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记者 王小英)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会师,这是两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的标志,也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
80年后的今天,会宁发扬长征精神,大力推行精准扶贫,为贫困户建立台账,培育富民产业,拓宽增收渠道,力争与全国其它地方在奔小康的道路上胜利“会师”。
会宁,原为会州,后改为会宁,有会州安宁之意,但这里老百姓的生活并不安宁。地处黄土高坡,条件艰苦,有着状元县之称的会宁是国家级贫困县,是甘肃脱贫攻坚的主阵地之一。
韩家集镇地处会宁中部,平均海拔1900多米,年降雨量350毫米左右,蒸发量却有1800毫米,脸朝黄土背靠天的百姓脱贫极为不易。韩家集镇周湾村共有461户,1840人,2015年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共226户1049人,贫困发生率为57.01%。
村民王河一家6口人,过去全靠务工和种地为生,是村里的贫困户。王河缺技术和资金,一直找不到致富路。2015年镇里安排王河参加了种植技术培训,当年“小试牛刀”种植了全膜玉米6亩,脱毒马铃薯5亩,一年种植业收入达到7300元,儿子王佳福外出务工收入5000多元,加上转移性收入1703元(其中惠农政策补贴总额1669.31元),2015年收入达到14000多元。
针对缺资金情况,2015年王河申请了精准扶贫贷款5万元,今年他准备引进一头肉牛、10只羊,干起农村人最熟悉的养殖业。今年,他还承包了一座温室大棚,种起了辣椒。农历四月份育苗,不到两个月辣椒就上市了,一斤辣椒能卖1块多钱。
现如今越来越忙了,王河的妻子也越来越高兴,“今年种了地膜玉米和土豆,虽然比过去忙,但收入变多了,干活有奔头了,光温室里的辣椒就能摘两个多月呢。”
按照预期收入,王河家今年能摘掉穷帽子。
韩家集镇党委书记刘学东介绍,在脱贫路上,周湾村首先调整种植结构,发展“一亩园”,打造“111324”示范工程(即:种植1千亩优质核桃、1千亩黑膜滴灌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1千亩优质紫花苜蓿、30座高架蔬菜大棚、2千亩脱毒马铃薯、4千亩全膜玉米),推动“一亩田”向“一亩园”转化。
同时发挥传统优势,养好“一圈牛”,根据当地长期以来养牛、养羊的传统,引导群众发展分散养殖,培养肉牛和肉羊规模养殖户。加大农民技能培训,使每个贫困户家庭至少有一人参加培训、掌握一项技能,确保贫困户户均劳务输转1人,全村实现劳务收入470万元,人均增收350元以上,确保2016年187户稳定脱贫,全村贫困率发生降到4.5%。
“王河们”脱贫了,会宁国家级贫困县的帽子也将摘掉。2015年,会宁退出贫困人口35059人,全县贫困人口下降到97541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5834元,贫困户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