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长征湘江之战光华铺阻击战红军烈士之墓”在兴安县城北的一个小山包上,这里就是当年光华铺激战的地方。
还原战争场景。
界首古街。
界首红军长征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三官堂” 记者 李琴 摄.jpg"/>
媒体记者们首先来到 “长征湘江之战光华铺阻击战红军烈士之墓”,寻访当年红军战士们的足迹 记者 李琴 摄.jpg"/>
湘江战役纪念馆。
湘江战役纪念馆外展出的高射炮 记者 李琴 摄.jpg"/>
在首界老街厚重的木门前,92岁的马有益老人向大家讲述他十岁那年亲眼所见红军长征的过程。
自治区网信办主任金化伦向参加长征行的媒体记者代表授旗。
南宁新闻网讯(记者 李琴 文/图)9月21日, “长征路上奔小康”(广西站)网络媒体“走转改”主题采访活动在桂林市兴安县启动。 来自中央和地方20多家重点新闻网站、商业网站和新媒体记者将在当年红军途经的兴安、全州、灌阳三地进行为期5天的实地采访。他们将深入革命遗址、烈士纪念园及新农村等地,探访长征遗迹,用笔和镜头讲好长征路上的感人故事,反映沿线群众脱贫奔康的实践和成效,全面展示广西在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方面的新成就。
当天启动仪式结束后,媒体记者们首先来到 “长征湘江之战光华铺阻击战红军烈士之墓” ,寻访当年红军战士们的足迹。 “长征湘江之战光华铺阻击战红军烈士之墓”在兴安县城北的一个小山包上,这里就是当年光华铺激战的地方。烈士墓的周围是茂密的松树和灌木,而斑驳的墓碑在苍松的簇拥中庄严肃穆。周围几个石碑上分别锩刻着“在血战湘江中牺牲的红军烈士永垂不朽”、“湘江战役烈士永垂不朽”等由杨成武、张宗逊、张震、张爱萍、王平、陈靖将军题写的六块墓碑,这些墓碑更使这里显得不同寻常。三天两夜的光华铺阻击战,红三军团以牺牲一千多人的巨大代价掩护了后续部队渡过湘江。无数无名的战士,在这一片山丘上倒下,用自己年轻的生命为长征铺垫了胜利前进的通途, 他们的付出与精神令人垂泪 。
而 位于广西兴安县城以北15公里湘江西岸 的 界首镇, 就是 1934年的光华铺阻击战 的战场 。当时,镇上供奉天、地、水三官的老祠堂成为战役指挥所,三官堂也因此得名“红军堂”。站在界首红军长征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指挥部旧址“三官堂”外,用手抚摸着被炸弹震得有些剥落的墙壁,耳边传来秋风吹动树叶微微的摩挲声。走进红军堂,迎面挂着一幅当年战役打响时战士们决绝战斗的画,大厅正面是毛泽东、朱德的头像。在墙壁的周围,整齐的贴着广西几大战役的介绍以及历史图片,而红军时期使用过的斗笠、蓑衣、干粮袋、行军壶等物,更让人感受到当年战役的艰苦。
80多年过去,当年红军走过的界首老街依然散发着厚重的历史气息。一眼望不到头的看房子静立在川流不息的湘江旁,街上的骑楼保存完好,小猫们在墙角晒着太阳 ,此刻的平静,都是当年革命先辈们用鲜血换来的。令人遗憾的是,当年 湘江战役 中,许许多多 红军 壮烈牺牲,但 由于当时条件困难, 很多 牺牲 战士 没有留下资料,有的连简历都不知。 好在人民群众从未忘记过他们,经过大量调查,终于搜集到大部分战士的名字。 在兴安县 “红军长征突破湘江烈士纪念碑园” 的 英名廊内, 记者看到, 先烈们的名字静静地躺在石碑上,述说着一部悲壮的史诗。
红军战士们艰苦战斗、百折不挠的精神是一笔宝贵的财富,而兴安县人民也一直传承着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据悉,兴安县先后荣获了中国最美的小城、中国科普示范县、中国生态农业示范县、中国创意农业葡萄养生之都、广西经济发展十佳县、广西科学发展进步县等荣誉 , 全县人民 更是 依靠智慧和勤劳续写了该县日新月异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