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学者谈所谓南海仲裁案:结束闹剧 回归正轨

新闻频道 来源:中国社会科学网 2016年07月15日 21:57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7月12日,应菲律宾单方面请求建立的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以下简称“仲裁庭”)公布所谓的“最终裁决”。

  当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会见来华出席第十八次中国欧盟领导人会晤的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和欧盟委员会主席容克时强调,南海诸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中国坚定致力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致力于同直接有关的当事国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根据国际法,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有关争议。同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外宾时表示,中国政府不接受、不承认菲律宾南海仲裁案的所谓“裁决”,这是维护国际法的举措。

  为重申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加强与各国在南海的合作,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中国政府12日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于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的声明》;中国外交部郑重声明:该裁决是无效的,没有拘束力,中国不接受、不承认。

  13日,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发表《中国坚持通过谈判解决中国与菲律宾在南海的有关争议》白皮书,向国际社会表明,在长期历史过程中,中国确立了对南海的主权和在南海的相关权益,中国人民早已成为南海诸岛的主人。

  当地时间13日,联合国下属国际法院发表声明,国际法院作为完全不同的另一机构,至始至终未曾参与该案。学者认为,“南海仲裁案”所谓最终裁决罔顾事实,武断结论;历时三年半的一场闹剧是时候结束了。

  所谓仲裁就是一场闹剧

  7月12日下午,厦门大学南海研究院院长傅崐成正在老挝首都万象参加东盟国家在南海“功能合作”的高层国际会议,他在发言前几分钟,通过手机新闻看到菲律宾所谓南海仲裁案结果,没有看完就已注意到其漏洞百出,感到“非常震惊”。“例如,仲裁结果认为整个南沙群岛和岛礁都没有权利主张200海里专属经济区,这是一个大胆的、武断的说法,根本没有经过详细的科学调查。再比如,仲裁结果所谓中国在南海的历史性权利和历史性水域是没有法律基础的,南海断续线不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更是罔顾事实,明显错误。”傅崐成向记者说。

  作为政府间直接交流之外的“二轨外交”,此次与会者为东盟10国与中国的学者、前政府官员。傅崐成当即决定用两分钟时间对所谓南海仲裁案作简短评论。他重申了中国主张的历史性权利不仅具有法律基础,而且有《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作为支持。傅崐成说,一席话后,在座菲律宾和越南之外的嘉宾都鼓掌赞同他的讲话。

  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国强认为,临时仲裁庭违背客观事实,违背国际法,存在严重的越权、滥权、扩权行为。第一,本案直接涉及南海岛屿主权归属和海域划界问题,仲裁庭对于本案不具有管辖权和可受理性,仲裁庭本案的受理已经超出了仲裁庭所能够司法管辖的范围,存在越权的行为。第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要尊重有关国家对解决争端所选择的方式,中国所采取和坚持的是外交谈判与和平解决,仲裁庭无视中国解决争议的选择,存在着滥权的行为。第三,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298条之规定,中国已经发表过排除声明,涉及海域划界、海上军事活动、海上执法活动、科研等方面引起的争端不接受任何强制司法仲裁。中国有声明在先,仲裁庭无视国际法赋予缔约国的权利,存在着扩权行为。

  暨南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执行主任鞠海龙说,此次所谓裁决中,金钱和政治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南海仲裁案本质上是一场金钱与政治的闹剧。

  领土主权必须遵循历史与法理

  在李国强看来,考证领土主权不外乎两个依据,一是法理,一是历史,两者缺一不可。论证领土归属同样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理为准绳”。中国对南海诸岛的主权和在南海的相关权益具有充分的历史和法理依据。“仲裁庭所做的裁决罔顾事实,而且置中国南海历史依据于不顾,片面地利用所谓国际法原则来裁决中国两千年历史所形成的权力和权益,令人震惊!”

  南海,亦称南中国海,指中国东南方向北纬23°27′与南纬3°、东经99°10′与122°10′之间的广大海域,整个海域为一由东北朝西南走向的半封闭海域,东西距离为1380公里,南北距离约2380公里,总面积约350万平方公里。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广东海洋史研究中心主任李庆新说,南海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由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并持续对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的岛礁及其海域行使主权管辖;中国政府始终坚持拥有南海诸岛及其附近海域主权的立场,并为和平解决南海问题不懈努力。

  李庆新说,中国人民最早开发和最早经营南海诸岛和海域,中国最早发现和最早命名南海诸岛及其海域,中国政府最早对南海诸岛及其海域进行管辖和行使主权,中国政府采取各种形式和措施维护海洋权益。“南海诸岛及其海域自古以来就是中国固有领土,中国对南海诸岛及其海域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这是具有充分的历史依据和国际法法理依据的。”

  在学者看来,历史研究是一切人文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基石,深入开展南海历史研究,科学阐释南海历史发展的进程,是确定南海主权归属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对于所谓仲裁结果,人们不禁发问:仲裁庭究竟对于中国南海历史了解多少?有无掌握足够的中国或者周边国家在南海问题上的历史依据和法理依据?显而易见的是,它片面引用法律条款而没有顾及中国在南海的主权、管辖权以及相关权利所形成的完整历史过程。丝毫看不出仲裁庭究竟依据了什么样历史证据来证明其他国家特别是菲律宾在南海享有什么样的权力。

  南海问题要回到正轨上来

  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吴士存认为,南海事关中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中国一直致力于维护南海的和平稳定,推动中国与东盟10国在共同签署的《南海各方行为宣言》框架下的海上合作,并积极参与和推动事关南海和平稳定的机制建设,始终以克制和理性的态度处理与其他国家的争议。中国的南海政策包括:维护南海的和平与稳定,维护南海的航行安全和自由,通过对话协商来解决争议,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以及“双轨思路”等。

  吴士存认为,“双轨思路”旨在解决东盟与域外国家对南海和平稳定的关切,是中国政府继“搁置争议、共同开发”之后,推动南海问题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所迈出的重要一步。2014年中国提出了处理南海问题的“双轨思路”,同年11月,李克强总理在缅甸出席东亚峰会对此予以确认。“双规思路”基本内涵是指,有关具体争议由直接当事国通过谈判和协商解决,南海和平稳定由中国和东盟国家共同加以维护。

  正如外交部长王毅所言:这场闹剧已经结束,是回到正确轨道的时候了。

  回到正确轨道上来,“合作”是一个重要方面。尚未离开万象会场的傅崐成告诉记者,与会各国嘉宾对于在南海开展务实合作都具有高度意愿。南海合作的很多具体合作路径正有待推进。

  李国强认为,中国和东盟有关国家寻求南海合作的路径、方式包括推进建立相关具体机制,以南海地区的合作,来维护南海地区和平与稳定。当前,中国和东盟已经建立了中国—东盟自贸区平台,奠基了良好的合作基础。2013年中国提出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之后,包括南海周边国家在内的东盟很多国家都表达了通过建设新的“海上丝绸之路”来共同谋发展、求稳定、促和谐的愿望。“南海议题要回到外交谈判的轨道上来,回到共同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的轨道上来,回到南海区域合作与发展的轨道上来。”

编辑:刘亮 责任编辑:王敬东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