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2013年7月11日至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这是习近平在平山县西柏坡九月会议旧址同县乡村干部、老党员和群众代表座谈。新华社记者鞠鹏摄
67年前,1949年3月23日,西柏坡的朝阳下,毛泽东整装待发。
一个和风拂面的清晨,一个重大的历史转折关头,他最后望了一眼西柏坡的绵延青山,回首意气风发,指向北京:“进京赶考去!”
67年后,2016年6月28日,北京的晴空下,扬起的风帆又将远航。
一个新的起点,一段新的征程,由习近平主持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昭示着全面从严治党再添一大利器。
日月流转,时代变迁。1921年7月,嘉兴南湖红船上的振臂一呼开启了一段伟大的征程。而这一道披荆斩棘,重任在肩,中国共产党始终走在超越自我的“赶考”路上,转眼已是九十五年。
九十五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九十五载风雨兼程,矢志不渝。
伟业铭刻史册,丰碑昭示未来。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开天辟地到新天新地,从革命到执政,从解放到复兴——回望历史,是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把民族复兴推进到今天这样的境界。
“赶考”之路,是不断进取的自我完善之路。2013年7月11日,同是西柏坡,同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站在九月会议旧址前,习近平神色凝重,目光穿越历史。面对历史和未来,习近平再次提出“赶考”问题:“要继续把人民对我们党的‘考试’、把我们党正在经受和将要经受各种考验的‘考试’考好,努力交出优异的答卷!”
“赶考”之路,迈出铿锵步伐。从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四风”整治,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三严三实”专题教育,零容忍、全覆盖、无禁区的反腐败斗争,到正在开展的“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十八大以来,习近平讲得最多、最深刻的问题,就是全面从严治党。中央管党治党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力度空前,党的建设开创新局面,党风政风呈现新气象。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
提升领导力是聚焦点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提出并反复强调一个重要论断。这句话,体现了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核心的重要性。
习近平形象地说,这就像“众星捧月”,这个“月”就是中国共产党。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必须自觉坚持党的领导。
67年执政,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只有全面从严治党,党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全面从严治党这个新概念、新要求,是习近平于2014年12月在江苏考察时第一次提出来的,但这个重要思想贯穿于他的系列重要讲话的始终。
仔细研读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不难发现,凡涉及党的建设问题时他都会强调“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在这些讲话中,习近平从不同层面、不同角度深刻阐述了从严治党问题。可见,全面从严治党是习近平总党建思想的主题和主线,他的一系列重要论述都是围绕全面从严治党展开的,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化。
43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8700多万名党员遍布全国。坚持党的领导有了广泛组织基础,但规模大并不意味着领导能力强。如何坚持党的领导?提升党的领导力是聚焦点。
2015年7月,在俄罗斯乌法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上,习近平再次强调党的领导力与执政能力建设。“我们将全面推进中国共产党自身建设,提高党的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保持对腐败零容忍的高压态势,完善体制机制建设,不断增强执政能力。”
提升党的领导力,如何领、如何导是关键。“用信仰目标实现‘领’,用科学理念实现‘导’”。
2012年11月17日,习近平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习近平强调,“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
“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012年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习近平的讲话掷地有声。
习近平将共产党人的信仰,形象地称为“总开关”。“总开关”拧得紧不紧,事关中国这艘航母能否穿透迷雾、一往无前。“总开关”一旦松动,行为、作风、领导力焉能无恙?
如果说信仰目标是“总开关”,那么科学理念就是“指南针”,导航着改革开放的航向。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确立了我国“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发展新理念,以高度的战略性、纲领性、引领性为“十三五”谋篇布局。
两万余字的《建议》中,“创新”被提及71次。50项左右战略、工程、计划、制度、行动,300项左右重要举措成为文中之义,陆续等待拉弓上马。
“顶层设计”,一个工程学术语,也正成为中国新的政治名词,第二次进入国家新五年规划。
实际上,坚持党的领导与坚持党的顶层设计并行不悖。顶层设计能力的提升同样意味着党的领导力与执政力不断增强。“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相结合,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科学性”,《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将加强顶层设计上升到改革指导思想的新高度。
明者因时而变。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复杂的环境给坚持党的领导带来新课题。党的领导与国家治理都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社会转型进入深水区,既需要顶层设计,也需要末端治理,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至关重要。
与时俱进,根据变化的国情提出改革发展的新提法、新思维、新论断,是党顶层设计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党的领导力与执政能力的新挑战。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
破解干部选任难题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干部选择,自古便是政治大事。而在现今“五位一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当口,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尚贤者,政之本也。”选贤任能是从古至今干部选拔的总体标准。时代不同,选贤任能的具体内涵亦有不同。而当今,在为党选拔好干部的目标下,选贤任能的具体标准又发生了新的变化。
对于事关选贤任能的干部选拔工作,习近平相当重视。从政30余年,习近平多次谈及干部选拔标准。
2010年,习近平在调研唐山时就提出要任用“四有干部”。他指出,把那些坚持科学发展有韧劲、谋划科学发展有思路、推动科学发展有激情、实现科学发展有贡献的优秀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努力造就推动科学发展的骨干队伍。
2011年5月,其在贵阳主持召开的党建工作座谈会上就强调要坚持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用人标准。并提出重点选拔两种干部,一种为经过实践锻炼和重大考验的优秀干部;另一种为埋头苦干、不事张扬的优秀干部。
在就任国家主席后,对于干部选拔任用的标准,习近平做了更为详细的说明。在2013年6月28日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指出,好干部的标准,大的方面说,就是德才兼备。概括起来说,好干部要做到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无论是廉洁奉公、清正无私的牛玉儒,还是“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的郑九万,亦或是“淡泊名利出了名,当起领导却不含糊”的贾大山……我们发现,这些习近平所点赞的“人民公仆”身上,都折射并践行着这20个字的“好干部标准”。
事实上,早在2013年的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指明了未来干部考察的方向,即健全考察机制和办法,多渠道、多层次、多侧面深入了解干部。他特别强调“考察识别干部,功夫要下在平时,并注意重大关头、关键时刻”。
对干部的考核方法与手段也迥异于之前。“既看发展又看基础,既看显绩又看潜绩,把民生改善、社会进步、生态效益等指标和实绩作为重要考核内容,再也不能简单以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来论英雄了”。
他还特别叮嘱组织部要落实干部的终身追责制。
很快,第二年的10月,十八届四中全会《决定》就明确提出“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决策严重失误或久拖不决造成重大损失、恶劣影响的,严格追究行政首长等人员法律责任。”
关于干部的选拔任用,习近平在坚持按标准选贤任能的同时,又强调要以改革创新精神一以贯之。尤其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做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
2013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鞠鹏 摄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年轻干部是党组织的新鲜血液。“培养选拔年轻干部,事关党的事业薪火相传,事关国家长治久安。”2013年6月,习近平在全国组织会议上讲话,指明了年轻干部培养选拔的重要意义。对于年轻干部,习近平特别指出要“下大力气”抓好培养选拔工作。
干部制度化进程中,同等条件下优先推荐提拔年轻干部、大胆启用优秀年轻干部。破除成规,不拘一格降人才,才能使人才各尽其能。
事实上,经过多年努力,我国年轻干部的选拔工作硕果累累。根据2009年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综述,从1982年到2007年,全国省市县三级党政领导班子成员的平均年龄分别下降了8.4岁、6.8岁、5.7岁。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机关干部中45岁以下的占71.5%,35岁以下的占30%;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占87.5%。
干部队伍的年轻化不是终点,增强国家干部队伍的活力,建设高素质执政干部队伍,培养利黎民利社稷的“栋梁之才”才是终极目标。而基层,无疑是培木成林的沃土。
“宰相必起于州郡,猛将必发于卒伍”。1969年至1975年,习近平在陕西延川县文安驿公社梁家河大队,度过了7年艰苦的上山下乡生活。住窑洞,睡土炕,吃玉米团子,打坝挑粪……在这里入党,在这里察民情、访民苦、体民意,在这里磨炼担当大任的能力。习近平曾写到:“越是艰苦的环境,越能磨炼干部的品质,考验干部的毅力。”
根深才能树大,枝繁才能叶茂。“基层实践是培养锻炼干部的‘练兵场’”。下放基层,多压担子才能培育出“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年轻干部。
2009年3月30日,习近平出席全国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座谈会时说道,“越是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越要放到艰苦环境中去,越要派到改革和发展的第一线去,让他们在实践锻炼中增强党性、改进作风、磨练意志、陶冶情操、提升境界、增长才干。”
而在此后的多个场合,对于年轻干部的选拔任用,习近平更是数番强调“基层经历”。这既是源于习近平自身的宝贵经验,也是其基于新情况,对年轻干部提出的新要求。
近年来,基层工作经验作为年轻干部选拔考核的重要一环,数次被列入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年轻干部选拔考核的《意见》中。2009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关于加强培养选拔年轻干部工作的意见》更是重点强调,加大年轻干部到基层一线、艰苦地区和急难险重岗位锻炼的力度。选派年轻干部到西部地区、革命老区、老工业基地、重点工程、信访岗位任职或挂职。
“治国之要,首在用人”。从理念的提出到标准的强调再到制度的落实,近年来,破解干部选任难题正一步步落实到制度的基脚上。用制度的“规矩”,约束干部选拔的“方圆”。大浪淘沙,始见精华。
铁规发力,禁令生威
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
“中国命运定于此村”。西柏坡,党中央解放全中国的“最后一个农村指挥所”。
1949年3月25日,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和解放军总部从西柏坡出发,“进京赶考”,掀开了中国历史新的一页。
1948年9月8日至13日,中共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即九月会议。会议作出关于执行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要求各级党组织增强纪律性,还强调要继续克服某种程度上存在着的成分不纯、思想不纯、作风不纯的不良现象。
2013年7月,习近平来到联系点河北省调研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在西柏坡著名的九月会议旧址,习近平着重强调了“立规矩”的重要意义。
“这里是立规矩的地方。”习近平说,“党的规矩、制度的建立和执行,有力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
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建设好、管理好一个有430多万个党组织、8700多万名党员的执政党,离不开党内法规。习近平多次强调,要制定出高质量的制度规定,使其行得通、指导力强、能长期管用。
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具有标志性、关键性、引领性的法规制度陆续出台,呈现“板块式”前进的良好态势。梳理发现,3年多来,中央出台或修订的党内法规共54部,包括党章1部、准则1部、条例8部、规则6部、规定21部、办法9部、细则8部,超过现行150多部中央党内法规的1/3。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靠什么管、凭什么治?靠的就是严明纪律和思想建党,“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从严治党靠教育,也靠制度,二者一柔一刚,要同向发力、同时发力” 。
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既补精神之“钙”,也扎制度之“笼”。70多年前,毛泽东说,“路线是‘王道’,纪律是‘霸道’,这两者都不可少”。
2014年10月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 新华社记者 李涛 摄
在去年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习近平强调,要“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紧密结合”。重视从思想上建党,是党的显著特点和重要优势;坚持制度治党,是对现代政党治理规律的遵循运用。二者结合,体现党中央对建党治党规律的深刻把握。
“立规矩”也推动了党的作风和纪律建设。2012年12月11日,《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正式印发。
这不仅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制定的第一部重要党内法规,更孕育催生出日后家喻户晓、影响深远的名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
时至今日,习近平在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八项规定时的一番话,仍让人印象深刻——
“咱们规定就是规定,不加‘试行’两字,就是要表明一个坚决的态度,表明这个规定是刚性的”;
“我们说了不是白说,说了必须做到,把文件上写的内容一一落到实处”……
中央八项规定出台3周年时,广大网民通过论坛博客、微信微博等平台纷纷发表看法。人民网调查显示,79%的网民盼望,党中央以“霹雳手段”严惩腐败的力度不减、步伐不变;64%的人建议,反“四风”要进一步深入基层,压力继续向下传导,防止层层递减;还有31%的网民提醒,反“四风”任重道远,目前只是万里长征第一步。
八项规定的“小切口”推动了“大变局”。近年来,党中央多措并举抓落实、从严从实促执行,推动党内法规制度有效落实,着力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全方位展现制度的威力。
习近平在2015年指出,法治之下,任何人都不能心存侥幸,都不能指望法外施恩,没有免罪的“丹书铁券”,也没有“铁帽子王”。这也再次印证,制度的执行没有例外,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筋”。
制度的笼子越扎越紧,“任性的权力”被一条条红线绑住。从八项规定到六项禁令,从厉行节约、反对浪费“1+20”制度建设框架到廉洁自律准则和纪律处分条例的颁布实施,不断织密的制度之笼,体现党中央加强作风建设靠制度管根本、谋长远的战略思考。
风清则气正,气正则心齐,心齐则事成。3年多来,在推进作风建设中及时把成功经验转化为制度成果,为全面从严治党提供制度利器。坚持解决问题与建章立制相结合,坚持制度健全与执行相结合,以转作风改作风为重点的制度体系更加完善。
治积弊,整顽疾
正风反腐力道不减
据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消息,6月2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出席十八届中央第十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并强调,巡视是党内监督的重要方式。
中央第十轮巡视工作在有条不紊地部署中,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力度不减、节奏不变。在此之前,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组已经开展了9轮巡视,巡视了185个地区和单位,实现了对地方和中管央企的全覆盖。
2016年是本届中央领导集体启动“铁腕”反腐后的第四个年头。今年的巡视工作将重点推进对部门和事业单位的巡视全覆盖。
事实上,过去的3年里,中国反腐风暴成果颇丰,备受瞩目。仅2015年,全国就已立案33万件,处分33.6万人,涉嫌犯罪被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4万人。中纪委副书记吴玉良透露,去年,无论是给予党纪政纪处分人数还是审查中管干部人数均为改革开放历年来的最高值。
数字的背后,反映的是人心向背,既是肯定,更是期待。2012年以来,反腐工作逐渐推进到“治本”新阶段,走上了一条标本兼治的双行道,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反腐工作治标有效才能治本有道。”在2015年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新闻发布会上,针对中国的“打老虎苍蝇”问题,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副秘书长、发言人傅莹这样回答外媒记者。
2016年2月23日,中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召开,部署2016年第一轮中央巡视工作。提出两个巡视组将对辽宁、安徽、山东、湖南4个省进行“回头看”。这是十八大以来,中央巡视的首个“回马枪”,这一中纪委为推进反腐制度化的关键举措,被视为巡视体制逐步完善与反腐工作更加制度化的标志。
6月22日,十八届中央第十轮巡视工作动员部署会议决定中央第十轮巡视将对天津、江西、河南、湖北等4个省市进行“回头看”。“回马枪”巡视成为常规。
2015年,刑法修正案(九)当中强化了反腐败的内容,2016年,我国重点准备修订行政监察法。同时,我国正在制定国际刑事司法协助法,人大常委会也已经批准了与51个国家有关刑事司法协助的双边条约。另外,中国还是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缔约方。制度反腐成为党风廉政建设“新常态”。
2016年1月1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2016年1月12日至14日,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指出,3年来,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那么,2016年反腐是否会把暂停键“按一按”、力度“收一收”、节奏“调一调”?
“力度不减、节奏不变,持续保持遏制腐败的高压态势。”2016年1月发布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公报》回答了这一问题。
在保持反腐高压态势,确保实现不敢腐的目标,强化不能腐、不想腐的同时,《公报》也提出“坚决整治和查处侵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切实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基层反腐命题。
中共中央纪委副书记、监察部部长、国家预防腐败局局长黄树贤亦指出,“今年将重点解决群众身边的腐败行为和不正之风,不断推出新的措施,对重点地区加强督促。”
3年前,习近平在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指出,要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既坚决查处领导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又切实解决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
3年以来,基层反腐效果明显,大量“蝇蚁”落网。据统计,2015年,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严肃查处发生在群众身边的“四风”和腐败问题80516起,处理91550人,其中,村(居)干部占被查人员比例超半数。
如何遏制“蝇蚁”之害,避免“上面九级风,下面纹丝不动”,确保基层反腐落到实处?
中国社科院中国廉政研究中心副秘书长高波认为,反腐向基层延伸,一个重要的抓手是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的层层传导。可以通过问责等机制,倒逼责任落实,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建立责任清单的方式推进基层反腐。
“锄一害而众苗成,刑一恶而万民悦。”正风反腐、标本兼治,根本目的在于厚植党执政的政治基础,坚定人民群众对党的信心与信任。一系列的举措,让全国人民感受到了党中央猛药去疴、重典治乱的决心,刮骨疗毒、壮士断腕的勇气。党中央坚持有腐必惩、有贪必肃,保持了惩治腐败的高压态势,强化了“不敢腐”的氛围,让更多人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让群众从中增强获得感。
九十五载栉风沐雨,砥砺前行;
九十五载风雨兼程,矢志不渝。
党的95年历史,记录着中国共产党由小到大,从弱到强艰辛而辉煌的历程。从星星之火到燎原之势,从开天辟地到新天新地,从革命到执政,从解放到复兴——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不懈奋斗,在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民族复兴的道路上交出了精彩的答卷。
95年跨越,中国共产党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征程上,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正倾力书写能交付历史与人民的另一张精彩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