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在各大高校,互联网课堂已随处可见。谭凯兴摄/光明图片
今年,内蒙古推出的一档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电视理论群口秀节目《开卷有理》,受到80后、90后的热烈追捧;其中第一季的节目主题曲《马克思是个90后》,也从电视栏目火到微信朋友圈,吸引了众多青年学生关注。当下,各高校都面临着如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任,随着国家近年来提出媒体融合发展战略的实施,融媒体的活力,为高校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带来了新的契机。
多媒融合,构建信仰共同体
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然而现在不少高校关于马克思主义的教材内容枯燥乏味、理论艰深,很难吸引大学生的注意力。事实上,马克思主义包含很多“吸睛”指数高的故事、诗歌、格言、歌曲等内容。高校要充分挖掘马克思主义的符号价值,紧密结合大学生思想的新变化,与时俱进地将符合时代精神的元素注入经久不衰的马克思主义文化符号中。
但如果仅仅依靠纸媒,在“注意力”资源稀缺的时代明显势单力薄。美国媒介研究学者尼尔·波兹曼认为,不同形式的媒介符号,影响受众对于意义的解读,特定内容只有搭配适当多样的形式,才能引起受众的视觉关注。所以,高校教师要突破传统教育空间的局限,可将校园里的思想政治工作延伸到新兴媒体上。
可以采取的措施有:改进纸媒内容的制作与呈现方式,让学生自由参与内容的策划与生产,利用二维码、APP、微信公众号等创建线上、线下社群,通过评论、转载、点赞、打赏等行为传播,集互动、体验、学习于一身;通过“碎片化”处理,进行多屏互动,延伸思想政治教育。总之,力争通过平面媒体、网络媒体、移动媒体、校园广播和电子阅读栏等全媒体渠道多管齐下,实现思想政治教育全媒体生产和全介质传播。
融媒场域,翻转思想政治教育
随着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翻转课堂式”教学模式(编者注:指学生可以通过互联网去使用优质的教育资源,不再单纯地依赖授课老师去教授知识)不断颠覆基于印刷术的传统课堂的教学流程和结构,学习的决定权从教师转移给学生。依据这种教学模式,课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丰富的网络资源完成对重大热点课题的剖析与讨论,课后学生则可以通过微电影、直播、微博微信、贴吧论坛等平台,填补基础信息的空缺。
融媒场域中,如何翻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笔者认为主要分为三个阶段:首先,高校教师要设置社会议题,引导舆论方向,一方面在课堂上通过议程设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性与积极性;另一方面,作为意见领袖要深入学生群体舆论的核心地带,加强学生的情感认同。其次,高校要打造学生的“随身图书馆”,创建网上精神家园,充分利用新媒体创造虚拟学习空间。最后,高校要依靠学生社团、党团组织、新闻传媒等社群,举办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开办演讲比赛、话剧表演、动漫创作、征文比赛、微视频创作等线上线下活动来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非一朝一夕就能完成,需要学生和教师长期不懈的努力。而在媒体融合的大环境下,唯有不断进行内容创新,才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工作的王道。
(作者:白冰 葛鑫 单位: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