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党之典 民之庆】16岁的共产党员——一位八旬老兵的入党往事

新闻频道 来源:央视网 2016年06月30日 11:22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111

  央视网讯(记者 郭城)85岁的樊增峰已有近70年的党龄了。

  1947年入党时,樊增峰年仅16岁。“当时算是破格了。”他对央视网记者说。

  已经从航天科工三院239厂离退休多年的樊增峰回忆,那个年代入党年龄不是根本问题,主要凭“战绩”,不少人都是“火线入党”。

  入党前,樊增峰先后4次负伤,头部、手指、腰腹都留下了战争的印记。时至今日,在樊增峰老人的胯骨上,还残留着1颗子弹。一次次火线中的枪林弹雨让当年16岁的他有了破格入党的“资本”。

  勇敢战士

  樊增峰对央视网记者说,在1945年以前,党组织都是不公开的,所以开会都要秘密进行。

  还是十几岁孩子的他,开始以为当兵入伍就是党员了,一次因为党组织开会没有叫他,他就跑去问指导员:“为什么开会不叫我?我也是党员吧?”指导员就说:“你怎么是党员呢,你还没经过党组织考验和锻炼呢,不够资格当党员。”

  他立马接着问:“那我要怎么做才能当党员呢?”“要打仗勇敢,为群众做好事。”指导员说道。

  为了指导员的这句话,一心想要入党的樊增峰,真是拼了命。他记得自己第一次负伤时,年仅14岁。

  那是在攻打山东宁阳县城的战役中,在爬梯登城墙时,突然被弹皮击中了头部,“当时就觉得被谁打了一下,用手一摸头摸着个凸出来的东西,没多想,就把子弹从肉皮里拔了出来。这一拔可坏了,鲜血呼呼地顺着脖子肩膀就流下来了,随后就觉得晕乎乎的,从高处直接摔到地上了。”樊增峰回忆道,在16岁入党前,他经历过10余次与鬼子面对面的交战,从来没怕过。

  爱民模范

  “前线打仗的时候,凡是难干的我都争着去做,争着上战场,根本不知道什么叫害怕,一门心思就是要打鬼子。”樊增峰说。

  1946年初,他由当初团里的通讯员转为了号兵。军号是军人的语言,以此传达冲锋指令,鼓舞士兵士气,然而这也意味着会暴露了自身的位置,时常都是需要冒着生命危险为战友吹响前进的号角,所以号兵往往伤亡惨重。

  那个时候“团里30多个号兵,只有2个是党员。”樊增峰说,知道团里要在“基础群众”里多发展一些党员以后,他决心进入党员队伍。指导员跟他们这些积极分子说:“咱们光打仗勇敢不行,还要拥政爱民,给老百姓做好事,比如挑水、割麦子。”听到这里,樊增峰高兴了,“我是雇农出身,挑水对我来说小事一桩。”这就是当时流行的“满缸运动”。一早起来他就挑了20多担水,膀子都压肿了,脖子都不打弯。

  他的积极表现也受到了指导员的表扬,拿樊增峰当成了“样板”对所有积极分子说:“怎么叫做好事?满缸运动就是做好事。小樊,你站起来,把衣服扒开,你们看看他的膀子,一早晨挑了25担水,连饭都吃不下去了,这就是做好事。”由此,樊增峰也获得了“爱民模范”的称号。

  火线入党

  也正是这样,在历经战场上冲锋陷阵和拥政爱民的种种表现,樊增峰终于获得了党组织的认可,并于1947年4月正式发展入党,“作战参谋王金其和侦查张参谋作为我的入党介绍人。”樊增峰回忆,当时党组织找他谈话时,问了他好多遍是否愿意入党,一句“我太愿意了”就是他的答案。

  据樊老回忆,4月20日填完表,4月28日党组织批准入党,5月中旬就进行了入党宣誓。那一天,战争的伤痛都难以让他流泪的樊增峰,泪水竟然一时无法自已……

  入党后,樊增峰更是没有忘了身为中国共产党员肩负的责任和使命,继续奋战在一线,天天行军、天天打仗,“轻伤不下火线”,直到1947年在鲁西南战役中的羊山集战役中,身在刘邓大军一纵队的樊增峰第5次负伤,子弹穿过他的腰腹部,留在了里面,至今还未取出。正是因为这次负伤,他不能返回战场。

  谈起过去的事情,樊增峰无怨无悔,在他的心里,党员带头不是一句空话。“人只要有了信仰,就会无私,更无畏。”樊增峰说。(航天科工三院239厂李春燕对本文做有贡献)

编辑:唐诗颖 责任编辑:
860010-1102010100
1 1 1