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网络媒体走转改】习近平扶贫思想在赣南开花结果

中国新闻来源:学习中国 2016年08月26日 09:2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江西赣南是革命的摇篮,也是国家特级贫困地区,是脱贫攻坚的重点对象。“我们要立下愚公移山志,咬定目标、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让赣南人民信心百倍、干劲十足。拔掉穷根、消灭贫困的呼声,响彻赣南大地。沿着“长征路上奔小康”网络媒体“走转改”采访活动的路线,“学习中国”小编走进了美丽的赣南农村,深切地感受到了习近平总书记的脱贫新思想在赣南,不仅已经落地生根,而且已经开花结果。

  2016年2月2日,习近平在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给乡亲们拜年。新华社记者 兰红光 摄

  一、产业扶贫找准路子、突出特色

   产业扶贫是铲除穷根的根本之策。早些年,一些地方为了尽快脱贫而盲目发展落后产业,结果不仅破坏了环境、浪费了资源,而且也没能真正脱贫、更没有致富, 甚至还要付出更大代价来治理环境、恢复生态,这样的教训十分深刻。习近平指出:“要脱贫也要致富,产业扶贫至关重要,产业要适应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创新 完善。”

  发展扶贫产业不能饥不择食,既要符合脱贫需要,也要符合国家的宏观经济发展要求,还要符合本地自然和经济条件,发挥自身优势, 不能“捡进篮子都是菜”。赣南农村主要以现代农业为主,有脐橙、油茶、蔬菜三大优势农业产业。江西省兴国县是著名的将军之乡,也是油茶之乡,被传为佳话的 习近平总书记婉拒百岁老红军两瓶茶油故事中的茶油就是产自这里。该县杰村乡含田村是现代农业产业扶贫的典范。依靠油茶种植优势,含田村建起了万亩油茶基 地。该基地受益贫困户452户1883人,共解决贫困户用工500余人。他们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开发“不能再走破坏生态环境的老路”之精神,坚 持开发不破坏植被,不造成水土流失,做到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兴国县宣传部长蓝贤林非常自豪地说:“这个基地用我们的话说就是山顶带帽、山脚穿 鞋、山窝蓄水,所有的梯带都是人工亲自去种植的,没有用机器,对生态环境做到了最大的保护”。

  有特色才有价值,才有吸引力,才有生命 力。产业扶贫要因地制宜,把区位优势、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发展特色产业。长征出发地于都县拥有良好的红色资源和旅游资源,该县岭北镇找对了路子,以 当地自然环境为背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客家乡土文化为特色,引进现代农业公司,建起生态旅游观光园来实现产业扶贫。岭背镇的鑫盛农业观光园,通过动员 贫困户加入合作社进行规模种植,解决了200多名当地居民的就业问题,当地的贫困户邹桃香说:“自从建了大棚,我们家三个人的年收入有两万多,现在的日子 过得很好,不然怎么那么胖呢!”

  扶贫产业要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贫困地区的彻底脱贫;而要保持扶贫产业的健康发展,唯有不断创新才 能实现。产业创新、企业创新、市场创新、产品创新、管理创新、模式创新等都要跟上。兴国县杰村乡的千亩蔬菜基地以“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运作,基地与 企业、超市和学生营养餐供应链对接,全村70多户居民(其中含30多户贫困户)在这个基地种植蔬菜。他们采取公司注资后,农户承包责任制,每个农户承包两 个大棚,对每亩地的产量有一定的要求,超出这个标准的收益60%归农户。蔬菜基地吸纳贫困户以扶贫信贷资金入股,年终按20%给予分红,杰村乡党委书记危 先民说:“收益机制既要有长期的,类似入股分红,也有短期的,例如按月结算工钱。这种长短结合的创新机制更有助于调动居民的积极性。”这种管理方式的创新 大大地提高了农户的积极性和归属感。在承包大棚方面,蔬菜基地对贫困户一切费用全部免除,包括水电费,种苗费等等。在蔬菜基地务工的李考凤大姐说:“自从 在这里做工后,每天有60元的收入,每月至少能有1000多元,最多的时候是1800元。”在技术上,基地也不断地创新,积极向山东寿光学习先进的种植经 验和种植技术,使蔬菜基地的产品得到不断创新。

图为江西省兴国县含田村百亩油茶基地(中国干部学习网钟美园摄)

  二、精准扶贫扶到点上、根上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习近平指出:“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精准扶贫要找准靶心,事事精准、步步精准、环环精准,要扶到点上、根上,让贫困群众真正得到实惠,不断增加获得感。

   “易地搬迁移民”是于都县贡江镇精准扶贫的“点”。在于都县,乡镇干部挨家挨户调查情况,特别是对一些住在深山区、库区、地质灾害区、生态保护区和地方 病多发区等地的贫困户,针对他们的居住情况、人口、家庭经济状况等进行全面调查。贡江镇思源小区便是针对这类贫困人口的移民安置小区。社区占地面积100 亩,总建筑面积13.5万平方米,建有移民扶贫安置房36栋1193套,能安置深山区、库区的移民约7000人,总投资达2.3亿元。据搬迁移民王检秀介 绍,他们以1400元/每平方米买入这套房子,比市场价还便宜了好几百块。针对住在小区的居民大多是留守儿童和妇女的特点,社区还建起了幼儿园,解决了居 民的幼儿教育问题。社区还会经常组织职业培训和创业指导,提高成人的再就业和创业能力。

  “五保户、低保户”是于都县红峰村精准扶贫的 “点”。在红峰村的脱贫公示栏上清楚地标明了村里的十户搬入保障房的贫困户姓名、家庭情况、致贫原因和一对一的帮扶干部。我们见到了一位参加过抗美援越战 争的老兵曾广洪大爷,大爷没有子女和亲属,属于五保户,以前一直住在土房子里,因收入低根本盖不起新房。像洪大爷这样的贫困户村里共有10户。村里根据这 十户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专门盖了十套保障房,虽然面积不大,但是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曾大爷对我们说:“自从搬进了这个房子,我就有了安全感。日子过得比以 前好多了,业余的时间就去旁边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和其他的五保户们一起下下棋。”

  瑞金市黄沙村的华屋是著名的红军村,也是典型的贫困村。 在这里,“烈士遗孀和子女”是他们精准扶贫的“点”。在华屋,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17名。在失去家里的劳动力后,本来就因为资源匮乏贫而长期受穷的烈士遗 孀和后代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困难。政府因户施策,不仅对普通户、五保户、烈士家属等给予1.5万-4万不等的补助,还让红军村所有居民都住上了二层高的小洋 楼。今年80岁的胡冬娣老人是烈士的儿媳,她耳朵不好,也不会说普通话,见到记者来到她家,拉着记者的手,反复地说着两句话:“感谢党的政策,感谢习主席 啊!”

图为江西省瑞金市黄沙乡华屋烈士后代新住房(中国干部学习网钟美园摄)

  三、互联网助推脱贫攻坚

   服务百姓、惠及民生是我国互联网发展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贫困地区的群众用上互联网,其意义绝不仅仅是培养一批农民网民,开办一批农村网店,而是让 互联网融入农民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带给贫困地区以全面彻底的变化。习近平指出:“可以发挥互联网在助推脱贫攻坚中的作 用,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更多困难群众用上互联网,让农产品通过互联网走出乡村,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

  在走访的几 天中,印象最深的是江西农村处处可见的电商。几乎每个村委会、每个小区都有一个电商站。农村电子商务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手段,是精准扶贫的重要载 体。电子商务将生产、流通以及消费带入一个网络经济、数字化生存的新天地。它克服了贫困地区区位瓶颈制约,降低了交易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特别是把贫困 地区绿色、天然、无污染的特色农产品通过网络销售到城市,减少了中间环节,既提高了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又增加了贫困群众的收入。

  兴国 县潋江镇的“农家书屋+电商”的模式,活力十足。走进凤凰村委会的一楼,这里摆着一些法律、医药、健康、科技、农业等方面的书籍,几位老人正在专心看书。 屋子的另一边摆着一些兴国的特产,还有一些包裹。经过工作人员的介绍,我们才明白这是一种“农家书屋+电商”服务模式。农家书屋是凤凰村的一大特色,大大 丰富了当地农民的业余生活。钟振源老人向我们介绍,他经常来这里看书,为了学习防治农业病虫灾害,他专门来这里找书看。这里不仅是一个书屋,同时还是一个 线上网络平台的中转站。这个站点开通以来,附近居民的特产就可以在网上售卖,运营至今,累计销售额突破90万元。红军村华屋的烈士后代华水林就是这网络平 台的受益者。他在家门口承包了十亩地种植蔬菜,通过农村电子商务把蔬菜卖给周边的县市,光网上销售每年的收入就有4万多元。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赣南的青山绿水始终辉映着伟大的长征精神,赣南的英雄儿女代代传承着红色基因,小康之路正在他们脚下延伸。在赣南,我们欣喜于百姓舒展的眉头、轻快的脚步、崭新的生活,欣喜于习近平总书记“当前最关心的事情”已经有了着落。

推荐阅读 扶贫 | 互联网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