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网络媒体走转改】甘肃庆阳小香包 托起扶贫致富大篇章

央视网报来源:央视网 2016年09月26日 16:00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村民正在制作香包

村民正在制作香包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甘肃庆阳香包闻名遐迩,庆阳有个女子将自己的香包卖到五湖四海,飘香海外,她还建基地,带动当地百姓一起把香包产业做大,脱贫致富,她便是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刘兰芳。

  9月24日,“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大型主题采访活动采访团来到义渠戎国——庆阳市西峰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基地位于西峰区肖金镇肖金村南庄组,由庆阳岐黄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投资建设,规划占地面积约230亩,预计总投资3.6亿元。这也是为响应甘肃省委省政府关于建设人文甘肃——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的建设号召,围绕“丝绸之路文化发展带”为核心内容建设起来的“非遗”基地。

  项目依托庆阳本土的民俗、农耕、养生、餐饮、红色文化等元素,计划建设八个区块。

  现已开始投入使用的主要有庆阳仁民香包民俗博物馆、古典家具展览厅、文化集市、农家书屋、红色党史资料展室、岐黄香道馆、农村淘宝电子商务平台等九个展览、体验、交流区域,里面分布着庆阳香包刺绣类、周祖农耕用具类、红色党史资料类(命令、布告、信件、照片等)、民俗类等9大类别120多个品种、藏品12000多件。

  刘兰芳说,最初她和丈夫只是计划在老家建立香包民俗馆,希望能够有更多的人通过民俗园,了解庆阳的香包和民俗,以及香包背后的故事。后来,她发现这些远远不够,于是他们拿出了收藏多年的多种藏品,开辟了“基地+农户”的扶贫新模式,组织当地困难群众、贫困户发展香包、刺绣等民俗文化产业,积极开展农村妇女技能培训,变“输血”为“造血”,鼓励村民依靠自主劳动脱贫致富;就近安排周边群众到基地就业,从事基地内部服务、香包刺绣制作、苗木培育等工作,有力带动了肖金村及周边村组的经济发展,解决了10多户贫困群众的脱贫致富难题。

  今年年初,他们号召村民培育了80多个品种的菊花,准备国庆期间举办菊花节,希望通过多种方式吸引游客来这里。未来,夫妻二人还计划开办特色农家乐、原生态休闲农业、民俗礼仪体验区等帮助村民就业。

  目前项目已完成一期、二期建设工程,建成后预计年接待游客50万人,经济收入5000万元。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