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一带一路”首个多边纲要启动 中蒙俄开建经济走廊

中国新闻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16年09月17日 03:5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资料图片)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规划纲要》。这标志着“一带一路”框架下的第一个多边合作规划纲要正式启动实施。对此,专家指出,《纲要》有效地推动了中蒙俄三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发展战略对接,并将提高三国经贸合作水平,利好三国经济。未来,在这一成功经验的带动下,“一带一路”倡议将会与沿线更多国家全面发展战略对接,进而推动整个亚欧地区的互联互通与经济发展。

  三方战略完美对接

  近年来,中国、蒙古国和俄罗斯三国一直强调互相之间的战略对接,本次发布的《纲要》就明确提出:“以对接丝绸之路经济带、欧亚经济联盟以及‘草原之路’倡议为目标”。对此,发改委网站刊文指出,《纲要》的签署标志着三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发展战略对接与合作取得重要进展。

  “应该看到,中蒙俄三国进行战略对接有着明确的现实需要。蒙古国正努力发展外向型经济,但其缺乏向东、西延伸的发展通道;俄罗斯则希望借助于‘一带一路’更好地融入亚欧经济建设;中国正在扩大开放格局,中蒙俄经济走廊有利于中国向北开放发展。因此,三国战略的有效对接既能满足各方的基本需求,又能提高三国经贸合作水平,这对三国经济而言都是好事。”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林桂军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同时,三方进行战略对接也有着扎实的经贸合作基础。发改委数据显示,2015年,中蒙、中俄两国贸易额分别达到73亿美元、642亿美元,中国企业累计对蒙古国和俄罗斯投资分别达到40亿美元、330亿美元。中蒙贸易规模过去20年来增长了50倍,中国已连续10多年成为蒙古国最大贸易伙伴国和投资国,同时也是俄罗斯第五大出口市场和第一大进口来源地。

  七大领域优势互补

  除了明确目标、原则等基本内容,本次纲要的重点就在于提出了7个具体合作领域:促进交通基础设施发展及互联互通,加强口岸建设和海关、检验检疫监管,加强产能与投资合作,深化经贸合作,拓展人文交流合作,加强生态环保合作,推动地方及边境地区合作。

  中蒙俄三国在这7大领域有着较强的互补性,互相之间需求强烈。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例,林桂军指出,蒙古国的“草原之路”倡议提出建设高速公路、铁路及石油管道等,但其缺乏足够的技术与资金。俄罗斯在高铁等交通设施建设方面也有不小的需求。而中国在这些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经验,通过三国合作,既可以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又可以扩大三国贸易与投资。

  国家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表示,在国际产能合作方面,现在俄罗斯远东地区以及蒙古国本身的发展水平不够高,发展速度比较慢,其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其没有融入到全球供应链和地区性的生产网络中去。通过这样一个规划的实施,俄罗斯和蒙古国会有更多的机会融入到新的全球供应链以及区域生产网络中去。

  事实上,中蒙俄三国已经在积极推动这7大领域中多个方面的合作,而且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日前举行的“2016·中国二连浩特中蒙俄经贸合作洽谈会”在文化旅游、跨境电商及金融等方面达成协议资金64.3亿元人民币。中蒙合作的蒙欣-巴音嘎啦水泥厂、乌兰巴托新机场高速公路等项目,中俄合作的“亚马尔液化气”、“莫斯科-喀山”高铁等项目,都为当地经济注入了活力。

  “一带一路”联通亚欧

  发改委指出,《纲要》既为中蒙俄三国之间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深化务实合作搭建了顶层设计平台,为构建横贯欧亚大陆新的经济通道勾画了蓝图,也为“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全面发展战略对接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实施路径,具有重要的示范和带动作用。

  而随着“一带一路”与更多国家的发展战略实现对接,整个亚欧地区都将因此受益。泰国开泰银行高级副总裁蔡伟才此前表示,中国积极推动的“一带一路”建设正在为相关地区互联互通的蓬勃发展起到重要和务实的促进作用,这一计划连接着东亚、欧洲和亚欧腹地这三大区域,能够完善亚欧供应链条,进一步推动沿线亚欧各国的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促进各国互利合作、共同发展。

  今年以来,在“一带一路”的框架下,中国与亚欧各国经贸投资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商务部最新数据显示,前8个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华实际投入外资金额307.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8%;中国企业在“一带一路”相关国家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达698.2亿美元,同比增长28.3%。

  “为了进一步推动‘一带一路’倡议与沿线国家的战略对接,推动亚欧地区的互联互通与经济发展,未来,中国还需要继续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项目规划的合作与落实,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其中。同时,通过建设有效的磋商平台与机制,加强互相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提高对各方战略、倡议的认知度。”林桂军说。

  本报记者 邱海峰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