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国内国际图片生活军事人物科技文娱经济评论

小坡村人的冬枣致富路:黄河滩地里长出金疙瘩

央视网报来源:央视网 2016年07月21日 14:4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小坡村村民刘月朝在自家的冬枣大棚里,丰收在望,面露喜悦。

  小坡村村民刘月朝在自家的冬枣大棚里,丰收在望,面露喜悦。

  央视网讯(记者 王甲铸)2015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要求,要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五个一批”工程。其中之一就是要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引导和支持所有有劳动能力的人依靠自己的双手开创美好明天,立足当地资源,实现就地脱贫。

  陕西大荔县,地处关中平原东部。该县安仁镇小坡村,在本世纪初农民年人均纯收入不足500元,是省级贫困村,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该村紧邻黄河西岸的万亩土地高度盐碱化,“远看水一片,近看全是碱”。近年来,小坡村人照准脱贫致富的路子,发展冬枣产业,让当年10块钱一亩都没人租种的黄河滩地里长出了冬枣这个金疙瘩,使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超过了两万元。

  薛安全1997年来到小坡村担任村支书,20年之后,他依然清晰的记得刚来时村里的穷困景象。

  “13个村民小组,918户,全村人均收入480元,是省上的省定贫困村,学生上学全都靠贷款,开学前两个月就到处借钱。村里一万五千亩土地广种不收,过去人说,种一葫芦打两瓢刚够本,但咱们村打不了两瓢。农民一多半人都在外打工,还有一半就是租人家的土地。我们这地一亩10块钱没人种,却花200块钱包人家的地。原因只有一个,我们的地全是盐碱化,地下水是苦水,不能灌溉。这就是贫困的根本原因。”薛安全介绍。

  找准了病根,薛安全开始带领村民,寻找脱贫致富的路子,并且几经周折。

  2000年后村里负债搞了多个项目:养鱼、种杨树,种血枣,并实施引洛(河)下滩工程,改良土质,最终枣树的成活率达到了80%。但血枣因为品质不好,几乎买不上价钱。无奈之下,村民只好给枣树换头,嫁接冬枣。二十几个技术员用一个多月换完了村里千亩枣林,但挂枣之后村民们还是没有见到钱,因为成熟期几场连阴雨,冬枣全部坏在了地里。

  遭受挫折的小坡村村民并没有放弃,他们向蔬菜大棚学习,拿出自己家里铺炕的塑料布把枣树包住防雨。如今看来,这个小小的创意不仅仅拯救了小坡村的冬枣产业,还由此诞生了大荔冬枣产业的冷棚种植模式。

  “一个月时间,在冬天搭棚,完成了180亩,其中我妹夫10亩枣,第二年浙江的客商来一口价给了23万。农民,没见过那么多钱,两捆子红板,往那一撂……就因为这个示范,我们村上冬枣产业从此大踏步前进。”薛安全说。

  王俊齐是小坡村七队队长,2006年前后,两个孩子一个上初中一个上技校,一年需要一两万元开支,当时血枣卖不上价钱,棉花一年收入一万元左右,家里负担很重,每年孩子学费都是高息贷款。

  “困难得很,只能靠贷款,煎熬得整夜睡不着,一天光想怎么能弄上钱。娃要钱,老婆就嘟囔,说我没本事,”王俊齐说,最难的时候,他曾经贷过两分钱的高利贷。无奈之下,他挖掉了自己的10亩血枣树,种了棉花,毕竟种棉花一年还能收入一点。

  结果就在王俊齐挖掉枣树的当年,完成冬枣嫁接的其他村民就挣到了钱。“我把枣挖了,少收入五十万。”王俊齐后悔的说。

  第二年,王俊齐又重新栽上了冬枣树,还额外承包了10亩,从此翻身致富,每年毛收入达到二十多万元。“现在收入大了,我重新盖了房子,花了27万,两个儿子都买了车。”坐在自家新房里,王俊齐说,就这几年,多亏了枣树,以前几百块钱的电视都不想,现在他想着给小儿子重新换一辆新车。

  村民刘月朝之前的日子过的同样惜惶。因为贫困,家里之前住的老屋倒塌后,有八年时间都租住在别人家的院子里。

  “家里有两个孩子,还有老人,可以说当时两三年都几乎没有收入。”刘月朝回忆,面对生活的压力,自己一度没了指望。“人家上门来要债,我都想‘跑’呢,想出去打一冬天工,但是娃小,还有两个老人,是家里的支柱,不能走,一走家就散了。”

  因为有陈贷,彼时刘月朝贷款都成了问题。“我有一次打算去贷5000元,种地,生活,结果人家说‘给你先贷500元,你看行不’,都给你说了这话,当时二十亩地,500元能干什么?是人家害怕你还不了,因为你没有偿还能力。”刘月朝说。

  最终,还是村里的冬枣产业让刘月朝彻底摆脱了穷困。“2008年开始种冬枣,经济能力开始明显好转,现在一年毛收入二十七八万元,2012年盖的房,带装修花了30多万,上下300平米,还有两个门面房,打算出租,光这一套家具一万多元钱。”坐在敞亮的新家里,刘月朝拍拍身下的沙发说。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要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关键是要找准路子、构建好的体制机制。今天,冬枣产业就是小坡村人找准的那个致富的好路子,他们立足当地资源,实现了就地脱贫。

  目前小坡村全村冬枣种植面积一万一千亩,一斤冬枣最高时买到20块一斤,一亩地的产值最低也达到一万多元。2013年,大荔县万亩冬枣种植园区落户小坡村,2015年,村农民人均纯收入已经达到了两万五千元,村里有劳动能力的人几乎全部脱贫。

  而在整个大荔县,冬枣产业也已经发展成为富民支柱产业,冬枣面积现已达35万亩,其中日光温室大棚冬枣3万亩,春暖棚冬枣25万亩,预计2016年全县冬枣产量达37.5万吨,产值35亿元以上。

  “大荔县高度重视大力扶持,在全国各地开推介会,给我们园区通水、电、路。毛主席写过一片文章叫愚公移山,今天,党和政府看到我们发展的情况,给我们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才有了小坡人‘穿着皮鞋走地里,开着小车卖枣去’的日子。”薛安全说,只要听党话、跟党走,就一定能够致富。

  • 新闻
  • 军事
  • 财经农业
  • 社会法治
  • 生活健康
扫一扫
扫一扫,用手机继续阅读!
央视网新闻移动端
央视新闻客户端iPhone
央视新闻移动看!
CBox移动客户端
下载到桌面,观看更方便!


央视新闻下载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