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刘国恩:为何分级诊疗改革是中国医改的重中之重?

中国新闻来源:央视网 2016年09月30日 09:1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2016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在涉及医疗卫生领域的改革中,将分级诊疗制度的改革放在五大医疗制度建设的首位。我举双手赞同!分级诊疗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医疗服务机构应该主要提供什么样的医疗服务。目前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构架中,三级医院资源配置强大,社区诊疗与全科大夫很缺乏;从需求侧角度看,以2014年为例,全国入院人数2.04亿人,门诊诊疗人次数近77亿人次,相当于平均每人每年5次以上的门诊,供给侧的资源配置与需求侧的脱节一目了然。”这是北大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务院医改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国恩日前在“十三五国家优先发展战略——2016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的启示”主题讲座中针对医改的部分论述。

  为何分级诊疗改革作为医改重点,在推进过程中又有哪些难点,应对方式有哪些呢?记者整理刘国恩教授讲座内容与大家分享。

  医疗服务的供给侧改革

  刘国恩在讲座中表示,分级诊疗要解决的第一个问题,就是什么样的医疗服务机构应该主要提供什么样的医疗服务。从对医疗服务的需求角度看,在三级医疗服务平台上,医院应该提供的是急诊、会诊、住院(手术开刀)等,二级医疗是专科医疗,而真正需求大,要大力发展的应该是初级诊疗,也就是社区医疗、全科大夫。全科大夫初诊看不了的,再送到专科(医疗机构),专科需要会诊或紧急处理、长期住院的,再转到三级医院。

  目前中国医疗服务体系的构架中,三甲医院太大,社区诊疗与全科大夫太弱,就像一个倒金字塔,很多人患感冒、发烧也都直接去三甲医院。大医院拥堵问题的解决必须得从分级诊疗切入,而分级诊疗的关键是转变过去的需求侧管理到供给则管理。始终把基层作为资源配置的重点,从而使大医院的普通门诊供给逐步分流到基层。全科服务是基层医疗的核心,而“解放”医生是全科服务的必要条件。

  分级诊疗改革难点突破

  制度创新——存量、增量同步改革

  分级诊疗制度的改革可借鉴“内增活力,外加推力”。对现行的以公立医院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体系进行改革完善,叫内增活力,也就是对存量的改革;与此同时,更需要外加推力,即如何能够鼓励支持引导社会力量高效、公平、公正的进入这个领域,建立服务平台,对增量进行更好的引导和发展,当增量越来越大,形成良好的外部市场,反过来也能更好促进存量部分的改革发展。

  建立适合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

  何谓适合医疗行业特点的医生薪酬制度改革?刘国恩指出,基层首诊就需要把基层做强,“内增活力,外加推力”打通医疗服务体系,“解放”医生、解决医务人员的薪酬待遇是关键。医生提供的诊疗服务,不同于传道授业的教师,医生工作没有规模化、标准化可言,而是高度个性化的服务,强调的是一对一的关系。因此所谓适应医疗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就得首先尊重其个性化特征,很难通过行政管理的工资体系进行安排。尤其是根植于基层的全科诊疗服务,世界上大多国家都是基于医生独立开办的全科诊所为主。当然,对于服务在大医院的医务人员,因为住院服务的本质属性相对固定和集中,基于医院工资体系的薪酬制度是主要形式,但其合理基准也需要参照同等医生在市场的收入才能更好确定,所以外部医生市场的形成至关重要。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