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阿布列林·阿不列孜:焦裕禄精神是我的人生坐标

中国新闻来源:经济日报 2016年09月22日 12:0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1968年阿布列林和同学与焦裕禄家人的合影,被他摆放在家中最显眼的地方。

  ▼ 阿布列林在介绍2014年9月他赴京参加中央民族工作会议时的留影。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摄

  一谈到焦裕禄,他就像换了个人,双目透出坚毅、执着的目光,全身好像充满了力量。

  走进他家的客厅,一张老照片格外显眼。那是他年轻时和同学与焦裕禄家人的合影。“累了、难了,看一会儿照片,就又鼓足了劲。”他说,“焦裕禄精神是我的人生坐标”。

  他叫阿布列林·阿不列孜,退休前是新疆哈密地区法院法官,曾任原哈密市检察院党组书记、法院院长。年轻时的一次兰考行,让他与那片热土,与焦裕禄精神结缘。

  追忆

  金秋瓜乡,沐浴暖阳。9月14日,《经济日报》记者在洒满阳光的阿布列林的家,面对面与他交谈,时光仿佛拉回到48年前。

  读高中时,阿布列林从书报中知道兰考有位焦裕禄。“那里是什么样子?他在群众中怎么这样有威望?他究竟是一位怎样的县委书记?”阿布列林在心中追问。1968年,怀着崇敬的心情,17岁的阿布列林和同学来到兰考,拜谒英灵,寻找答案。

  笔直的田埂,高大的泡桐……阿布列林且行且思。焦裕禄忍着肝病折磨,带领当地群众战“三害”的壮举,让他的心灵受到了震撼。他们来到焦裕禄烈士陵园,走访了焦书记简陋的家,并拍摄了那张珍贵的合影。

  从天山脚下到黄河岸边,这次精神之旅,影响了阿布列林一生。“从那以后,焦裕禄这3个字就永远刻在了心里。”他说,“焦裕禄精神一直激励着我,鼓舞我前行”。

  风华正茂时,一声“号角”,阿布列林来到条件堪比兰考的火箭农场当知青。他把困难当成锻炼的机遇:天不亮就下地干活,每天劳动超过10个小时;双手磨出了水泡,就涂点药水接着干。后来,阿布列林回城当了辛苦的翻砂工,被提拔为生产班长、团支部书记。这期间,他“遇过坎、掉过泪”,“实在挺不住,就想想焦裕禄”,一干就是9年。

  1979年12月,表现优异的阿布列林被调入检察院。他从零起步,边学边干。为尽快适应新工作,阿布列林白天跟着老同志办案;业余时间琢磨业务,经常夜读到深夜,进步飞快。

  焦裕禄精神是阿布列林的一面镜子。面对说情者,他坚定地表明态度:“我只认法律不认人。”与他共事多年的司马义·巴图告诉记者,从没听说阿布列林办过“人情案”,就连最亲近的人找他都会碰壁。“我要像焦裕禄一样,认真做事、科学求实。”工作中,阿布列林严谨细致,“一是一,二是二,是非曲直必须分得清”。

  阿布列林的一位亲属曾因涉嫌盗窃被拘捕,案件移送到检察院,众亲友上门,要阿布列林“把案子翻过来”。“我不能知法犯法。”阿布列林回绝了他们,那个亲属最终被依法判处有期徒刑两年六个月。

  当年,阿布列林在兰考看到焦裕禄的爱人、孩子对老人孝敬有加,心底留下深深的印记。“党员干部不仅要有好作风,还要有好家风。”他回忆说,当时就认定一个道理:好作风离不开好家风。

  父母去世前,一直和阿布列林一起生活。只要有空,他都会在家陪伴老人。父母长年患病,阿布列林端茶喂饭,忙前忙后。老同事牙合甫·司马义说,“孝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阿布列林以焦裕禄一家为榜样,我们则以他为榜样”。

  追星

  “焦裕禄就是我心中的明星。”在焦裕禄精神的激励下,阿布列林勤奋学习、勤勉工作,不断超越自己。

  令他自豪的是,“自己主抓的案子,都办成了铁案”。原哈密市检察院有这样一份统计:从1979年到1997年,阿布列林在检察院工作期间,他所办理的案件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定性准确,批捕、起诉正确率均达到100%。

  曾在检察院工作的帕提古丽·排祖拉回忆,在审查一起案件中,起诉书上写着“盗窃1只羊”。阿布列林质疑:到底是羊羔、大羊还是种羊?当时,一只羊羔与大羊价格差约700元,与种羊更是相差近2000元。而价值不同,量刑也不一样。为此,阿布列林专程去偏远的山区调查,弄清楚是1只羊羔,避免了在量刑上出现偏差。

  阿布列林勤奋好学,57岁时还报名参加电大学习,是班级年龄最大的学员。他说,政法工作要体现公正、公道,不持续学习增强理论水平,怎能做到这一点?无论严寒、酷暑,阿布列林都坚持去听课;有时,遇到极端天气,课堂只有他一名学生。

  实际上,从参加工作起,阿布列林一直没间断过学习。从书本上学,从实际工作中学,并且特别注重调查研究。“吃别人嚼过的馍没味道”。焦裕禄书记的作风他时刻铭记,他常说:“同意批捕”四个字重如山,调查取证必须扎扎实实,公正对待每一名当事人。

  他经常坐班车甚至徒步下乡,入户走访,掌握第一手信息。在审查一起案件时,他发现多处疑点,要求重新调查。结果新的证据表明,受害人在案发时有自愿倾向,由此避免了一起错案。

  不仅在工作中,在对待亲情上,他也向焦裕禄看齐。阿布列林一家8个兄弟姐妹,他是长子。长兄如父,阿布列林要求弟弟、妹妹努力上进,严于律己。

  阿布列林的一个弟弟、一个妹妹也都在政法系统,恰巧都曾在他的手下工作。“每次提拔,都没我们的份。”阿布列林担任法院院长时,妹妹吾尔也提在最繁重的民事审判庭,表现优异。然而,每次在讨论晋级人员时,都被哥哥从候选名单中划掉了。妹妹想不通,哥哥解释:“在现在的岗位上锻炼也未必不是好事。”他提醒妹妹:“焦书记从没为家人谋过私利,孩子看场戏都要补票呢。严格要求自己和家人,每名党员都应牢记。”

  阿布列林担任法院院长5年,妹妹一直“原地踏步”。哥哥卸任院长职务后,吾尔也提才被提拔。如今,她却十分感激哥哥,“那几年虽然辛苦,但业务水平提高很快。能成长为单位的骨干,离不开他的严格”。

  追梦

  “以焦裕禄精神为人生坐标”,是阿布列林一生追逐的梦。“清白做官,干净做事”则是这一梦想的底色。

  福建之行,可窥斑见豹。故去的张土玉曾任哈密市检察院检察长,老家在福建。一次,阿布列林计划利用进修的机会,去看望老领导的家人。他把这一打算告诉同行的同事,并特别强调:路费不能报销。同事被他的真情感动,均自掏路费,随他完成了心愿。

  其实,阿布列林并不富裕,对他来说,赴福建的1000多元路费不是小数。当老父亲提出想在老宅地上建平房时,他没能力一次拿出全部建房费,就一点一点攒材料,有钱就开工,没钱就停工,断断续续盖了8年。

  对于个人名利,阿布列林看得很淡。2002年11月,因年龄原因,他不再担任领导职务,调到地区法院任审判员。刑事审判庭庭长帕提古丽·排祖拉曾在市检察院工作,是阿布列林的老部下,却成了他的领导。

  “一开始觉得挺别扭的,但老院长为人厚道,各方面处理得非常好。”帕提古丽说,“本来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在地区法院过渡一下,在工作上完全不用那么操心。但他不这么看,每次接到案子,总是第一时间开展工作,还经常加班加点”。

  兰考是阿布列林的牵挂。48年前首次兰考之行后,他多次计划再赴中原“追梦”。2014年2月,哈密地委邀请焦裕禄的女儿焦守云作报告,得知这一消息,阿布列林激动不已,又翻出当年的照片,抚今追昔……

  4个月后,阿布列林随哈密先进模范代表团赴河南,把翻拍、放大的那张老照片交给焦家姐弟。再次来到焦裕禄烈士陵园,当年的泡桐已长得高大挺拔,阿布列林感慨万千。

  “学习他,不为名不为利不为己;学习他,不怕艰苦不怕牺牲……”焦裕禄墓碑前,阿布列林眼含泪花,用维吾尔语唱起《焦裕禄,毛主席的好学生》,歌声久久回荡。

  退休后,阿布列林成为焦裕禄干部学院特聘教授、新疆干部学院客座教授、哈密市委党校特聘教授和哈密市关心下一代委员会副主任,还被所在社区特聘为法律义务宣传员,传播焦裕禄精神,讲解法律知识。“学习焦裕禄精神不分岗位、不分年龄。虽然退休了,但党员这个身份并不退休,有一分光就要发一分热。”年近65岁的阿布列林,依然走在追梦路上。(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