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血色故都,我们回家

中国新闻来源:中国军网 2016年08月26日 14:38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二)

  对于世界来说,你是一个人;但对于某个人来说,你是他的整个世界。

  72年痴情盼夫归的池煜华老人,30年未离开村口。

  一路上,发现很多人家的门牌上有“烈属”字样,蓦然惊觉,有些人,永远都回不了家了。

  “妈妈,爸爸是什么样子的?”83岁的华崇林曾无数次地问过母亲。他的父亲,华钦材,早已化为村后那片山上的17棵苍老遒劲、嵯峨挺拔的青松之一。在它旁边是与他同生共死的弟弟,华钦梁。掩映在草丛中的石碑已被岁月侵蚀,站在郁郁葱葱的参天大树下,手抚树干,松脂如泪。

  青松依旧在,不见离人归。17位血性方刚的华家后生,全部牺牲在当年的战场上。仅有43户人家的华屋村,17个青年就是他们对红军的最后奉献。那17棵他们亲手种下的松树,成了他们最后的象征。人未归来,松在,魂就在。

  等待的不仅仅是儿子,还有妻子、母亲。

  池煜华,新婚第3天,丈夫李才莲就参加革命去了。临别前,丈夫告诉她:如果哪一天别人说我牺牲了,你千万不要相信,你要等着我。革命成功了,我一定会回家!

  为了一句等我回家,池煜华痴情盼夫72年,30年未出村口,始终不相信丈夫再也回不来了。猜望着有一天,平安带回她的可人儿。她甚至认为解放了,胜利了,长征的丈夫还没回来,是因为他又被派到台湾去做秘密工作了。把新中国盼成立后,她又开始盼着台湾回归……

  2005年4月,95岁高龄的池煜华,呼唤着“才莲”“才莲”而离世。

  战争,让女人等待。她们,倚在门前,在无数个月光下远眺,仅仅用等待,就过完了一生。

  一个普通的农家院落里,一个母亲终身都在等待参加红军的8个儿子回家。青丝变白发,盼到眼睛都瞎了,依然每天点亮马灯,坐在石阶上等儿归。“我眼睛看不见了,但马灯不能灭,要让儿子看清楚回家的路。”可等来的只是那随风飘扬的纸带,满地的纸钱,8个冰凉的牌位和那块没有温度的牌匾……

  满门忠烈,君问归期,是怎样的悲壮呀?

  当年瑞金全县24万人,参加红军的有4.9万人,几乎所有的青壮年,甚至十四五岁的红小鬼都参加了革命。其中,有名有姓的烈士达17166人。

  血色故都,在这片富含金沙的土地上,百姓们为新生政权付出的是比黄金更为珍贵的血脉。穿越时光的年轮,我仿佛看见一队队年轻后生,一路高歌,将骸骨写进青春。正是这些默默的牺牲,在红色大地上恣意流淌、传递、聚集,汇流成河,化为民族的精神图腾。

  华屋村后山上的烈士纪念亭和烈士当年种下的松树。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