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从 “风险先发”到“风险突围” 温州经济重新上路

中国新闻来源:浙江新闻客户端记者 2016年07月27日 17:15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日前,温州市银监分局对温州银行业开展了一次针对温州经济发展信心指数相关的调查问卷。参与调查的26家银行中,88.5%的银行行长认为,未来一段时间温州不会大规模爆发不良贷款,57.7%的银行行长对温州未来经济充满信心。

  行长们的信心,来源于不良贷款率的持续下降。截至今年6月末,温州不良贷款余额275.07亿元,不良贷款率3.52%,分别比年初减少16.38亿元、下降0.3个百分点。这是温州2011年9月发生局部金融风波以来,首次出现1至6个月持续“双降”,率先实现从“风险先发”到“风险突围”的转变。

  他们的信心更来源于温州经济的稳步复苏。今年上半年温州GDP同比增长8.2%,居全省第3,相较于2012年增速“垫底”,可谓实现逆袭。全市工业经济稳步上扬,高新产业快速增长的同时,规上工业中的电气、制鞋、服装、汽摩配、泵阀等五大传统优势产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亦达到7.8%。

  正如英国《经济学人》6月11日所称:“曾经迷失的温州正恢复元气。”

  不良贷款持续双降

  6月29日中午时分,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温州分行的咨询台前挤满了客户。“最近我们行新开通了很多惠利小微企业的金融业务,开通没几天就源源不断有企业主上门咨询相关信息。”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温州分行办公室主任助理史丽峰告诉记者,新开的业务诸如“房抵快贷”将贷款期限延长至最高20年,大大提升了小微资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

  “我行目前重点关注转型发展和新兴业务领域的拓展,而在早几年前我们还疲于应付不良贷款的处置。”上海浦东发展银行温州分行行长何卫海谈及那段艰难岁月显得如释重负。由于浦发是温州股份制商业银行的主力军,因此受到金融危机的影响也是空前的,最困难的时候浦发银行温州分行连续多年亏损。今年一季度,疲于应付不良贷款的浦发,终于迎来了扭亏为盈的“拐点”时刻。

  如今的浦发,已将工作重心重新放到转型发展上,在业务推进、业务支撑、运营服务等方面多措并举,实现了客户直营、信用卡、金融市场业务、消费和小微金融服务、“股+债”模式授信、PPP等方面的华丽转身,多项业务发展在当地和系统内都位居前列,并让员工分享发展成果。同时,该行计划今年末明年初搬迁入驻新楼,成为温州金融集聚区重要的金融企业。

  同样由不良贷款清收化解向发展转变的还有浙商银行温州分行。在经济断崖式下滑,个别银行出现非理性抽压贷以及企业逃废债行为频出的形势下,浙商坚持“控新化旧”的风险防控理念和“不抽贷、不压贷”的企业帮扶政策,并通过如资产池、增金宝、理财转让等特色产品的创新有效支撑业务发展,以及缩小管理半径的方式提升机制灵活性,成功走出一条风险常态化下的特色发展之路。截至2016的一季度末,浙商银行各项存款更是跃居全市12家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的第一位。

  “从存量不良来看,‘历史包袱’已减轻” 温州银监分局局长赵秀乐告诉记者,2011年9月以来,温州已成功处置不良1300多亿元。更重要的是,不良化解速度要快于不良新增速度。截至6月末,全市银行业关注类贷款、逾期贷款同比分别减少69亿元、161亿元,不良“蓄水池”水位下降。与此同时,温州担保链(圈)的规模明显下降,资金链风险趋缓。目前辖区内给3个及以上企业提供担保、同时又被3个及以上企业担保的企业数406个,较2012年末大幅减少810个。1至4月政府应急转贷金使用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53%和46%。

  “按当前的处置规模,银行已逐步走出低谷,温州银行业整体不良水平有望在2017年回归到同业平均水平。”赵秀乐透露,至今年年底,温州银行业将把不良贷款率降至3.5%,力争到3%。

  伴随着不良贷款的加速处理,温州银行业开始扭亏为盈,今年上半年,温州全市银行业实现净利润46亿元,同比增加123.9%,盈利银行机构占全市银行机构的73%。

  各家银行上级行对温州信心指数亦提升,部分上级行逐渐改变对温州压制投放的做法。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银行业各项贷款余额7816亿元,较年初增加178亿元,增速位居全省第6位,摆脱了近年来省内长期垫底的困局。

  实体经济破茧重生

  温州打火机产量曾经占世界市场的70%。然而,受种种因素影响,近几年温州出口打火机企业数量已由原来的200多家锐减到现在的40余家。在以转型求生存的理念下,打火机行业不加气、不加油、充电式的新型打火机、点烟器层出不穷。这些新产品,为温州打火机企业迎来了曙光。来自温州市检验检疫局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温州辖区出口打火机类商品1272批、2395.53万只、2569.90万美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增长5.51%、11.31%、10.58%。“这是2010年以来我市出口打火机首次呈现全面增长状态。”温州市烟具行业协会会长黄发静说。

  近几年来,温州不断加大工业调结构力度。一方面,通过生态环境和技术改造的双重倒逼,让高污染高耗能企业在转型升级面前做出“二选一”决定:要么转型升级,要么淘汰出局。另一方面,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在温州全面开展。围绕土地、能源、金融、科技等要素,温州把亩产效益排序竞争性获取资源作为市场调节的“无形之手”,把制定和执行好制度规则、保障公平竞争市场环境作为政府调控的“有形之手”,引导资源要素向效益好企业流动。

  稳扎稳打的结构性改革,不断激发温州工业经济新动力。今年上半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00.83亿元,同比增长7.5%。工业用电量101.07亿千瓦时,增速同比提高7.1个百分点,40.4%的规上企业用电增幅超过10%。特别值得一提,温州全市规上工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同比增长14.7%,增幅比去年同期提高5个百分点。

  “很多企业都在这一轮危机后脱胎换骨,过程很痛苦,但结果很美好。”浙江伟明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项光明说。伟明环保以生产食品机械起家,后来转型做起了垃圾焚烧设备的研发和生产。利润也从2011年末的约7000万元飙升到2014年末的2.91亿元。今年5月28日,伟明环保正式登陆上交所,成为中国垃圾焚烧发电服务业公开发行“第一股”。

  “政府部门这几年的努力,我们企业都看在眼里。眼下,温州正在全力补齐的九大发展短板,条条切中温州的顽疾。我们对温州未来的发展很有信心。”浙江明泰标准件有限公司总经理吴金尧说。明泰是国内汽摩行业汽车紧固件配套产品最全、规格最多、产能产量最大的厂家,也是国内该行业研发领域技术含量最高的企业之一。带着一个年产6万吨汽车高强度紧固件扩建项目,回归的明泰正紧锣密鼓地建设一个占地145亩的现代化生产基地。投资6亿元的预算中,高科技设备的投入将占60%以上。

  和明泰一样,越来越多的温商走上了回归的道路。今年1至6月,全市温商回归到位资金553.9亿元,同比增长22.5%,其中亿元以上的项目达到39个。

  银企互信正在重建

  让金融活水真正地灌溉到实体经济中,是温州金融改革的初衷,也是重建富有温州特色金融风险控制体系的关键。实现这个“关键”的关键,在于银企相互信任。

  “我们将推动市政府持续深化‘构建诚信、惩戒失信’专项行动,运用司法、行政、行业等手段深入打击恶意逃废债行为,推动‘一中心、多路径、立体化’惩戒模式。”赵秀乐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温州已推动开展集中打击活动6批次,惩戒失信人222人。温州银监分局积极参与由土地、住建、工商等部门建立风险企业联防联控机制,梳理风险企业及个人信息868项,其中228项被相关部门纳入联动监控与信息共享范围,强化金融债权保护。

  “最近,我们还在省内率先出台了银行业‘金融服务惩戒’实施方案,对换壳经营、利用帮扶欺诈等13种逃废债情形,实施‘发送警示函’、‘不新开立账户’、‘降低信用卡额度’等10大类分类惩戒措施。现在发出的101份警戒函中,已有多户主动提出还款计划,涉及欠款金额2.3亿元。”赵秀乐说。

  令银行犹豫向企业贷款的另外一个重要原因是“僵尸企业”和“两链”风险。

  更加积极高效地处置“僵尸企业”,让更多的僵死资源、生产能力加速复活,是温州各级人民法院下一步工作的重中之重。通过破产重整、破产清算等方式,温州法院截至目前已妥善处置了500多家因民间借贷危机而产生的僵尸企业,探索出了一条以法院破产审判为中心、协调多部门参与的“去僵尸”路子。2012年至2016年一季度末,温州市法院共收破产案件686件,审结477件,分别占浙江省的42.26%和51.29%。“数字变化反映出温州企业面对困境的心态在变化,这是下一步加快僵尸企业处置的重要基础。”温州市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徐建新说,面对破产,温州政府、企业界不再讳莫如深,而是逐渐接受了这一依法依规的企业消亡方式。

  针对“两链”风险,温州银监分局在现有担保圈监测系统的基础上,强化担保圈(链)识别,完善化解渠道和手段,加快推进银行业开展“化圈解链”工作。特别是对于那些信誉良好的担保企业,要尽量保证正常生产经营。同时,政府牵头的政策性担保(基金)增信机制也在酝酿之中,旨在通过置换担保责任发挥缩圈解链的作用,争取在其他区域风险普遍上升的情况下,探索出区域性风险处置的“温州路径”。

  通过缩短企业融资链条、提高贷款发放效率、创新还款方式,切实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则是增强企业对银行信心的有效措施。据统计,在温州,通过开展“增信式”、“分段式”等还款方式创新,已累计转贷1422亿元,惠及近5万户企业。仅“以贷还贷”这一政策衍生的各类金融产品已经超过80种。

  “接下来,我们将推动还款方式创新逐步向中型企业延伸,切实将‘降成本减负担’工作落到实处。同时继续搭建各类对接平台,加强对市政重点项目及领军型企业、成长型企业的支持,拉动信贷有效需求,推动恢复温州民营经济活力。”赵秀乐说。

  【浙江新闻+】

  因企施策个性化处置

  温州化解“两链”风险劫后重生

  5年探索,温州市政、银、企、法四方联动,在风险处置和“两链”风险化解上形成了一套“温州模式”,使温州民间借贷风波和“两链”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同时也为浙江乃至全国“两链”风险的化解问题提供了多角度多途径的解决思路。目前辖区内给3个及以上企业提供担保、同时又被3个及以上企业担保的企业数406个,较2012年末大幅减少810个。今年1至4月政府应急转贷金使用笔数和金额同比分别下降53%和46%。

在温州,化解“两链”风险常会涉及多方利益处置,其中不乏疑难个案。记者在当地采访到多个因企施策的个性化处置样本,当地风险处置后实体经济复苏的迹象从中也可见一二。

  评论|温州企业金融风波的理性反思

  2011年下半年开始在温州出现的企业金融风波,表面上看是由商业银行盲目授信,中小企业盲目贷款、不理性投资造成的。实质上是银行僵化的、不切实际的“信贷文化”造成的,是中小企业“公司治理”不健全、经营不规范造成的。温州市委市政府借国务院决定在温州实施金融综合改革之便利,创新出台了一系列企业金融风险处置政策和措施。来看温州市金融办主任、市处置办主任张震宇的观点评说……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新闻图集更多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