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网络媒体走转改:山村质朴人家的“幸福账本”

中国新闻来源:中新网 2016年09月21日 16:1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武玉萍家的院子一角。中新网 种卿 摄

  武玉萍家的院子一角。中新网 种卿 摄

  中新网白银9月21日电(种卿)驱车盘山两个小时,在距离白银市会宁县60多公里的群山间隙中,记者终于窥到了韩家集乡周湾村的一角。不远的距离却有着险峻的道路,给周湾村的“奔小康”之路设置了重重阻碍,2015年,周湾村的贫困发生率高达57.01%,为甘肃省扶贫办确定的贫困村。

  在甘肃,这个多数地方海拔都在1500米到3000米之间的省份,这样的“山中村”并不在少数。

  “以周家湾为例,近年的交通情况已经得到改善,村县间开通了固定班车,村民也都购置了摩托车或者小汽车,与“外界”往来多起来。”熟悉当地情况的人士告诉中新网记者,村民“出山”的频率不好说,有时一个月好几次,有时可能几个月才出去一次。

  针对贫困发生率高、贫困程度深、贫困人口多等现实问题,周湾村大力开展精准扶贫工作,形成了“全膜种植打基础、特色种植抓示范、牛羊养殖鼓腰包、劳务经济增收入”的富民产业发展思路。

武玉萍接受记者采访。中新网 种卿 摄

  武玉萍接受记者采访。中新网 种卿 摄

  武玉萍家就是周湾村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常年务农劳作让她拥有黝黑的肤色,言行间难掩山村人家质朴的性子。借助扶贫政策,武玉萍家的小日子已经慢慢好起来,跟记者细数起自家的“幸福账本”。

  “去年申请了4万元的精准扶贫贷款,养殖了4头牛和20只羊,现在长得都很好。”领着记者参观她家养殖的猪、羊、牛后,武玉萍说,扶贫贷款是不收利息的,未来3年内还上款就行。

  除了养殖,武玉萍家的玉米堆颇为抢眼,与门前悬挂的红辣椒相映成趣,给院子增添了不少色彩。“自家种植的农作物无污染,在市场上更受欢迎,玉米、马铃薯和当地特产的小杂粮,算下来总共有10亩地。”武玉萍难掩自豪感,现在收入水平在全村都算高的,还不包括儿子在外打工的收入。

  年收入能有多少?面对记者的追问,武玉萍一点不含糊,“今年人均纯收入能有五、六千元,如果当年玉米价格不好或者受灾,村里还会发补贴,直接打到农户的银行卡里。”

  真切体会过这趟“出山”路的不易,记者最关心销路是否通畅。据相关负责人介绍,“小杂粮这类农作物会有附近的工厂来收,价格不低,双方交易也方便;如果是玉米、马铃薯等农作物,农户一般是自己拉出去卖,收益更好。”

武玉萍家养殖的羊。中新网 记者 摄

  武玉萍家养殖的羊。中新网 记者 摄

  同时,周湾村还建立了“合作社+农户”模式,按照统一调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机械耕种、统一挖收、统一保底收购的原则,帮助农户稳定增收。

  钱袋子越来越鼓,武玉萍也开始惦记儿子的婚事,“儿子今年22岁,在兰州做个技术工,半个月就回来一次。”聊起儿子,她脸上一直挂着浅浅的笑,“不知道有没有对象,是该想着点了”。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