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习近平心系脱贫攻坚:不破楼兰终不还

新闻频道 来源:央视网 2016年08月25日 12:2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央视网消息:8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青海考察。这是他一个多月来,第二次考察少数民族群众聚集的地区。

  “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民族问题关系到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是增强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心里惦记着每一个少数民族。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团结一致,共同发展进步。”

  37天两次冒雨考察少数民族地区扶贫工作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没有少数民族群众的全面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

  2016年8月23日上午,习近平来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考察易地扶贫搬迁新村建设情况。在新村建设工地,他冒着蒙蒙细雨,走过尚未完工的泥泞道路,来到村民吕有章的新家,察看房屋的情况,了解施工的进展。

  在土族贫困户吕有金家,习近平同一家人围坐一起,看反映乡亲们一直居住的旧村状况的视频。得知去旧村有7公里陡峭崎岖的山路,村民祖祖辈辈居住在出入不便、严重缺水的地带,习近平对一家人说,党和政府就是要特别关心你们这样的困难群众,通过移民搬迁让你们过上好日子。

习近平在青海考察。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习近平在青海考察。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习近平拿起扶贫手册和贫困户精准管理手册,逐一询问发展种养业、参加劳务培训、孩子上学、享受合作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扶贫措施的落实情况。习近平指出,移民搬迁是脱贫攻坚的一种有效方式。移民搬迁要充分征求农民群众意见,让他们参与新村规划。新村建设要同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结合起来,同完善基本公共服务结合起来,同保护民族、区域、文化特色及风貌结合起来。

  习近平指出,脱贫攻坚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各级党政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坚定决心和坚强意志,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切实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习近平来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习近平来到青海省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五十镇班彦村。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就在一个多月前,7月18日下午,习近平到宁夏实地考察精准扶贫情况。在泾源县大湾乡杨岭村,他看的仔细问的详细,向当地干部了解村子脱贫情况。墙上张贴着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脱贫信息卡”引起了他的注意。“6口人、劳动力2人,养牛6头,种玉米15亩,牛出栏2头收入7000元,劳务输出收入 21500元,综合收入47000元……”习近平逐项察看,一笔一笔算着马科家的收入账。习近平说,信息登记挺细致,关键要抓好落实,我就是来看落实情况的。

习近平在宁夏考察。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习近平在宁夏考察。图片来源:新华视点

  发展要以民生为先 脱贫须立足于实际

  “孩子们有没有上学、粮食够不够吃、低保有没有保证”,这些几乎是习近平每到一地都要问起的事情。谋民族地区脱贫致富之略,必须立足于实际。2013年2月2日至5日,习近平到甘肃考察,他绕过九曲十八弯,先后来到海拔2400多米的定西市渭源县元古堆村和海拔1900多米的东乡族自治县布楞沟村,入户看望老党员和困难群众,同乡亲们手拉着手唠家常,询问粮食够不够吃,低保有没有保证,看病有没有保障,孩子有没有学上,年货有没有备好,在得到肯定的答复后,总书记很欣慰。

  在甘肃,习近平最关心的是缺水干旱的问题。他专程来到渭源县引洮供水工程工地,了解到一期工程总干渠18座隧洞已贯通17座、1至6号隧洞具备通水条件,他很高兴,叮嘱当地和随行的有关国家部委负责同志说,民生为上、治水为要,要尊重科学、审慎决策、精心施工,把这项惠及甘肃几百万人民群众的圆梦工程、民生工程切实搞好,让老百姓早日喝上干净甘甜的洮河水。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来到东乡族自治县布愣沟村困难群众马麦志家中看望,并给马麦志的两个儿子带来了学习用品。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2013年2月3日,习近平来到东乡族自治县布愣沟村困难群众马麦志家中看望,并给马麦志的两个儿子带来了学习用品。 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2014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来到锡林郭勒盟81岁的牧民玛吉格家,在蒙古包中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拉起了家常。了解到当地有的牧户在用电、通行上还有些困难,习近平要求当地党委和政府作出规划,努力加以解决。

  2015年7月16日,习近平来到位于海兰江畔的和龙市东城镇光东村,按照朝鲜族习俗,脱鞋走进屋里,察看当地村民的生活起居情况。当得知一些村民还在使用传统的旱厕,习近平指出,随着农业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农村建设也要不断推进,要来个“厕所革命”,让农村群众用上卫生的厕所。基本公共服务要更多向农村倾斜,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

  在一次又一次的考察中,习近平反复强调,我们正在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努力,全面小康一个也不能少,哪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大家都要过上全面小康的生活。

  各民族共建全面小康 同心共筑中国梦

  各民族共同建设了祖国的锦绣河山、广袤疆域,创造了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我国历史演进的这个特点,造就了我国各民族在分布上的交错杂居、文化上的兼收并蓄、经济上的相互依存、情感上的相互亲近,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多元一体格局。中华民族和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和家庭成员的关系,各民族的关系,是一个大家庭里不同成员的关系。

  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民族问题从来都是治国理政的大事。习近平对搞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团结有着深刻的洞察。

  早在1989年6月,习近平担任中共宁德地委书记期间,曾就搞好民族工作、促进民族大团结的历史和现实意义进行过深入的思考,并撰写成 《巩固民族大团结的基础》一文,收录在之后出版的《摆脱贫困》一书中。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五十六个兄弟姐妹是一家。”民族的团结,共同的奋斗,必将带来共同的繁荣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文/ 霍筠霞 刘畅 林孔仕)

编辑:李丹 责任编辑:王敬东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