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钱塘江古海塘保护现状堪忧 宋城段部分被新建设施覆盖

中国新闻来源:科技日报 2016年09月29日 05:0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今日关注

  农历八月十九,浙江海宁盐官,前来观钱塘江大潮的游客们早早占据了好位置。潮头初临时,江面远处闪现出一条细细白线。随着时间推移,白线渐粗,潮头由远而近推拥而来,涛声如雷。

  当游客的视线都集中在奔涌而来的潮浪时,中国水科院水利史所所长吕娟却把目光转向了岸边条石叠砌而成的海塘,凝视许久。“你看这段建于清代乾隆时期的鱼鳞大海塘,还在一线抵挡潮水,保存得很完整。可惜,并不是所有的古海塘都有这样的好运气。”她对科技日报记者说道。

  如今成为自然奇观的钱塘江大潮,古时却常带来严重的水患。为抵御潮水对钱塘江河口两岸平原的侵袭,历史上不断在两岸修筑海塘。唐宋时期,江浙及福建一带海塘系统渐渐形成。经过元代的发展期和明代重力型石塘的创筑期,于清代达到古代海塘工程技术成就的顶峰,形成了以浙江海宁鱼鳞大石塘为代表的重力型石塘。这些古海塘,有“海上长城”之称。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步和现代城市的发展,大多“退居二线”的古海塘正面临着自然的侵蚀和人为的损害。19—20日,由中国水科院等主办的2016年杭州文史论坛暨“钱塘江海塘保护与申遗”研讨会上,吕娟和与会专家一同表达了对推进钱塘江古海塘保护与申遗的关切。

  “从现存的古海塘遗存看,北岸海宁、海盐,南岸萧山、越城等段临江且构造完整,其他海塘多数退居二、三线,或平毁、或湮没、或改作乡村道路,遗产信息受到较大损害。沿线各地对其保护差异较大,部分塘段已被列为市县级、省级甚至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大部分未作系统全面而有效的保护利用,状况堪忧。”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黄斌在一篇文章中这样描述古海塘的现状。

  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房友强等人所做的野外调查从侧面印证了黄斌的担忧。他们实地调查杭州市钱塘江北岸明清海塘遗址后发现,狮子口村海塘本体基本保存此前原样,但是周边环境发生较大改变;狮子口村至杭州市农科院之间段海塘地表已难以看到,该区域除狮子口村以外,原有房屋已拆迁,高楼林立;宋城段海塘大部分已被新建设施覆盖,海塘面貌不详。

  “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加大保护力度、扩大保护范围,钱塘江古海塘这一人类伟大遗产将难以继续保持其风貌,其原有的文化基因也将面临消失。作为中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之一,钱塘江古海塘理应被重视,并及时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杭州市政协主席叶明呼吁道。

  遗憾的是,有“海上长城”之称的钱塘江古海塘,虽与长城、大运河一起被称为我国古代三项伟大工程,知名度远不如后者,甚至不少杭州市民对古海塘的历史也知之甚少,更遑论其背后蕴藏的极高的科技含量。

  说起鱼鳞大石塘的建造难点,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局长徐有成如数家珍。他举例道,在流速每秒6到8米的情况下要抵御涌潮对塘脚的冲刷,塘体要抵挡7吨/每平方米的涌潮压力冲击,在粉砂土等软土地基上还要支撑住大石块并防止沉降。“现在借助水力学、材料力学和工程机械等解决起来比较容易,但对古人而言却非常困难,鱼鳞大石塘代表了当时最尖端的土木、水利工程科技。”

  研讨会上,专家们积极为钱塘江古海塘保护和申遗献计献策。北京大学历史系教授李孝聪的观点引发共鸣。他说,目前,在古迹保护上,部分地区存在过度开发与重建古迹的现象。对古海塘,首要的还是保护和保存海塘面貌的完整,避免旅游开发、古迹重建等对海塘原貌造成冲击或损毁。

  (科技日报北京9月28日电)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