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咬定绿水青山,做后发赶超大文章——
本报记者 庞峰伟 高启龙
8月9日晚,巴中市平昌县南天门森林公园,一场夜雨不期而至。成都一家旅行社的经理龚思宇在微信朋友圈晒出多张巴山夜雨美图,“巴中的绿水青山让人不思归。”
天蓝、山青、水绿,巴中良好的生态环境与后发赶超的壮志能否兼容?转型发展的竞争力在哪里?“家底”并不殷实的巴中,选择在绿水青山上做文章,全面推进“五彩巴中”建设,加快绿色价值再造,打造以绿色生态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增长极。
好山好水好空气 孕育绿色新经济
8月初的巴州区水宁寺镇三皇村,山坡上一片片猕猴桃树,一颗颗鸡蛋大小的猕猴桃挂满枝头。村民杨畅说,三皇村水土好,种出的猕猴桃销路不错,去年他家收入超过4万元。
收入不仅来自种果树,巴州区还举办猕猴桃采摘节,发展体验农业,带火了乡村游。距巴中城区不远的三皇村、佛龛村、巾字村等村,已成市民周末休闲玩耍的好去处。去年,佛龛村依托乡村游实现收入4000余万元。
好山好水好空气转化为经济效益,巴中近年来兴起的乡村游,无疑是很好的平台和抓手,促使绿色农业、新型工业、生态旅游业“三产融合”。
巴中还探索出“巴山新居+特色农业+生态旅游”的发展路子。上半年,巴中新增现代农业万亩示范区5个、巴药基地1300余公顷、茶叶基地2600公顷,新涌现出平昌三十二梁、巴州区巾字村、南江县“醉美玉湖”等一大批乡村旅游新景点,乡村游、山区游、环线游全域旅游格局正在形成。
今年上半年,巴中接待游客1146.1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91.6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6%、37.4%。
升级传统产业 做大“绿色增量”
宽敞的车间里,粗纱机、细纱长车、自动络筒机等数字化设备运作不停,偌大的车间里只需几个工人——这是记者在巴中市经济开发区中兴纺织厂里看到的场景。
成立仅5年的巴中经开区,是巴中经济发展的明星。这里集聚了一大批新兴产业企业,它们中的佼佼者年产值达数亿元甚至数十亿元。“要结合供给侧改革,通过市场机制,让一些曾对生态资源造成破坏的传统产业有序退出;同时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发展附加值更高的产业。”巴中市有关负责人表示,宁可牺牲眼前短期经济利益,也要潜心追求长远可持续发展。升级传统产业,做大“绿色增量”,成为巴中的选择。
巴中对前来投资的项目一一甄别,对污染企业零容忍,先后有造纸、矿产资源采掘等数十个有合作意向的污染项目被拒之门外。
绿色、生态项目则一路绿灯。如今,以渝翔机械、普瑞制药、意科碳素等企业为代表的机械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食品饮料四大重点成长型工业在巴中方兴未艾。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巴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0.4%,居全省第3位。
绿水青山生长出“宜居竞争力”
绿色产业体系是巴中推进绿色发展的支撑,生态宜居宜业则是根本。
目前,巴中全市森林面积达70.83万公顷,森林覆盖率57.6%,有国家森林公园4个、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个……越来越讲究生活品质的人们发现,巴中还是一处养生养老的好地方。2015年,巴中市市域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90.8%,PM10年平均浓度仅为61微克/立方米,获得四川省环境空气质量考核激励资金543.28万元。
“生态环境不仅是一种生产力,还是一种吸引力,更是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绿水青山生长出“宜居竞争力”,这在巴中已成共识。每天清晨和傍晚,很多巴中市民喜欢到望王山运动公园锻炼身体,天空的“巴中蓝”和群山的“巴中绿”让大家感慨“幸福指数高”。
绿水青山代替“钢筋水泥”,森林康养不断为巴中聚集着人气。依托米仓山、空山、镇龙山、天马山4个国家森林公园,巴中正着力打造森林康养特色品牌。
资本迅速嗅到了商机,巴中对外推介项目时,养生养老等健康产业特别受青睐。目前,巴中已建成森林康养步道60公里,储备包装森林康养产业项目24个,不少成都、重庆、西安等地的游客把巴中作为休闲养生、养老的好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