上奔小康的喜人成绩,更用手中的笔和相机向世界展示着这翻天覆地的巨变……
8月24日,革命老区瑞金市东南部的叶坪乡黄沙村华屋,图为新建整齐的二层楼房。中国网记者 尚阳 摄
江西:“新长征路上”的革命老区焕新颜
8月21日,第一站,中国网记者踏上了80年前长征之路的起始地——江西。走进江西革命老区,记者发现记忆里的那片红色热土早已变了新模样。
这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住在毛坯房的日子已经过去,一排排二层小楼错落有致的排列着,百姓们住上了干净宽敞的保障房;村民们的生活也在与时俱进,许多村民学会用电商平台将自己种植的蔬果向外销售;不仅如此,一些老区还建立了双创空间,扶持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于都作为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战略核心县,近年来已慢慢摘下“贫困县”的帽子,用“双创”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作为全国首批电子商务进农村试点县,2014年于都成立的电商孵化园,为当地电商“创客”提供“一条龙”服务。
截至2016年1月,于都县全县共有75个农村淘宝服务站,其中51个服务站地处贫困村,占比68%。
此外,于都县财政计划从2015年起至2020年,每年用2000万元的预算资金,主要用来对企业物流进农村实行物流补贴,同时解决电商企业贷款资金困难问题。
在江西,记者发现,所到之处都能看到政府针对“扶贫奔小康”内容出台的一系列措施,为当地百姓做实事、谋福利。
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在此召开“通道会议”,调整了行军路线,于危难之际挽救了中央红军,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图为“通道会议”会址。中国网记者 蔚力 摄
湖南:踏红色沃土忆长征之路
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的怀化市通道侗族自治县,曾经是红军长征期间“通道转兵”的发生地。1934年12月12日,中央红军在此召开“通道会议”,调整了行军路线,于危难之际挽救了中央红军,实现了历史的伟大转折。
通道县也因而成为“自此处处有通道”的“好运之城”。中国网记者从怀化市通道县政府了解到,一直以来,该县将精准脱贫作为统筹城乡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德政工程来抓,举全县之力推进精准识贫、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针对目前3万多的贫困人口,我们打造了由乡镇党政班子、村党支部书记和村主任、致富带头人所组成的‘三支队伍’,实事求是地为贫困对象提供具体的帮扶措施”,通道县委书记印宇鹰告诉中国网记者。
扶贫主力的造就离不开完善的体制,而通道县的扶贫经历可以作为怀化市精准扶贫的缩影。
据怀化市扶贫办的资料显示,怀化市还对市县乡三级扶贫机构的性质、职能、编制和人员经费使用都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015年,该办的编制就从9个增加到20个,并增设了相应的科室,通过对“一把手”的调优配强,扶贫办的领导班子也得以强化,灵活化,为带领当地民众致富,探索出了一条有效的致富机制。
图为贵州省瓮安县返乡农民工创业园区内的制鞋车间。中国网记者 张芸芸 摄
贵州:多彩贵州既有绿水青山 又有金山银山
长征精神,是对历史的铭记,对今人的鞭策。当中国网记者来到贵州,从红军入黔第一城的黎平出发,沿着当年红军的脚步,走过翘街上的黎平会议原址;走到瓮安的猴场会议旧址;来到湄潭,探访曾经的浙大旧址;继续北上遵义,重温伟大的历史转折……在爬上险峻的娄山关后,体会“雄关漫道真如铁 如今迈步从头越”的豪情壮志;在渡过湍急的茅台渡口后,感受伟人四渡赤水出奇制胜的智慧韬略。
当记者来到黎平的千户侗寨,眼前看到的是青山绿水,如诗如画。十年前,这里还是破败偏远的山村,人均收入不到2000元。而如今,随着民族特色旅游的开发和兴起,很多农户每年仅房租的收入就有十几万。
既有绿水青山,又有金山银山,既保留着原始家园的美丽面貌,又连接着外面世界的精彩与现代……生态旅游为贵州人带来的是“中国梦”中所憧憬的美好生活。
图为小金县达维镇冒水村村主任陈望慧接受记者采访。中国网记者 宋若冰 摄
四川:蜀道难高原险 风景如诗亦如画
当中国网记者回顾四川的行程,留在心中最多的一个字就是“美”。四川有美景自不必说,蜀道虽难,高原虽险,但风景如画,格桑花香。
而让记者更欣喜的不仅是美景,更是“美家”。一路上记者经过许多震区,这里曾经历了难以想象的毁家之难,但四川能够在满目疮痍中找到宝贵机遇,抓住灾后重建的契机,将革命老区勇敢乐观的长征精神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智慧结合起来,为老百姓在有新房可住的同时,还有新业可就,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模式,让灾区人民过上了比之前更舒心的好日子。
在这里,有红军长征走过的第一座雪山——夹金山,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南部的小金县。每当人们走过这片土地,就会被山上的4000余亩绽放的玫瑰花所吸引。而这,就是当地藏民百姓的致富新思路。
据悉,冒水村99%都是藏族群众,他们种了大半辈子的庄稼。之前老百姓种土豆、豌豆,每亩地收入大约是500-600元;而2013年种植玫瑰后,第一年每亩地收入就可以增至1800元,第二年可以达到3600元,这两年进入了旺产期,一亩地可以摘下5500多斤玫瑰花,收入可达5000多元,比之前翻上了近十番。
在政府的支持下,玫瑰种植从冒水村辐射开来,如今小金县已经有13个村、1107户加入了合作社,其中有200多户是建卡贫困户,他们中的70%已经靠玫瑰种植摘掉了贫困帽子。
“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采访活动走进沈家岭村。 中国网记者 孙宁宣 摄
甘肃:带动贫困群众拔穷根、改穷业、奔富路
7天,156个小时,2000公里,途经兰州、会宁、静宁、崆峒区、华池南梁、环县、西峰区……中国网记者重走80年前甘肃省的长征之路,更加坚信了一种使命: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行走在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之上,走访居住在大山深处中质朴单纯的老乡,看着老乡家中摆放整齐的粮食作物,感受着他们脸上真挚而温暖的笑容。
纵使处于贫困的生活中,老乡们依旧积极乐观地面对着“背朝黄土面朝天”的生活,他们坚信通过党和国家的好政策和自己勤劳的双手,他们能够过上好日子。他们眼神中的期待和那份坚定的信心令记者动容。
沈家岭村是解放兰州战役沈家岭战场遗址所在村。当记者来到这里,发现持续深化农村劳动力技能培训工程、建立“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扶贫模式已然成为沈家岭村精准扶贫工作的一把金钥匙。
正是得益于一系列的好政策,才让原来的贫困户们摘掉了“穷帽子”。如今,魏岭乡沈家岭村所在的七里河区把脱贫攻坚作为“一号责任”和“一号工程”,制定出台了7大类26项精准扶贫惠民政策,通过创新产业式扶贫、开发式扶贫、造血式扶贫、捆绑式扶贫、兜底式扶贫等一系列扶贫开发新模式,带动贫困群众拔穷根、改穷业、挪穷窝、换穷貌、奔富路。
“长征路上奔小康”采访团顺利完成陕西站的集体采访任务。中国网记者 谢露莹 摄
陕西:老区发展如火如荼走上致富路
9月29日下午,“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在陕西省延安市吴起县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纪念园落下帷幕。
193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率中央红军长征落脚西北革命根据地的北大门吴起镇,中央红军结束了艰苦卓绝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吴起成为了中国革命的落脚点、转折点和出发点。
解放后,由于人口的增加,农民为了繁衍生息,年年倒山种地、漫山放牧,这里生态环境遭受到严重破坏。
多年来,吴起县紧紧围绕“生态立县”战略目标,始终把生态建设放在全县工作的首要位置,如今,已经成为全国退耕还林的一面旗帜。
与此同时,县里紧抓全省重点镇建设机遇,以城镇建设带动群众发展,依靠精准扶贫帮扶贫困户脱贫,老区发展如火如荼,群众在脱贫致富的道路上奔向新的小康。
中国网记者回顾六站之旅,昔日红军长征走过的土地上,发生着穿越时空翻天覆地的巨变。
我们也坚信,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惠民政策下和社会各界一起的努力下,不久的将来,那片红色热土上,会有更多的人摆脱贫困,乡亲们会坚定而有力地走在小康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