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贵州仁怀7个乡镇摘帽8万人脱贫 三年修路3788公里

中国新闻来源:人民日报 2016年09月30日 07:1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核心阅读

  农村没有路,脱贫有难度。贵州省仁怀市启动“农村小康路三年攻坚”,新建和改造3788公里农村公路,基本实现农村户户通路。除了确保资金、维护到位,仁怀还注重路与产业的关系,兼顾通行与通业。有了路,旅游旺了,茶园大了,流动超市和网店兴起了,7个乡镇减贫摘帽,8.2万人实现脱贫。

  截至目前,已新建和改造3788公里农村公路。这是贵州省仁怀市在2013年10月正式启动“农村小康路三年攻坚”之后,交出的成绩单。

  3788公里,意味着今后在仁怀,无论你是在城区还是在偏远山区,无论你的车是两轮、三轮还是四轮,都可以从家门口的公路出发,说走就走。

  贵州是没有平原的省份,仁怀境内的山谷沟壑更为密集,修路自然比平原地区成本高、难度大。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农村“户户通”就有了不寻常的意义。

  修路

  石子路把猪都颠瘦了,群众筹资超7亿

  2015年底,贵州在西部省份中率先实现县县通高速;今年,仁怀市在全省基本实现境内农村户户通小康路。

  贵州人对山的感情,是复杂的。仁怀市委书记张翊皓说:“平原的人们无法体会山区的人们对路的渴望。路通,则民心通、百业通。”

  仁怀市副市长袁仁端认为,“修路很重要,早修比晚修好”,这是大家的共识。至于怎么修,却要考量很多因素。比如,利用率的高低、促进经济发展作用的大小、技术的难易等。其中尤为关键的因素,是资金问题。

  就修路的资金来源而言,仁怀市提出“交通三年攻坚行动”的时机并不理想。作为茅台酒的产地,酒都仁怀是典型的“酒财政”。2013年,酒业压力较大,产业结构单一的仁怀,财政一下子变得吃紧。

  破解资金难题,需要开拓思路。仁怀市财政局副局长甘霖说,仁怀最大的特点,是能够广泛动员,挖掘个体和市场的力量。“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这是仁怀市筹集修路资金的思路。既然要修通农民家门口的路,就要把农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3788公里的公路中,占大头的是2822公里的组寨硬化路,这是连接农村千家万户的“毛细血管”。怎么打底?怎么铺面?

  市交通局长王远强介绍,结合实际,仁怀制定了三个路面宽度标准,分别是2.5米、3.5米、4.5米。“家门口”的路修不修、按什么标准,决定权在农民手里,由村里干部引导大家按一事一议方式进行表决,最后要报乡(镇)、市审批。决定修路之后,政府派人指导、组织农民投工或投资。验收合格后,政府按标准补贴15万、25万、35万,作为对农民修路的支持。

  动员农民投资、投工,仁怀市也有一套办法:首先,是唤醒农民对没有路的“切肤之痛”。村民想到镇里卖猪,要请4个人抬,走好远的石子路。300斤的猪,被颠得食欲全无,瘦了二三十斤。这样的事例,让农民很有共鸣。再来,还要让农民学会算“长远账”。市里策划观摩会,请农民、村干部代表看修路之后的变化。最后,把决定权交给农民,修与不修全凭自愿,不搞摊派。大伙均摊后,投工、投资压力也不算大。

  仁怀农民修路的热情被点燃。据统计,群众筹措投入的资金,超过7亿元。此外,仁怀市还分三步走,解决资金问题:对上,积极争取中央、省资金支持;对内,公共财政勒紧裤腰带;对外,引入央企先垫后补。交通三年攻坚行动实施以来,全市累计投入资金约120.8亿元,是“十一五”期间的5倍。

  通路

  旅游旺了,茶园大了,超市还能流动了

  沟壑纵横,群山无尽,在贵州仁怀修路,不是容易的事。管项目的市发改局局长孙刚说,就拿通村油路而言,相较一些地势较平坦的邻县,每公里成本要80万元,仁怀截弯取直平均每公里120万元。勘察要穿山越岭,个别设备、材料运输还需人搬马运,费事、费时、费力。

  修路难,也印证了出行难。正是如此,路对仁怀显得重要,人背马驮走不出致富路。袁仁端说,人出不来,容易思想守成不思改变;货运不出,容易打击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同是修路,仁怀不同。在市交通局工作了17年的副局长陈洁认为,农村公路的建设要讲学问,不能单一地考虑一个村的通行或追求路程最短。全市同时修,与乡镇个别修,是有差别的。“要综合考量,既要通行,也要通业。通行,就是要有统筹的思维,统一规划,让全市农村公路联通联网,不能出现断头路;通业,就是要‘公路围绕产业干、产业围绕公路转’,让路的价值最大化。”

  坛厂镇枇杷村,是全市典型的交通滞后村。如何实现改变呢?这次,修路不再是交通一家的事。修路前,先明确将枇杷村定位为全域旅游美丽乡村示范点,市里牵头发改、住建、交通、农林、旅游等多部门,同时发力,使路的建设与民居改造、产业规划、业态布局同步进行。这就是所谓的“既要通行,又要通业”。

  两年多时间里,枇杷村新建了25公里一级公路、10公里通村油路、34.3公里硬化组寨公路,并投入1.7亿元,打造八卦迷园、彩叶花园等。今年5月,枇杷村神采八卦园开园,即成仁怀一景,预计每年拉动经济收入7000万元。不到两个月,全村开了70多家农家乐、旅馆,新增就业1120人。

  四通八达的路,将人气变成了财气。村民屈明利说,自家开餐馆,月收入轻松就到3万元。村里一位老人光卖茶叶蛋,一天能卖上千个。

  枇杷村修路修出一个新产业,而九仓镇小湾村修路,则激活了一个老产业。小湾茶场总经理王晓娟说,茶园海拔高,以前通往茶园的路很差,雇周边的采茶工到茶场,每天一半时间走路、一半时间采茶,每年有30%的明前茶采不完。“没想到,政府会给一个企业修路。”

  路通了,王晓娟的茶场活了。路修到哪儿,茶就种到哪儿,持续扩大规模,两年新增8000亩茶园,带动周边农民种植7000亩。

  路还催生出一个新业态——流动超市。个体户刘文清看到商机,关掉了店面,买了辆货车,改装成“货车超市”,把超市开到农民家门口。“不用走回头路,每天能净赚1500元。”如今,全市21个乡镇每天都有200多辆车走村串寨,农民不出门,就可以买到蔬菜水果、家具家电等商品。

  养路

  第三方机构评估验收,融资1.3亿完善基础设施

  目前,仁怀市每平方公里的路网密度已达到153公里,在贵州全省的县市中居于前列。

  农村公路养护,是一大难题。王远强认为,养得好最关键先要建得好,坚持标准、绝不降格,这是仁怀修路的铁律。交通局购买专业的检测设备,保证检测科学准确;聘请第三方机构评估,宽度、厚度、强度、硬度用数据说话,不合格就一票否决。2014年初,仁怀市已建成的300公里公路,就有80公里验收不合格,被要求重新加铺。

  陈洁说,很多村组寨自发组成巡路队、保洁队,比“电子眼”管用。群众积极参与养护,是仁怀公路养护一大亮点。全市乘势对组寨硬化路实行“村为主、镇帮助、群众参与”的养护机制。

  仁怀市还开拓思路,探索与央企合作,根据省政府统一部署,率先与中交二公局签订了仁怀市“十三五”农村公路“建养一体化”总体服务协议书和项目服务合同,采用“施工总承包+5年养护+政府支付服务费”的模式,由中交二公局先行垫资4.9亿元,对100公里县乡道大修改造和362公里通村油路建设项目进行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再由政府分年度支付。

  今年,仁怀还将融资1.3亿元实施小康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规范道路标识标牌,完善公路基础设施建设。

  路通了,仁怀全市建成农村淘宝店66个,半年时间实现交易额1200万元。脱贫的步伐也在加快,通过小康路建设,7个乡镇减贫摘帽,8.2万人实现脱贫。

  在仁怀,酒酿得好,路也修得好。公路正如酒曲一样起着催化作用,使仁怀的经济社会发展提速向前。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