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重走长征路】老山界高山俯首 通道县红军转兵

中国新闻来源:甘肃日报 2016年08月18日 11:14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位于湖南省城步县长安营镇长坪村的红军桥。贵州日报记者蒲学光

通道转兵纪念馆。本报记者刘成

长征题材油画资料图

毛泽东诗词《念奴娇·昆仑》资料图

  湘江战役后,红军进入湘桂边境的群山,翻过老山界,来到了如今的湖南通道侗族自治县。

  1934年12月12日,在这里召开了一个有关红军生死存亡的中央负责人会议——通道会议。这次会议,是长征以来毛泽东同志的正确意见首次得到了采纳,红军决定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通道会议为中央政治局召开黎平会议作出改变战略方针的决定作了必要准备,也为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实现历史的伟大转折,创造了前提条件。通道会议也称“通道转兵”。这一转,转变了红军的命运,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历史。

  7月下旬,记者随“沿线省级党报联盟——重走长征路”采访团来到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和通道侗族自治县,寻找红军的足迹,感受那段难忘的岁月。

  记者 刘成

  翻越老山界,征服险峻高山

  老山界,一个红军长征中绕不开的地名,因为陆定一同志的《老山界》一文,人们对这个地方更加熟悉了。但记者在广西和湖南采访时,发现许多地方都叫“老山界”,他们同属越城岭,都留下了红军的脚印。如今,80多年过去了,“老山界”这个名字没有被人们忘记,而是更加响亮,红军长征的伟大精神也在人们心中扎了根,传承了下来。

  今天重读《老山界》一文,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老山界的险峻,但更多的是对红军乐观主义精神的赞叹!陆定一对红军夜过老山界有着生动的描写:“满天都是星光,火把也亮起来了。从山脚向上望,只见火把排成许多‘之’字形,一直连到天上,跟星光接起来,分不出是火把还是星星。这真是我生平没见过的奇观。”当时的红军,刚刚摆脱了敌人重兵围堵,又要挑战“离天三尺三”的高山,面对这样的艰险,红军指战员没有退缩,而是用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用坚强的意志征服了峻岭,征服这个陆定一在书中写到的“长征中所过的第一座难走的山”。

  在湖南省城步苗族自治县境内通往南山山顶的道路旁,树立着一块写有“老山界”三个字的石碑。从这里望去,远处高山与蓝天相接,云雾缭绕。城步县党史办负责人杨宗兴告诉记者,这里山坳的古树上还刻有“红军万岁”的字样。

  沿公路而上,到达山顶,一路上茂密的树林逐渐消失,高山草场成了主角,草场上不时可见奶牛倘佯。原来,一代代的南山人弘扬红军长征不怕艰难的精神,经过60多年的艰苦奋斗,已在这里建起了一座规模宏大的高山牧场。

  通道转兵,改变了红军的命运

  湖南省通道侗族自治县位于湖南省西南边陲,湘、桂、黔三省(区)交界处,素有“南楚极地”、“北越襟喉”之称。这里是侗族聚居的地方,侗族占全县人口77.9%。

  来到通道县,溪边河上随处可见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廊桥,这种桥又被称为“风雨桥”。80多年前,从风雨桥上走过的红军也如同处在疾风骤雨之中,面临着生死抉择。

  “铁壁合围难突破,暮色苍茫别红都。强渡湘江血如注,三军今日奔何处?”伍修权曾在《七律·历史转折》中这样写道。湘江战役后,红军前途未卜。“奔何处?”正是他们面临的问题。

  而此时,蒋介石已调集20万重兵在红军北上湘西的路途上布下了一个“口袋阵”,这时红军如果执意按原定计划与红二、六军团会合,将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在党和红军面临生死存亡的紧急关头,1934年12月12日,通道会议在通道老县城县溪镇恭城书院召开,会议经过激烈争论,最后采纳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决定红军放弃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计划,转向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进军。

  来到通道会议旧址,一座独具侗族特色的木楼古香古色,这就是恭城书院了。书院前临碧波荡漾的恭水河,后靠满目苍翠的罗蒙山,曾是通道县的“最高学府”。书院内青砖铺地,古木飘香,书院旁绿树盈盈,芳草萋萋,走进木楼,暑热顿消。二楼的一间小屋就是当年通道会议召开的地方,桌椅摆放一如旧貌。讲解员告诉我们,通道会议召开的时间并不长,不到一天时间,是个“短会”,但就是这个“短会”却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万里求索实作舟”,正是由于通道会议采纳了毛泽东同志根据实际情况提出的正确意见,从此,处于危难之中的红军开始摆脱困境,逐渐走向胜利。

  在恭城书院采访时,我们看到不少游客在观光游览,拍照留念。讲解员告诉记者,随着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临近,来这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有时一天要接待50人以上的旅游团三四拨,人少的时候一天散客也有100多人。

  离恭城书院不远的小山上,修建了气势宏大又独具民族特色的通道转兵纪念馆,记者采访时,这里正在加紧布展,迎接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日的到来。

  侗乡苗寨,处处留下红军情

  来到通道县杉木桥乡小水村,70多岁的田绍清还记得自己奶奶彭庚妹遇见红军的事,那是1934年,红军过小水村,看到做小生意谋生的彭庚妹生活困难,送给她一个做饭的“鼎罐”,还有一个老蓝布印花被子。不久后,残酷的小水阻击战就在离这里不远的大坡界打响了。

  1934年9月,红六军团西征途中在这里与敌人相遇,为使主力顺利转移,30多名红军战士在大坡界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20多人壮烈牺牲,最后8位红军战士战至弹尽粮绝,一齐跳崖,全部壮烈牺牲。

  在小水村党支部书记李明良的指引下,我们来到了大坡界,一路上山道蜿蜒,崎岖难行,半山间矗立着一座高大的石碑,上面有萧克将军题写的“红军精神永存”几个大字,石碑旁松柏森森,安静肃穆。沿山路而上,我们看到当年红军战士挖掘的战壕已长满青草,勇士们长眠的山崖上绿树成林,山下溪流淙淙,农舍稻田相间,一派祥和的景象。

  在通道县万佛山镇五一村大桥组采访时,老红军邹盛栋已经去世几年了,他的儿子邹贤松热情地接待了我们。邹盛栋17岁在老家江西省上犹县参加红军,1934年12月担任司号员的邹盛栋在与战友翻越湘桂边界的湖南通道梨子界时,遭遇敌机轰炸身负重伤而失散在了通道县,被当地的一位姓李的大娘收留下来养伤,伤愈后便留了下来,一直在这里生活。老人生前居住的房屋是一座颇具民族特色的木楼,一楼大厅十分宽敞,我们十几个人围坐在一起,一点也不拥挤。记者采访时,楼上孩子们一跑,地板就“咚咚咚”地响起来,十分热闹。可以想见,老人生前已是儿孙满堂。我们采访时得知,邹盛栋老人曾经参加了中央电视台2006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典礼。那一次去北京,完成了老人毕生的心愿:登上天安门城楼,又去毛主席纪念堂瞻仰了毛主席的遗容。

  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有“九溪”,边溪就是其中一溪,丹口镇边溪村因溪得名,老红军陈兴和的家就在边溪岸边。陈兴和已于1990年去世,他的妻子肖雪英依然健在。

  陈兴和曾在红六军团担任班长,1934年参加长征,到达广西资源县时,患病掉队了。为了躲避敌人,他在山里躲了7天7夜,后被当地砍柴的老百姓发现,带回家中治好了伤病。在与部队失去联系的情况下,陈兴和一路乞讨来到了城步县,1942年与肖雪英结婚,一直定居在边溪村。战争岁月给陈兴和留下了难以抹去的伤痕,肖雪英告诉我们,陈兴和负过伤:“脚上有好多疤疤。”而在儿媳胡金桃的记忆中,公公是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她告诉我们,公公最爱讲的故事就是“背了锅子,背了枪行军”;最爱唱的歌是“当兵就要当红军,冲锋陷阵杀敌人……”

  百姓红军鱼水情深,当年在长征路上失散了的红军战士,在群众的保护帮助下渡过了艰难的岁月。而他们,也将红军的故事、红军的精神留在了苗寨侗乡。80多年过去了,许多老红军都已经离开了人世,但他们所经历的红色岁月让人感动,所传承的长征精神让人铭记。

  依靠青山绿水,发展旅游产业让群众走上富裕路

  记者来到通道侗族自治县时,已是夜晚,但眼前这座湘西小城景色之美,还是让人由衷赞叹。只见一条平静的小河穿城而过,几个颇具侗族特色的廊桥横跨碧波,桥身彩灯装扮,夜色中更显美丽壮观。小河旁有人行步道,绿树成荫,廊桥边有体育场,芳草萋萋。真是“一城风光分十色,碧水廊桥两山间”。

  后来经当地同志介绍才知道,通道县城就是景区,而通道县是全域旅游县。靠着良好的生态环境和浓郁的侗家风情,通道县顺势而为,“旅游牌”越打越顺,已初步形成了集吃、住、行、游、购、娱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体系,目前已建成国家4A级旅游景区2个,3A级旅游景区3个。旅游业已成为通道侗乡群众脱贫致富的主要产业。

  同通道县一样,城步苗族自治县也是一个风景秀丽、民族风情浓郁的地方。在城步县去丹口镇边溪村采访途中,随处可见绿水青山相伴,一路美景如画,城步县党史办的同志说,我们正处在两江峡谷中,是著名的“亚洲绿色走廊”。这里优美的自然风光和各村寨民俗风情衬托,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互相融合,构成亮丽的风景线。在边溪村,路边有不少建筑风格颇具民族特色的小楼,挂着“农家乐”的招牌,一打听才知道,离此不远有一大片桃林,每年三、四月份赏花时节,这里就成为游人如织的景区了。

  青山是金山,绿水聚财源。红军经过的地方,侗乡苗寨变了样,正行走在经济繁荣、人民富裕的康庄大道上。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