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习近平主席9月3日在B20峰会上的讲话正式拉开了今年全球最重要峰会的帷幕,全世界都在关注和期待中国将为全球治理提供怎样的中国方案、中国理念与中国思想。从习主席的讲话中,我们可以找到重要答案。在习主席的讲话中,我们能够清地看到创新、改革、发展等具有鲜明特色的“中国印记”,全世界屏住呼吸倾听习主席的声音。
作为一名智库学者,笔者曾经连续三年参加B20峰会,参与了一些B20 的工作和议程讨论,但从未像这次这样感受到二十国集团以及中国决策层对工商界的高度重视。B20是唯一一项与G20领导人峰会背靠背、几乎同时同地举行的配套活动,这充分体现了G20对工商界前所未有的重视,全球政治精英与商业精英同台交流思想,商讨议题,在这一刻变得如此融洽。
对B20的这种重视,来源于工商界的重要性。长期以来,中小企业提供了全球70%的就业,贡献了全球经济增长60%以上的增量,而本次峰会还分别吸纳了三分之一的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企业,可谓代表性广,影响力大。
今年B20呼应G20峰会主题“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设置了“金融促增长”“贸易投资”“基础设施”“中小企业发展”“就业”“反腐败”等6大议题,其最重要的智慧结晶,是《B20政策建议报告》。报告围绕2016年G20峰会的四大主题,从“创新增长方式”“更高效的全球经济金融治理”“强劲的国际贸易和投资”“推动包容联动式发展”等4个方面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正如我在央视新闻频道《G20湖畔观察》第一时间的直播中所说,这“又是一次经典的讲述”,描述了38年来中国改革开放探索前行、真抓实干、共同富裕、中国走向世界、世界走向中国的故事;“这又是一次强劲的表态”,清晰地回应了世界对中国经济的疑惑,坚定地表述了中国经济又有信心保持中高速增长;“这又是一次真诚的呼吁”,呼吁世界和平稳定、合作共赢、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这又是一次坚定的承诺”,中国的努力要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让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这些回应,不仅是中国改革开放38年来的经验总结,更体现了中国与世界分享经济发展红利和治国理政经验的意愿与责任感。中国希望与世界各国加强合作,与全球工商界密切联系,共同“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
“创新”是指创业、科技创新、创新经济以及创新体系。当前世界经济的病灶在于:上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所提供的动能已经接近尾声,传统经济体制和发展模式的潜能趋于消退。同时,发展不平衡问题远未解决,现有经济治理机制和架构的缺陷逐渐显现。因此,必须在“创新”二字上下足功夫,让生产要素和资源在全球范围内更加有效、便捷地流动。为此,必须思考构建“全球创新体系”,使创新主体、创新基础设施、创新资源、创新环境等能够在全球范围相互支持,共促发展。杭州是中国的创新之都,把峰会举办地点放在杭州,大有深意,其中一个目的就是突出创新这个主题。
“活力”是指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对其中的不合理之处加以改革,提高世界经济抗风险能力,释放经济增长的潜力。世界经济要有活力,必须要有良好合理的“神经系统”,也就是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在全球治理体系中,中国已经加入了全部的主要国际组织,是国际秩序的主要参与者;通过新兴的国际机制,如金砖国家、亚投行等,中国成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的重要推动者之一。
“联动”是指联动式发展,包括促进贸易与投资,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推动世界经济共同发展。在全球价值链时代,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实现单独发展,任何排他性的区域安排效果也不可能长久。习近平主席在B20峰会发言中提到,“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各国发展环环相扣,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因此,中国倡导“联动式发展”概念,就是要破除藩篱,实现资源流动,共商、共建、共享发展。联动式发展,还意味着基础设施互联互通,通路、通电、通网。这是中国自身的发展经验;现在,中国将这个经验贡献给世界,作为G20全球经济长效治理的主题。
“包容”是指包容性增长,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球,促进公平公正,实现世界经济可持续发展。习主席在发言中指出,“消除贫困和饥饿,推动包容和可持续发展,不仅是国际社会的道义责任,也能释放出不可估量的有效需求”。当前,世界上还有地方被甩在全球发展的列车之外。要想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就要推进包容性增长,也就是让增长的成果惠及全球的各个角落。占全球人口五分之四的发展中国家的发展,是全球共同发展的基础。落实联合国2030年发展议程,需要应对全球经济发展中的不平等、不公正问题,同时协调应对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挑战。让处于全球价值链不同位置上的国家都能发挥自身优势,共享发展机遇。
总之,习主席的讲话表明了中国有志于为人类命运贡献力量的崛起,中国方案令全球治理更加公平、更加美好成为可能。这正是2016年G20主席国领导人向全世界释放的“中国信号”。(作者:王文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执行院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